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诗琪,徐 萍,杨 洁,陈 希,刘诺兰,杜腾飞
糖尿病(DM)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由于胰岛素(INS)分泌不足或功能缺陷,致使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疾病[1]。严重时易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致死率极高[2]。随着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社会因素的改变导致人体机能发生变化,饮食多元化带来味觉享受的同时,机体的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进而诱发糖尿病[3-4]。此外,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转变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增加的重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的第九版全球糖尿病地图,全球共有4.63亿糖尿病病人,其中我国糖尿病病人数量高达1.164亿,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成人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4以上。每年中国在糖尿病相关的健康支出约为2 946亿美元,即便如此,糖尿病的致残率、致死率仍然居高位[5-6]。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7],笔者对南昌市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水平进行调查,深入探讨分析老年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为其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与生存质量、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高新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共516例老年糖尿病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8],出现糖尿病症状加一个随机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或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全血≥6.1 mmol/L),无糖尿病症状则随机测定出一个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并进行试验;②近期在南昌市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常住人口;③对本次调查内容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的病人。排除标准:①明显的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的病人;②非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严重器官病变症状的病人;③患有恶性肿瘤病人;④因个人原因不愿配合调查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人口社会学要素(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照顾者、月收入、医疗付费情况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口味、体育锻炼等)、疾病情况(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无并发症、健康教育情况等)。
1.2.2 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中文版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由饮食管理(6项)、运动管理(4项)、遵医用药(3项)、血糖监测管理(4项)、足部护理(5项)、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4项)6个维度组成,共2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标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水平越好。由于各维度条目不同,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9-10]采用标准分对数据进行分析,划分得分指标为<60分为较差,60~79分为中等,≥80分为良好。
1.2.3 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 DSQL量表包含生理功能(了解糖尿病带给病人的不适情况)、心理/精神(了解糖尿病对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治疗期间的精神状态)、社会关系(了解糖尿病对人际关系、社会和家庭地位的影响)、治疗方面(了解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病人是否产生负面状态)4个维度,共27项[10]。采用线性评分方法,总分为27~135分,得分越低说明受疾病的影响越小,病人的生存质量就越好。此量表简短、易懂、可操作性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11]。在DSQL量表中由于每个维度的条目数不同,因此为了便于各维度间比较,本研究利用每个维度分数与每个维度条目数的比值进行比较,比值越低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3 资料收集方法 在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支持下,组织人员进入社区与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访谈,在调查对象自愿参加的原则上,保证调查对象的隐私,解释调查目的和问卷内容;若有阅读障碍者,调查者进行逐一讲解条目,根据病人回答情况,代为填写,调查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并核查。问卷发放528份,回收有效问卷516份,有效回收率97%。
2.1 南昌市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一般资料 参与调查的516例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南昌市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一般资料(n=516)
2.2 南昌市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情况 由于4个维度的条目不同,所以各维度及DSQL总分计分比较按各维度总分/条目数进行,总分为(2.09±0.73)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精神(2.45±0.41)分、生理功能(2.18±0.96)分、治疗方面(2.02±0.52)分、社会关系(1.58±0.51)分,说明病人心理精神受疾病影响程度最大,而社会关系受疾病影响程度最小。各社区病人生理功能评分、心理/精神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南昌市不同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评分 单位:分
2.3 南昌市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情况 南昌市社区516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为(34.87±2.05)分,其中392例(76%)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10例(5.4%)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良好。详见表3。
表3 南昌市社区居家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情况(n=516)
2.4 影响南昌市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因素的分析
2.4.1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针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年龄、性别、人均月收入、文化水平、职业等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主要照顾者、糖尿病病程、有无并发症、体育锻炼的病人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4。
表4 影响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续表)
2.4.2 南昌市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DSQL总分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取α入=0.05,α出=0.10。病人生存质量与年龄、性别、主要照顾者、糖尿病病程、有无并发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均P<0.05)。详见表5。
表5 南昌市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1 南昌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南昌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属于中下水平。对此进行具体分析:遵医嘱用药情况处于良好水平,这与部分文献[12]所述的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较差的论断有所出入。这可能与调查所选的5个社区较为注重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健康宣教有关。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运动管理、足部护理、饮食控制处于中等水平,与于园园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大部分社区糖尿病病人相较于农村病人而言,在预防/处理高/低血糖、运动管理、足部护理方面重视程度稍高,但是社区病人也仅达到了中等水平[13-14],这意味大部分病人对足部护理的认知局限于,平时穿舒适的鞋袜,足部有异常时去医院检查,忽略了最为关键的足部日常观察护理[15]。另外,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昌本地人,饮食偏好辛辣油腻,这与糖尿病防治教育中的饮食规范截然相反,导致病人血糖理制不佳,与汤珂[10]的研究结果相似。而社区老年病人的血糖管理情况则较差,这与高年龄、低文化背景有关,此类病人理解记忆力差,不易接受新知识,需反复多次教育示范。由此启示,社区应当加强与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的联动,进行院外护理工作的延续:首先,督促社区卫生所设立站点,为社区居民无偿测量血糖、血压,并建立慢性病档案;其次,定期举办讲座、体检等各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促使病人高度认同自我管理的价值,鼓励病人积极有效地应对疾病;最后,居委会可结合当地的饮食特色,在遵循糖尿病饮食规范的前提下,制定每周饮食套餐,公示于社区宣传栏中,协助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控制。另外,利用回馈激励法,成立运动小组,根据运动天数累计积分,凭积分换取生活用品,以此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3.2 南昌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南昌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较差,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精神、生理功能、治疗方面和社会关系,说明病人心理精神受疾病影响程度最大,而社会关系影响最小。与何叶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根据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示,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是年龄、性别、主要照顾者、糖尿病病程、有无并发症。绝大多数老年病人因疾病或在生活中产生负性情绪,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陪伴而无处排解,易出现焦虑、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这些负性情绪日积月累,致使血糖波动加剧,生理功能也受到危害,造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17-19]。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以及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并发症,进而加重心理精神压力,损害认知功能,无法正确看待疾病,与此同时治疗依从性下降,这些都易加重血糖波动,从而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另外,女性病人随年龄的增长,雌激素分泌减少,脂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20-21],导致血糖较难控制。且相较于男性对于战胜疾病的自信乐观,女性病人对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更为敏感,心理压力更大,在情感上也更为细腻、脆弱,日常生活中更易受情绪的影响,导致血糖波动较大,由此便加大了女性病人患上并发症的可能性,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
综上所述,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血糖控制能力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及病人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经调查发现,南昌市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居于中下水平、血糖控制相对较差,导致其生存质量偏低,这与自我管理水平低的社区病人群体以独居老人为主有关。家庭成员的陪伴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糖尿病病人的焦虑与不安,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其次,在医疗保障方面,建议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等相关慢性疾病的医保报销力度,减轻病人在治疗中的经济负担,促使更多病人接受持续性优质治疗,由此间接控制糖尿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另外,社区居委会可以联合家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糖尿病交流互助圈,根据老年人群的特征,分析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宣教,指导老年病人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协助与监督提高老年病病人自我管理的依从性、有效性、实践性,实现稳定血糖,改善生存质量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