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发展提供了精神家园,创新了一种教学、研究、学习三合一的成长方式。在共同体建设中要凝聚共识,引领教师专向发展、专项互动、专题研究、专业阅读、专精表达,以“五专”赋能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让教师在人生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书写共同体核心价值符号。
【关键词】“五专”赋能;成长共同体;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86-0030-04
【作者简介】刘虎平,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42)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共同体”是指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组织,旨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成员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致力于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建构与打造,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等一系列教师成长共同体应运而生。这些共同体立足教育教学实践,推进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性、研究性、合作性和生长性,并为教师发展提供精神家园,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学习三合一专业生活方式的载体,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责任的延伸。
要使“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群有共同教育梦想的人走得更远”成为可能,就要注重专向发展、专项互动、专题研究、专业阅读、专精表达,让“五专”赋能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进而书写教师发展共同体核心价值的靓丽符号。
一、专向发展聚共识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灵魂的唤醒中最契合、最聚焦的根本点就是精神谱系的联通,是指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愿景。引领教师统一目标与方向、凝聚发展共识是成长共同体的第一要务。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这种自我实现就是在获得自我价值认同的同时所生发的成就感与归属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当教师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心驰神往,成长的脚步逐渐跟上;当一个团队有了统一的目标与追求,才能让每一位成员动起来,燃烧激情,携手走向远方。
凝聚共识以启迪内生力。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对于教师发展采取的各种方法、措施,包括组建诸多的成长共同体,均是利用外在力量督促教师发展的组织形式,在无形中孕育了教师“被发展”的生长环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教师主动发展的自觉。可想象、可期望、可执行、可达成、可调节的愿景与共识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提炼,可以汇聚人的精神与气质,衍生不断前行的内驱力。因此,共同体要整合多元价值,凝聚指向明确的发展共识,形成共同的文化愿景,滋生教师自觉成长的内生力。
凝聚共识要培育外合力。共同体要加强共建团队文化,并将其作为成员寻求共识与统一行动的过程,产生团队亲密合作力与创造性张力,培养成员合作意识。通过多向深度会谈,创设共享平台,让成员进行以系统思考与合作共进为特征的互助共享式学习,彰显1+1>2之效,共同實现目标愿景。外合力与内生力的聚合才能促进共同体成员实现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的有效过渡。
二、专项互动展才情
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修养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共振、深化教学成果的有效载体,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源泉。专项互动即指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聚焦实效、引领成长的指向课堂、立足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专项研修活动,既体现课堂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复杂性、互动性本质和育人成效,又让教师在这样的互动情境中修炼技能,增长智慧,展示才情,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其一,要让教师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健全知识结构大视野:让教师积累本体性知识,做学科立言人;积累条件性知识,实践好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积累文化知识,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艺术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鉴赏力、创造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积累实践性知识,运用本学科的具体案例知识、策略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厚积知识基础。
其二,要帮助教师锤炼课堂技艺:让教师深入探讨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引发解读文本、运用文本、拓展文本的自觉,通过优课展示、问题研讨、课例赏析、课堂观察等互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敏感度与课堂专业能力;研究完整的教材,立足全程,明晰逻辑,奠定专业成长基础;丰富课堂实践,注重知识整合,练习重组技巧,合理利用资源,不断举一反三,触发联结,纵横迁移优化;关注学生体验,因材施教,分类点拨,引领互动创生,自主合作探究,助推学生知能建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以课堂为阵地的专项互动中,要引发教师以饱满愉悦的状态全心投入教育教学,自然生发人格魅力,用真情营造热烈盎然的情境,用真心组织展现生命魅力的舞台,吸引学生亲师信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激情涌动的生命化课堂。
三、专题研究修真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可能变成教育的能手。”培养教育能手是所有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培育目标。国际教师专业化理论中有专门关于“教师即研究者”的探究,教育研究可以使教师真正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性、有悟性的教育实践主体。专题研究即对某一个对象或专项问题进行细致探究、验证,秉承科学分析的原则,以专业数据为主导,有系统地、有目的地去伪存真,直接反映真实的问题,是名师与普通教师、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的分水岭,也是教师专业化向纵深发展的助推器。
共同体要实现同修共进、抱团式提升,首先要善于培育研究者的素养,让教师怀有研究意识,具有独立精神,注重自我反思,锻炼批判能力。其次,要营建研究者的氛围,保持随时研究的心态,形成持续学习的状态,构建互助共享平台,彰显研究生活方式,引领成员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体要通过研究修炼真功,要善寻问题,“捕捉到最敏感、最前沿、最鲜活”[1]22的研究专题,以教学规律为依据,以反思的品质和方式考量经验做法,“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用亲身感悟的鲜活语言与经验来解释教学发展与实践样态”[2]62,运用研究成果助力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研究效益。最后,专题研究要以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为目标,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在专业发展新的基石上实现从“拉磨式”循环到“螺旋式”上升的跨越。
四、专业阅读夯素养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原型和人生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这种汲取的过程就是阅读,也是书写自身传奇故事的过程。先贤孔子在成就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者的同时也一直在研读经典文化,潜心问学,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做教育的人要充分相信阅读的力量,没有丰富的阅读,就没有深厚的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知识在不断增加,学习变得日益重要,教师要常看常思常问。教师不应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授者,也不应是固守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专业阅读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成长的阅读。
专业阅读要力求广博。引导教师为成为具有全面性知识的综合、博学的专业教育人才而阅读,不仅要阅读学科知识、名师案例,还要解剖原理性的经典教育与心理著作,增设人文性和价值性阅读,亲近经典,以文会友,与名家对话,汲取智慧,获得滋养。
专业阅读要践行领悟。共同体要关注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首先从整体上直观把握,获得新鲜感受;其次,聚焦深层理解,掌握知识,领悟原理,形成整体知识结构;最后,将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关注细节,思考教育问题,关注与人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形成较为深入的研究状态。教师在阅读中不仅要记住精彩的观点,从中获取资讯,更要形成对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的基本认识和判断,从不同的视角理解与审视,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短期实用到长远发展、从接受模仿到批判反思的过程,增进理解力,提高思维力,实现专业成长。
专业阅读要共读共享。共同体要积极创设阅读分享与探究的平台和氛围,让成员在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等实践中,在扩容储备的同时进行归整与运用,分享思想、学习吸纳、自我教育、提升品位,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破解疑难的教育问题,形成专业经验、专业判断、专业理解、专业思维,建构专业成长空间,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学养,同心同行,丰盈生命。
五、专精表达彰特性
专精表达指专业而精准的表达,表现为讲述教育故事、再现优秀实例、总结教育经验、印证教育规律、彰显教育主张。这种有意义的记录与书写,亦可谓情动而辞发的专业表达与交流,是个人在生命旅程中以独特的方式描绘着自己教育生活状态、情态、生态,是对自我成长意义的梳理观照、省察言说,助推个人从平庸走向卓越,也是教师实现自觉成长的瑰宝。因此,专精表达是一种教育的反思,是行之深化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的创新,如同一股看似安静实则强劲的力量,推动教师从一个埋头苦干者成为理性的实践者,产生系统化的思想和更强大的教育生产力。
在共同体建设中,要带领成员将零散的经验明晰化、系统化、结构化,实现个体经验向教育生产力的转化,不仅要进行有计划、有效果的表达之法的学习,更要加强一整套复杂的思维能力训练。共同体要基于问题探究及实证的研讨,提升成员敏锐的观察能力与问题意识;立足专项的资料搜集与整合,提升成员有效资源的高效内化能力;聚焦抽丝剥茧似的剖析评价,提升成员的思辨与论证能力;创设自由表达、深度创生的时空,提升成员以读者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目标的共情及沟通能力。共同体要引领成员从经历和经验中客观地聚焦、洞察教育情境中的相关问题,通过描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内隐逻辑,回溯那些周而复始的教育生活中的深层认知和理解,反思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动路径,发掘实践中的闪光点,实现教育经验的梳理、教育规律的提炼、教育思想的凝结。
专精表达使教师原本表面化的经验得到整合、提炼,引发深度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使个体教育经验被更多人接受,更富有洞察力,而系统的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其实也实现了自我建构。长此以往,可促进教师形成个人的教育思想体系,实现从成长共同体的“我们”走向彰显个体气质禀赋的“我”的完美蜕变,实现攀升与飞跃。
当然,共同体建设重要的是实践,只要在路上,就是在开启教师教育的一种幸福人生。共同体使“我们在一起”,要帮助教师在人生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书写自己的句子,践行“五专”,修身建业,架设教师因何立身、如何立身的通达桥梁,德进而進业,自修以修人,真正彰显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静静.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变革:走向深度学习[J].上海教育,2021(20).
[2]祝刚.知识社群: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上海教育,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