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英雄董来扶

2022-03-10 02:27马国华
世纪风采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良步兵坦克

马国华

“我流浪了东北两年,会点儿日本话。这个队长说,小兄弟,你还有这两下子呢,你得跟着我当警卫员去。”

沈阳有一家日本人的“918”坦克装配修理厂。日本投降后,遗留的坦克便成了国共两军争夺的宝贝。1945年12月1日,董来扶和几位战友跟随副大队长高克,混进被国民党控制的日军坦克修理厂,他们以修理工身份作掩护,坦克钻出隐蔽遮挡的草堆,向锦州新城大铁桥冲去。敌人的战防炮和远射程炮集中向坦克射来。战士们全然不顾,开坦克猛烈撞击桥洞,用火炮摧毁桥上的碉堡,把铁桥附近犁了一遍。桥头上几个碉堡又被摧毁,坦克迅速打开突破口,步兵潮水般地涌向市内。在巷战中,守敌一个团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并在两辆坦克掩护下反冲击。我军坦克大队以猛

董来扶是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战车团一连102“功臣号”坦克车长兼驾驶员,一生与坦克“战友”结缘,成为装甲兵部队第一位全国战斗英雄。

辽沈战役 攻打锦州

董来扶1929年生于山东烟台,15岁闯关东到东北。他先在沈阳一家日本钢材株式会社当整理工,后加入东北抗联保安旅。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开进东北成立特种兵纵队,正在筹备坦克大队。16岁那年,在东北人民自治军工作的八路军干部高克见到董来扶会一些修理技术和日本话,就把他招到自己身边。董来扶回忆说:夺得两辆坦克。董来扶寻找到时机,爬进一辆18吨日本97式坦克,拉起操纵杆,加大油门向外冲。敌人惊慌开枪射击,想关门却被坦克撞飞,另一辆在转移途中被敌人破坏。董来扶驾驶坦克一直开到了沈阳以东的马家湾子炮兵学校。就这样,我军组建了第一支只有这一辆坦克的坦克大队。

董来扶驾驶的这辆坦克被命名为102号。这辆坦克型号老,且多处有伤,常出故障,所以被战友们戏称为“老头车”。1948年秋,坦克大队已扩建成战车团,以15辆坦克配合步兵,强攻国民党范汉杰集团10万大军固守的锦州城。1948年10月14日10时45分,总攻开始。董来扶和战友们驾驶烈炮火将敌两辆坦克击毁,机枪、火炮一齐开火,连打带轧,敌人防线很快被冲垮。坦克配合步兵,激烈的巷战进行了一天一夜,我军终于占领了锦州新城。

刚打完新城,上级又命令他们4辆坦克配属七纵第一梯队在老城打攻坚。但出师不利,3辆坦克被击伤并掉进河沟失去战斗力,领队坦克中的连长负了伤,驾驶员也牺牲了,此时就只剩下董来扶驾驶的“老头车”还在战斗。敌人各种炮弹一起朝“老头车”砸来,董来扶驾驶着“老头车”走着“之”字形,一次次躲过敌人的炮火。敌人的枪弹、炮弹非常密集,步兵纷纷倒下,“老头车”也掉到沟里,车底被东西卡住了。指导员陈明非常着急地喊道:“董来扶,你不把坦克开出来,我枪毙了你!”董来扶听到命令,冒着敌人的炮火钻出坦克,排除了车底障碍,驾驶“老头车”冲了上去,炮手几炮便把东面城墙的碉堡全部摧毁,步兵蜂拥而上。敌军一门37战防炮从后面连发两炮,打中了“老头车”,指导员手指被炸掉一个,炮塔钢板被打了几个小洞,机油箱也被打漏了。董来扶急忙将坦克原地转了180度,一炮就把敌人的战防炮送上了天。

董来扶驾驶坦克快到火车站时,他看到步兵战友们又倒了一片。原来,火车厢是敌人的活动暗堡和指挥部,机枪子弹是从那里射出来的。董来扶两发炮弹就把它给报销了。接着,他们又打掉敌人三个地碉和一个炮楼。一炮打腿,一炮打顶,一下子就解决战斗。夜战时,“老头车”的机油散热器被打坏了,董来扶全力抢修好,又投入战斗。“老头车”单车深入敌人纵深,一直冲到了范汉杰的司令部,几炮过去,敌人就举出了白旗。“老头车”在老城内整整打了一圈。

战后,团长夸奖董来扶坦克开得好,董来扶看着指导员陈明,笑着说:“开不好,指导员要枪毙我。”大家都被逗笑了。董来扶此战荣立一次大功,102号坦克“老头车”被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为“功臣号”。

平津战役 会师金汤桥

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战车团30辆坦克、30辆装甲车,配属步兵攻打天津。具体部署是:以连为单位配属步兵,以火力摧毁敌前沿工事、火力点,支援步兵冲击突破。而后,以排或单车分散支援步兵进行巷战,全歼守敌。战车团坦克二连连长杨惠命令董来扶和另一辆坦克从西营门突破,掩护步兵进攻。

14日上午10时,总攻开始。董来扶驾驶坦克冲向西营门突破口,坦克火炮将敌人的一个个明碉暗堡逐个摧毁,步兵冲击成功,突破口被撕开,守敌狼狈逃窜。董来扶和战友们单车配合步兵进入巷战。他们从天津自来水公司方向往纵深发展,见火力点就轰,见碉堡就打,见敌人就轧,一路所向披靡。打到海光寺时,董来扶得知指导员张云亭牺牲的消息,两眼冒出了凶光,要冲进海光寺,消灭顽敌,为指导员报仇,但却被连长阻止。他说:“夜战视线不好,指导员牺牲了,我们要接受血的教训。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冲过去!”董来扶强压怒火,等待着时机。

15日早晨,天刚蒙蒙亮,连长下达了进攻命令。董来扶开着坦克疯了一样地冲了过去,坦克炮把敌海光寺指挥所轰成一片废墟。指导员临终前的嘱托,激励着董来扶和同车战友冲向金汤桥。一路上,董来扶和战友们猛打猛冲,率先打到了金汤桥。此时,金汤桥敌人的核心工事疯狂地喷出一道道火舌,进攻的步兵倒下了一片。董来扶发现敌人两个地堡,他把坦克开到最佳射击位置,炮手几炮过去两个地堡被炸毁了。步兵正要冲锋,董来扶突然发现有敌人从暗堡里钻出来,暗堡顿时喷出了一道道火舌。“不好,敌人是双层工事,有暗堡!”瞬间,董来扶已为炮手指示好目标,坦克火炮几个速射,敌人暗堡顷刻之间飞上了天。经过艰苦战斗,我军彻底消灭了残敌。下午3时,我军东西两路大军胜利会师金汤桥,战士们欢呼、拥抱,董来扶也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三见伟大领袖 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进入北平。为了迎接中共中央,战车师喷涂一新的40辆坦克、100辆汽车与全副武装的中央警卫团一起,威武雄壮地排列在西苑机场,接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领导人的检阅。董来扶第一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激动得热泪盈眶。站在坦克上,他和战友们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行军礼,目送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检阅车缓缓驶过。这一幕永远印在了董来扶的脑海里。

党中央决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战车师作为坦克方队参加阅兵。为了防止阅兵时出现意外,整个坦克方队开到卢沟桥,在桥下的河滩上进行训练。将近两个月时间,战士们每天起早贪黑地训练。当时的卢沟桥河滩上到处是黄沙,坦克开起来尘土飞扬,遇到刮风天更是飞沙走石。“我们都在河滩训练场吃饭,一刮风,饭里都是沙子,挑都没法挑,馒头一咬就‘嘎吱嘎吱’直响。”董来扶说。训练阵形之余,坦克方队战士们大部分时间花在检修坦克上。

训练时最重要的是阵形。坦克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驾驶员很难看到外面,也就没有办法观察队形,保持队伍整齐。董来扶天天琢磨,后来找到了解决办法。坦克潜望镜都是立着的,能从底下往上看,他建议把潜望镜都放倒从侧面看,驾驶员就能通过潜望镜看到身边的坦克,从而保持阵形整齐。董来扶因为这个“发明”受到表彰。

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夜,董来扶和战友们激动得一夜无眠。他拿着抹布把“功臣号”从头到尾擦得锃光瓦亮,“脸不洗没事,坦克不擦可不行”。次日凌晨4点,天空刚露出一丝鱼肚白,起床号响起,坦克方队集结。在102“功臣号”坦克带领下,坦克方队浩浩荡荡开往天安门广场。

当时的天安门广场已汇聚了30万军民,红旗招展,彩绸飘舞。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庆典开始。毛主席走到话筒前,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亲手按动升旗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冉冉升起。接着,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然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所有参阅部队排列整齐,坦克兵们统一穿人字呢制服,头戴冬夏两用坦克帽,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地站在坦克旁。董来扶回忆说:“我们目不斜视,只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是中外记者在拍照。”

扩音器里传来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分列式开始”的命令,董来扶驾驶着“功臣号”行驶在装甲车方队最前面,担任坦克方队“擎旗车”,再次接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董来扶回忆说:“我开着坦克,特别想多看毛主席几眼,但又害怕自己的车跑偏,影响整个队形,所以只能不时通过潜望镜向外看,瞅一眼,然后赶紧看路,得空再瞅一眼。”“检阅区域就是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个牌楼之间,300多米的行进,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董来扶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被“功臣号”三个大字所吸引,频频地向领队坦克挥手致意。他想再多看看伟大领袖毛主席,但崇高的责任感和严格的纪律要求他,必须全神贯注地驾驶装甲兵方队前面的坦克,准确无误地驶过天安门广场。

因战功卓著,1950年9月,董来扶被中央军委授予“坦克战斗英雄”称号,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和宴请,董来扶有幸向毛主席敬酒。当毛主席得知董来扶是我军装甲兵第一位“功臣号”坦克英雄时,亲切地举起酒杯和董来扶碰杯。这是董来扶第三次见到毛主席。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于1950年编印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中,在董来扶照片下的英雄谱上赫然写着:“董来扶,是坦克部队中立功最多、技术熟练的‘功臣号’驾驶员。在锦州战役的五次战斗中,每次均胜利完成任务。曾立两大功、一小功。现在任副排长,二十四岁,山东烟台市人。”

“功臣号”退役后,董来扶又有了新式苏制T34坦克并升任排长。朝鲜战争爆发后,董来扶带领战友们刻苦训练,并写了一篇《就这样练,美国鬼子只有等死了》的文章,刊登在《华北军区战报》上。董来扶升任一团二连连长,全连装备了苏式T34坦克。他代表二连上书毛主席《打好出国第一仗,为毛主席争光》,刊登在《华北军区战报》上,然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

消灭敌军营长 抗美援朝立功

1951年10月,联合国军在其秋季攻势中,英军皇家第一师苏格兰团和美军骑一师(也称“开国元勋师”)两支“王牌”部队,与我军围绕马良山进行了殊死争夺战。马良山位于朝鲜涟川西北,距临津江4公里处,这座山有3个鼎立的高峰,形如马蹄,地势险恶,是双方必争之地。英、美军每天以近两个团的兵力对马良山进行了多梯队的轮番攻击,每天发射炮弹3万多发,马良山主峰三度易手。经过4次拉锯战后,英、美军利用坦克重炮、飞机实施强攻,在付出2800多人的代价后,终于由英国皇家苏格兰团占领马良山,我军战场处于被动局面。在马良山主峰防守的是英军皇家第一师苏格兰团一营,营长是个老油条,二战时曾转战日本、法国、德国和非洲,还到过我国上海,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占领主峰后,他便命令部属构筑了由明碉暗堡组成的多层地堡群,前沿设有10米宽的铁丝网,以及有手拉雷、脚踏雷、照明雷构成的混合雷场。危难时刻,上级命令董来扶任连长的二连和四连配属志愿军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1个团反攻马良山。

1951年11月4日下午3点总攻开始。董来扶指挥二连和四连掩护步兵,向防守马良山主峰的英国皇家苏格兰团一营发起猛烈攻击。他们连续炮击15分钟,英军216、280、317高地顿时浓烟滚滚,敌工事和地堡被击中达90%以上。坦克火炮攻击后,由步兵轻武器射击。英军以为我军步兵已经接近他们前沿,纷纷跑出工事出来阻击。这时,董来扶指挥坦克火炮进行第二次炮击15分钟,英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明碉暗堡大都被我军坦克火炮摧毁。英军营长如梦初醒,集中4个炮群一齐开火,炮弹如狂风暴雨飞向我军坦克。紧接着,13架敌机连续5次向我进攻部队轮番轰炸、扫射,炸弹、汽油弹黑压压地从天而降,二连的两辆坦克被燃烧弹打着。此时,离步兵向主峰发起冲锋还差两分钟。董来扶指挥坦克乘员纷纷跳出坦克,拼命扑打大火,坦克炮手始终没有停止射击。坦克上的大火很快被扑灭,英军残存火力点全部被摧毁。董来扶指挥二连和四连一起掩护手持轻武器的步兵冲锋,占领了马良山主峰,共消灭英军皇家苏格兰团500多人。在被坦克火炮摧毁的碉堡中,发现了被炮弹炸死的英军营长尸体,幸存的48名英军乖乖地举手投降。

马良山战斗,坦克二连荣立集体二等功,董来扶荣立个人三等功。

抗美援朝中,董来扶还发明了坦克炮“超越射击”法,也就是隔着遮蔽物炮击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目标。他用这种方法在朝鲜临津江地区的一次战斗中,仅用两辆坦克26发炮弹就报销了美军一个炮兵群,挽救了我军在美军炮兵群底下的一个步兵连。这次战斗后,董来扶发明的坦克炮“超越射击”法,向志愿军坦克部队大力推广,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年从朝鲜凯旋回国后,董来扶历任坦克一师作战股长、作战处长。1986年,从坦克一师副参谋长岗位上离休。可他却时时挂念着坦克。1990年参加军委装甲兵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时,他特意找到部队领导,请求将长子董蓟雄从大城市调到驻蓟县的老部队,让儿子接班,替他去照看坦克。1997年8月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建成后,“功臣号”坦克又被转赠给该馆。馆领导恭请董来扶到纪念馆参观指导。董来扶站在纪念馆西南面的“功臣号”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述自己驾驶这辆“老头车”战友,参加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激烈战斗经历,并谆谆教导大家要永远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不忘先烈。无论到哪里作报告,他都坚持三条原则:一不吃饭,二不要报酬,三不收纪念品。1999年12月,董来扶被北京军区政治部授予“先进离休干部”光荣称号。董来扶于2010年4月病逝于天津市蓟县,骨灰安放于蓟县盘山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马良步兵坦克
21世纪的神笔马良
我读《神笔马良》
我想成为神笔马良
超级坦克大乱斗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步兵班前进第二季
坦克新杀手
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