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华,康正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与感染二科,河南洛阳 471000)
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以剧烈的痉挛性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有神经症状,也可伴发热,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腰椎失稳、后凸畸形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2-3]。本院近年尝试将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用于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本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20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30例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9~72岁,平均(55.78±5.96)岁;L2-33例,L3-410例,L4-517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腰痛症状,14例患者伴发热。
纳入标准:临床、实验室、影像诊断符合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相关表现,并经术后细菌培养或病理诊断证实[4];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腰椎失稳、神经症状严重;L1~L5单节段患病;既往无腰椎手术史、创伤史。排除标准:具有明显的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真菌等所致的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有腹部手术史或严重肥胖,影响OLIF手术入路;合并严重心、脑、肺等疾病者。
所有患者采用OLIF联合经肌间隙内固定术治疗,OLIF操作步骤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基本一致。患者全身麻醉,取右侧卧位, “C”臂透视结合术前诊断定位需手术节段。左前侧腹部作约4 cm切口,对腹壁肌肉进行小心钝性分离,经腹膜后间隙直至腰大肌前缘,显露责任椎间盘,置入并安装OLIF手术工作通道。纤维环切开后,彻底清除椎间盘、软骨终板,有椎旁脓肿者需严格清除,取病变组织送培养或病理诊断。采用双氧水以及活力碘对椎间隙以及椎旁脓腔进行反复冲洗。取髂骨块修剪成规格适宜后,植入椎间隙。再次行“C”臂透视明确位置良好,通道撤出后严格缝合切口。将患者调整为俯卧位,沿患病节段正中纵向作5 cm左右切口,逐层打开皮肤、皮下组织等,经最长肌、多裂肌间隙暴露拟置钉椎体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连接钛棒进行短节段固定,适当加压。冲洗术腔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根据诊断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使用疗程为6周。术后2d左右可尝试佩戴腰围下床,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
记录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VAS评分[5]、JOA评分[6]、椎间隙高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2.13±34.14)min,出血量(216.93±28.20)mL,住院天数(16.14±2.86)d;1例术后出现大腿麻木,感觉异常,症状较轻微,未进行特殊处理,3周后消失;1例切口感染,针对性治疗后康复;病原学培养阳性1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大肠埃希菌6例,链球菌3例。术后1周、术后1年的VAS评分和血清CRP、ESR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椎间隙高度、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见表1;直至术后1年,28例患者椎间融合,融合率93.33%。
表1 手术前后功能指标、影像指标以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相对少见,其影像与临床表现也缺少特异性,诊断及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报道发现,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这一流行病学趋势可能与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危险人群增加以及MRI的广泛应用提升了诊断效能有关。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椎间失稳、神经症状严重者,应考虑采用手术治疗[7]。如何在保障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8-9]。
近年来,OLIF手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该入路从腰大肌以及腹部大血管间的天然间隙入路,符合微创理念,基于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以及植骨融合的治疗需求,该术式也应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本研究采用OLIF联合经肌间隙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82.13±34.14)min,出血量(216.93±28.20)mL,仅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微创优势。OLIF手术采用小切口,在腰大肌以及腹部大血管间的天然间隙入路,相较于常规前路手术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创伤;同时,经肌间隙入路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无需进行椎旁肌的广泛剥离,进一步降低了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发生率[10-11]。
手术疗效方面,所有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的VAS评分和血清CRP、ESR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椎间隙高度、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的椎间融合率为93.33%,提示该术式治疗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率较高。OLIF从侧方进入,能够对患病椎间盘、软骨终板以及感染病灶进行彻底清除,术后根据病理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便于控制感染;所有患者术后血清CRP、ESR得到有效降低,提示感染控制良好[12]。OLIF手术能够进行体积较大的椎间结构性植骨,有助于提升椎间隙高度;辅助经肌间隙内固定能够避免内固定接触病灶,有助于控制感染,且后路固定能够维持患病节段的稳定性,促进椎间融合,减轻疼痛症状。另外,OLIF手术通过自然间隙进入,腹部大血管未受到牵拉或干扰,血管损伤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腰大肌、血管鞘粘连,分离时应小心谨慎;体位变化时,应注意患者腰椎活动幅度不应过大;纳入病例时,受到手术入路的限制,应选择L1~L5节段患病者,胸椎或L5-S1感染者应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