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义演变考察“家”的文化内涵

2022-03-09 04:11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单音节造字词缀

林 瑶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西安 710062)

一、引言

文字与文化关系紧密而又复杂。文字是文化众多子系统中的一个,但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面貌,因此我们无法将二者定义为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同其他民族的文字和文化相比,与汉文化之间的关系显然要更为亲密。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汉字往往便是一个词,所以探讨某个汉字的使用情况便是在讨论其词义的变化情况。早在造字初,汉字便蕴含了汉民族对待世界的看法及思维方式,而在历史的长河里,它所表达的意思又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依据汉字的词义变化,我们便可以发掘汉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信息。

“家”是汉民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汉字中的“家”虽然字形结构十分简单(上“宀”下“豕”),但对于其造字初的理据学界始终未有定论,其文化内涵仍然存在可分析之处,因此依然有研究的价值。笔者选择“家”字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家”的义项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并试图找寻其造字理据。

二、“家”的词义演变

“家”一直是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员,其基本词义千百年来未有大的变动,但在词义演变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各种引申义,甚至还出现了作为词缀的用法。

汉语词汇是不断朝着双音节化的方向演变的,为了更好地展现“家”词义演变的情况,笔者将从“家”构词能力的角度出发,借助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四版)进行语料检索,并结合其他语文工具书,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家”的本义、“家”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词义派生、“家”在复音词中的语素义以及“家”作为词缀时的情况。

(一)本义

“家”的字形演变如下图所示。

图1 “家”字源演变①

“家”的字形从甲骨文到楷书以来一直都没有大的变动。《说文解字·宀部》:“家,居也。从宀,豭省声。”②东汉许慎将其释作“居处之地”,“豕”跟意义无关,只表声。但后代学者多认为“家”是会意字,“豕”同样表意。

古代生产力落后,猪的繁殖力十分旺盛,圈养生猪能提供生存安全感,因此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定居生活的地方畜养生猪,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不过仅仅从这点上去解释“家”多少仍有些牵强,此处暂且不论,待将“家”的义项进行梳理之后再谈“宀”下有“豕”为何能成为“家”。

(二)“家”作为单音节词时的派生义

除了本义“居所”外,通过检索笔者一共确立了八个“家”作为单音节词的派生义项:有一定血脉联系的组织(家庭/家族);出生或长时间居住的地方(家乡);国家;家产;夫/妻(家人);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学术流派;(动)定居/成家。

其中前四个义项主要通过词义范围扩大或者借代而产生,有些已经不再单独使用,但在词与词的组合中仍然很常见。“家”用来表示夫或者妻时,可以视为在本义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人”的义素,直接用来指代在此居住的人。

郑玄在注解《周礼·地官》中“上地家七人”时曾写道,“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对“罢女无家”(《国语·齐语》),韦昭注:“夫称家也。”《诗·周南·桃夭》:“宜其家人”。孔颖达疏:“家犹夫也,犹妇也。”

例1.马融曰:“卿大夫称家”。(《史记·宋微子世家》)

例2.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太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上下有序,则民不慢。(《国语·楚语下》)

中国古代在礼仪规章制度上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大牢”指牛羊豕,“特”指一头牲,“少牢”指羊豕,“特牲”指豕。可能由于在三牲之中卿大夫只能食用猪肉,所以便用有猪之处所“家”来指代其封地及卿大夫自身。

例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卷十二告子章句下》)

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之后学在民间,西周的灭亡促使人们走出对神灵天道的迷信,更多地去思考天下兴亡以及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庶人不议”的局面被打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某一学术流派的思想被称为某“家”思想,例3中出现的“法家”便是其中一个代表,还有其他流派比如“道家”“儒家”“杂家”等。

至于“家”的两个动词义项,主要同古代汉语中的词性活用情况相关,具体情况可参考以下三个例句。

例4.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之礼。(《孔子家语》)

例5.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楚辞·离骚》)

例6.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淮南子·齐俗训》)

(三)“家”在“复音词”中的语素义

中古后“家”的很多义项不断脱落,与此同时它与其他词组合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古代汉语中存在的组合关系很难确定是双音节词还是短语,所以为了方便研究“家”作为语素时的语素义变化,我们将这种组合视为“复音词”。

“家”作为语素在复音词中的组合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同动语素组合,如“出家”“起家”等,其中“家”的语素义不再实指,主要表示“凡尘俗世之家”;二是同名语素组合,如“家人”“田家”等,此处“家”主要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或者表示“我的”,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的谦辞。

(四)“家”作为词缀的用法

词缀从表意的实语素中演变而来,一般被定义为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虚化词缀,又称真词缀;一类是加类化词缀,又称类词缀。真词缀是指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类词缀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

现代汉语中的“家”大多作为类词缀出现,比如“钢琴家”“科学家”,表示拥有某种专业知识的人,这同前文提及过的“法家”“田家”有相似之处,都是用来框定某类具有同样特征的人。

在文献检索中笔者发现“家”同样也有真词缀的用法,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人称名词后表示某种身份;第二种是在时间词后进行补充,表示一种状态;第三种是在病症后用以归类。具体例证如下。

例7.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明史》)

例8.那厮每日家不住手。无情的棍棒丢。(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例9.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红楼梦》)

例10.喘家,作桂枝汤,家厚朴、杏子佳。(《伤寒论》)

三、“家”的文化内涵

从单音节词到词缀,“家”前前后后出现过很多义项,有些依然活跃,有些已然消失。但从中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汉字“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文化内涵:个人私有、血脉联系、情感寄托、祭祀文化以及家国意识。

在人类历史上,文字、城池和信仰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几大重要标志,但“家”的出现同样标志着人们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不同于野外的穴居,“家”表示华夏先民开始了户内定居的生活,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去保护个体的生存空间和权益,更加注重对“私”的保护。

“家”是偏“私”的,那么如何构建一个“私有”的“家”呢?答案显而易见——凭借血缘维系。私有的意识逐渐萌生后,人类彼此间的关系就不可避免会掺杂进各种其他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动,而血脉关系却是无法割舍的,因此“家”词族中的“家人”“家庭”“家族”等词往往都包含一定血脉相连的含义。而血脉的传承需要依靠夫妻二人结合,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家”作为单音节词使用时会出现“夫”或“妻”的义项,“家”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具有夫妇婚姻关系的两个人共住的居室。

除了血缘相连外,“家”同样是人们内心情感得以寄托的重要载体,且这种情感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小家庭,也是对多年生活之地——“家乡”的眷恋,我国古代有数不清的诗词也都是在描写“家”的模样,刻画游子对“家”的思念。

《左传·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国古代十分重视祭祀活动,借此向神灵祈求庇佑,缅怀先祖。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提到祭祀有大牢和少牢的区分,主要的祭品是牛羊豕三牲,按照等级秩序及规模的不同,牛和羊并非必需,但“豕”却不可或缺。

为何人们会大量使用猪,而不是其他牲畜呢?《淮南子·汜论训》:“饗大高者,而彘为上牲;……夫饗大高而彘为上牲者,非彘能贤于野兽,麋鹿也。而神明独饗之,何也?以为彘者,家人所常畜而易得之物也,故因其便以尊之。”这表明我国古代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加之猪的繁殖力很强,不同于牛需要帮助人们进行农业耕作,即使大量作为祭品也不会对生产生活带来大的影响。

“家”还是一个国家最小的政治统治单位,“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历代王朝的君主都“以天下为家”,以“家”为单位开展生产、征税、服役等活动,国是在“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家”绝不仅仅只是居住的处所,还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最后再回归汉字“家”本身,为何“宀”下有“豕”称作“家”呢?“宀”不用再多做解释,人们开始户内定居必然从“宀”,那为什么要用“豕”而不用“人”呢?前面在梳理词义时提过可能是希望借猪来保佑家中人丁兴旺,除此外,结合本节所谈论的“家”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可能还有另外几种原因。其一是猪代表着家庭资产,可以更加强调“家”重视私有的特点。其二是前文提及的祭祀礼仪,猪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其三,猪属于杂食性动物,汉民族养猪的方式是圈养,其食物来源依靠人的提供,所以一般会在家中设置一处圈栏,猪一开始可能就和人一样住在“宀”下,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先民们并非在造字时特地选用“豕”,只是在“人”和“豕”二者之中他们选择了后者。

四、结语

“家”的词义演变经历了从单音节词到词根语素再到词缀的变化。作为会意字,造字之初“家”指代居所,其后作为单音节词逐渐派生出了“家庭”“国家”“家产”等义项,在同其他语素组合成为复音词以及作为词缀使用的过程中,“家”的很多义项逐渐脱落不再使用。然而,从其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它始终在围绕“个人私有、血脉联系、情感寄托、祭祀文化以及家国意识”这几个固定的文化内涵在进行词义演变。由于猪在象征人丁兴旺之外,不仅代表着家庭私有资产的多寡,也和祭祀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据此也可对“家”在造字时选用“豕”做出一定解释。

注释:

①汉典网(家)https://www.zdic.net/

②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

猜你喜欢
单音节造字词缀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释西夏语词缀wji2
隋文帝造字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