社会转型期我国基层政府权威的流失与重塑

2016-12-08 21:41孙鹏
青年时代 2016年27期

孙鹏

摘 要:在政府治理领域,基层政府目前还存在行政行为失范、政府权威流失和削弱等问题。基层政府权威流失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重塑基层政府权威对营造社会环境、调动社会资源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重塑基层政权权威一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努力铲除腐败现象,二是规范基层政府行为,切实推行依法行政,三是规范委托代理人行为,提高基层政府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基层政府权威;流失;重塑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等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换的过程,当前,我国社会正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从政府治理领域来看,公共行政改革日趋完善,政府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能力逐渐被公众所接受和认可,社会转型取得重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基层政府行政行为失范、政府权威流失和削弱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重塑基层政府权威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

一、社会转型期重塑我国基层政府权威的重要性

(一)能为社会转型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前提。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政府权威的增强与否。[1]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初期与社会转型交汇的特殊时期,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不仅带来了诸多的社会失衡现象,而且还影响着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现代性孕育着稳定,但现代化的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只有增强政府权威,才能为社会转型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环境的营造,依赖于基层政府充分发挥政府权威组织和领导社会力量,主动化解和克服各种矛盾冲突和艰难险阻。

(二)能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作为潜隐无形但却客观存在的稀缺政治资源,政府权威具有不可估量的能量。从人力资源来看,利益格局的变动必然会带来各社会阶层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正确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其不因利益关系调整而阻碍现代化进程,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出台能兼容各社会阶层力量的现实政策;从财力和物力资源来看,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为规范,市场主体对有限社会资源的争夺不仅会带来社会行为的混乱,而且还会使社会秩序陷入无序状态,这就要求政府充分发挥在社会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基层政府只有具有足够的权威,才能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依靠的是经济基础的自发演变,但由于国情不同,我国要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必须依靠政府的外力推动。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传统习惯、意识形态上的阻力以及市场经济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和滞后性特点,难免会使体制转轨发生失误,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政府拥有足够的权威。只有增强基层政府权威,使基层政府成为一个强政府,才能有效弥补市场经济自身的内在缺陷,为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社会转型期我国基层政府权威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从基层政府体系自身角度看

一是基层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严重,消解了基层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权力与经济的交换是腐败的基本形式。[2]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体制不健全,尤其是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少数基层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从富商手中取得丰润的黑色收入,权力资本化,滋生出种种腐败行为。权钱交易的代价是出卖公众的合法利益,目的是追逐和扩充私利。腐败是生长在政府机体上的毒瘤,浪费了国家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即政府的合法性,败坏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影响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消解了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腐败现象作为一种顽疾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处于高发期、多发期,能否有效遏制政府腐败现象成为影响基层政府权威的决定性因素。[3]

二是基层政府官员的官僚作风,削弱了基层政府权威的群众基础。部分基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低,综合能力弱,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解决问题欠果断,处事不成熟,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我是官,我最大”等“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讲政策和法律,该管的不管缺位严重,不该管的乱管硬管越位错位现象频发,公共权力滥用,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削弱了基层政府的权威。

三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消解了基层政府权威的社会基础。行政能力是衡量基层政府行政效率和行政质量的基本条件。社会转型期,基层政府所承担的责任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基层政府软弱无力,在复杂繁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得过且过,被动应付,使得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限制,不能实实在在为民众服务,对民众通过正常合法途径反映的问题置若罔闻,难以获得基层民众的认同,而且方针政策的制定,社会矛盾的协调,都未能从强力行政转变为能力行政上来,基层民众对基层政府产生不满、不信任和疏离感,基层政府权威难以树立。

(二)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

一是公众利益观模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促使各种经济利益朝着分化方向发展,各利益主体和利益单元在追求各自利益时矛盾冲突日趋加剧,部分社会成员个人利益欲望不断膨胀,以集体主义为取向的利益整合机制被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利益观所代替,在这种利益观的驱使下,他们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衡量一切政策的标准,对己有利的执行,不利的摒弃,这种模糊的利益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政府的权威。

二是权威与民主关系的认知错误。社会转型期,根据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政府将部分权力还给市场、社会和企业,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市场主体、市场成为调节资源配置的杠杆、社会公共事务交由社会处理,政府职能大转变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这使得部分社会成员对权威与民主的关系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权威和民主是相互对立的,为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政府应消除权威对民主的限制,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成为一个“无为政府”。[4]正是在这种错误认知的指导下,部分社会成员反对和抵制政府,极大地削弱了政府权威。

三、社会转型期我国基层政府权威的重塑策略

(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努力铲除腐败现象

腐败是发生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瘟疫,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着人心的向背。从本质上来看,腐败是权力职能的蜕变,是公共权力的异化。[5]因此,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在基层政府人员中普及现代公共政治理念,构筑政府诚信服务的行政理念,促使基层政府从全能政府、权力政府向服务政府、责任政府转变,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逐步提高基层政府人员的信用责任意识;要求一切行政活动必须尊重公众的利益需求,应无差别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根据政治现代化的规律要求,公开行政,公平行政,科学配置权力,合法地运用公共权力,切实推进法治,加大腐败查处力度,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人员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使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不能、不敢徇私腐败,有效纠正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现象。

(二)规范基层政府行为,切实推行依法行政

在社会发展中,基层政府主要通过规范的行政行为来发挥作用。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快规范基层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基层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公共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角色,确保政府行政活动在法律范围内高效运作,满足社会需要,反映公众意志;其次,不断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再次,合理设立权力运行程序,以法律形式规范基层政府开展行政活动的方式、步骤和时限,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率。以法律限制政府权力,加强政府权威。真正实现依法行政必须确保基层政府的行政行为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能随意解释和践踏法律,更不能出台与法律相违背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三)规范委托代理人行为,提高基层政府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

基层政府领导作为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人,他们的素质不仅代表着政府的整体形象,影响着公众对政府权威的认同,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政府机构的运行绩效。因此,规范委托代理人行为,提高政府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既是重塑基层政府权威的核心,也是强化政府权威的关键。规范委托代理人行为既要通过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等方式规范委托人代理人行为,维护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和诚信度,减少渎职、失职、权力寻租等不规范行为,又要尽量减少组织内耗和冲突,保证代际关联,维护政策的连续性,增强政府领导集体的内部凝聚,维护领导集体配合能力和执政能力带来的公信力,增强公众对社会预期的稳定心态。

社会经济关系以及受经济关系决定和影响的社会关系是政府权威存在的基础。中国社会自身力量的薄弱决定了基层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担当的角色,随着基层政府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基层政府逐渐从原有的管理社会领域退出,政府管理社会与社会自我管理之间无法对接和耦合的现象,削弱了基层政府的权威,使得基层政府权威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孱弱无能的政府连自身立足都难以为继,更别说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因此,重塑基层政府权威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利,马红.社会转型与政府权威公信度的重塑[J].理论研究,2015(4).

[2]戴玉琴.政治文化视野下对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解读[J].贵州社会科学,2007(6).

[3]张志新,张永成.社会转型时期增强政府权威的理性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4]陈亚平.论基层政府权威的缺失与农村群体性事件——基于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原因分析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启示[J].行政与法,2008(8).

[5]张维迎.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是信用[J].中国改革,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