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09 00:42梁瑞晨李倩茜杨昌美
全科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疗护安宁关怀

明 霞,梁瑞晨,李倩茜,杨昌美

安宁疗护(hospice care)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支持等全方位照护,从而提高终末期病人的生存质量[1]。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陆地区老年人数量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2],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长了约8 600万人[3];近年来,恶性肿瘤、慢性病发病率与病死率也在逐年上升[4-5];安宁疗护的需求范围从晚期癌症逐渐扩展到临终老年、急危重症终末期的病人及其家属,需求量不断增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6]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安宁疗护一体化,优化护理服务。护士作为安宁疗护实践的核心人员,其照护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安宁疗护实施的效果。不同研究显示,我国护士安宁疗护的临床实践水平处于中等[7-8]。本科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其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应对及其安宁疗护能力是未来临床工作中安宁疗护服务质量的基础,怎样提升其安宁疗护能力,为安宁疗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进行前瞻性培养与教育是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关于本科护生安宁疗护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制定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1年5月—2021年7月在四川省4所医学高校随机抽取82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全日制护理学专业本科;②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中专、高职、专科、专升本护生;②调查中途因各种原因主动退出的护生。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849份,有效问卷82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8%。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性格、获得奖学金次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有家属从事护理工作、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否毕业后打算从事护理工作、是否有临终关怀照护经历、是否愿意照顾临终病人、是否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等内容。

1.2.2 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问卷 赵敬等[9]编制的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问卷,问卷包括有效的照护技能、文化及伦理价值观、跨专业团队合作3个维度,共16个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872,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没有能力”到“完全有能力”分别赋值1~5分,得分越高表明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越强。

1.2.3 中文版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FATCOD) 由Frommelt[10]最早在1989年开始研制,后经多次修订[11],量表有A表和B表,其中B表适用于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我国王丽萍[12]对B版量表(FATCOD-B)进行汉化修订,中文版FATCOD-B包含6个维度,29个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79,内容效度为0.92。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分值越高说明临终关怀态度越积极。

1.2.4 死亡应对量表(the Coping with Death Scale,CDS) Bugen[13]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设计,我国郑瑞双等[14]翻译为中文版死亡应对量表,量表包括与他人沟通临终或死亡的能力、自我死亡接受能力、死亡后事宜处理能力、死亡应对能力、自我死亡感知和表达能力、生命省察能力6个维度,28个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折半信度0.784,重测信度0.973。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赋值1~7分,得分越高表明死亡应对能力越强。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研究822名本科护理学生中女生726人(88.3%),男生96人(11.7%),年龄(20.13±1.54)岁。见表1。

2.2 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现状 本科护生安宁疗护测评问卷得分为(50.30±11.82)分,有效的照护技能维度得分最高,跨专业团队合作维度得分最低。见表2。

表2 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问卷得分情况 单位:分

2.3 影响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获得奖学金次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否有临终关怀照护经历、是否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的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影响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4 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死亡应对能力与安宁疗护能力的相关性 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得分为(100.12±12.52)分,死亡应对量表得分为(127.00±27.00)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问卷总分与临终关怀态度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356,P<0.001),与死亡应对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336,P<0.001)。

2.5 影响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以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问卷总分为因变量,以年级、获得奖学金次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否有临终关怀照护经历、是否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临终关怀态度总分、死亡应对能力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4。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是否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临终关怀态度、死亡应对能力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01),共解释变异的40.7%。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5 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本组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822名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问卷总分为(50.30±11.82)分,与量表总分的中间值40分比较,处于中等水平,高于赵敬等[15]对河南省296名本科实习护生的调查结果(41.52±9.59)分。究其原因:①可能与医学高校对安宁疗护的重视程度有关,本次调查中四川省4所高校较为重视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的教育与研究,鼓励不同年级本科护生参与安宁疗护相关科研活动,实践机会相对更多,加深了安宁疗护相关的认知,提升了安宁疗护相关实践技能。②可能与地区间医疗教育水平有关,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四川省医疗机构数合计为81 537所、三级医院数量为200所,河南省医疗机构数合计为71 351所、三级医院数量为94所,两省的医疗水平不同[16]。高校的部分理论课程是由临床护理教师担任,其所在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对其教学能力有一定影响,护生在临床见习与实习所受到的教育质量也就不同,从而影响了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水平。本组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①本次调查中四川省4所高校均有设置安宁疗护相关课程,但课程多设置为选修而非必修课程,且多采用理论授课的形式,忽略了安宁疗护实践技能的培训,从而影响了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②护生对安宁疗护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入,本次研究中有88.3%(726人)的本科护生没有临终照护经历,没有相关经历使得护生对安宁疗护必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从而影响了安宁疗护能力水平。③本次调查中大学一年级护生占44.9%(369人),高校大学一年级护生的教育一般从医学基础知识(如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等)开始,欠缺对安宁疗护相关课程的涉入;进入临床实习的大四实习护生仅占9.9%(81人),由于距离理论学习时间较长,理论知识要点遗忘较多,同时大学四年级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大多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如测量生命体征、铺床等),较少参与到安宁疗护的护理工作中,从而影响了安宁疗护能力的提升。

3.2 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3.2.1 年级 本研究结果表明,年级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主要影响因素,以大学一年级为参照组,大学二年级和大学四年级的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较高(B=2.904,B=-5.210,P均<0.001)。究其原因,①相比大学一年级护生,大学二年级的护生受到的医学教育课程内容相对较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融合,使得其知识储备更为丰富,同时大学二年级护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更多,思维更加开阔,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接收速度快、理解更深,从而提高了安宁疗护认知水平。②相比大学一年级护生,大学四年级的护生进行了临床实习,在临床科室轮转中会遇到癌症末期、急危重症临终病人,在实践照护中切身体会到安宁疗护服务的重要性及意义,安宁疗护意识增强、认知提高,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意愿加强,从而提高了安宁疗护能力。因此,建议护理教育者采取分层教育模式,将安宁疗护的培养贯穿整个本科护理教育过程中。①扎实大学一年级护生的理论基础,开设专业课程,宣传普及安宁疗护相关概念、重要性,提高其知识水平。②加强大学二年级护生的技能学习,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和安宁疗护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③提供机会让大学三年级护生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开展情景演绎、微视频拍摄、标准化病人应用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其安宁疗护知识和技能。④注重大学四年级护生的实践获益,可安排轮转到老年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等与临终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有较多接触的科室,真正感受到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从而逐渐提升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

3.2.2 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B=-6.209,P<0.001),即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的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较高,与赵敬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①临终关怀教育[17]从医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个方面将临终关怀与死亡及生活之间关系的知识传递给人们和社会,接触过临终关怀相关课程的护生更能理解和掌握临终病人及其家属“身-心-社-灵”的全方位需求,提高了护生对临终、死亡及生命价值观的认识,从而安宁疗护能力水平更高。②临终关怀教育的融入,使得护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完整,能运用有效的工具综合评估病人的症状,可以实施相应的临终关怀策略,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质量,从而对其安宁疗护能力产生有益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应重视临终关怀教育,可以通过宣传栏展示临终关怀知识壁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系列讲座、举办临终关怀主题公益活动等方式,检验和提高临终关怀教育水平,进而增强安宁疗护能力。

3.2.3 接受过死亡教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B=-4.587,P<0.001),即接受过死亡教育的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较高。究其原因:①通过死亡教育的相关学习,纠正了护生对死亡的认识,改变了对死亡的态度,降低了面临死亡相关事件的负性情绪,增强了照护临终病人的心理弹性,减轻了死亡焦虑[18]。②专业的死亡教育,使护生能够在生理和心理上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更好的帮助,也提高了护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职业认同感,增强了自身素养[19]。因此建议,应重视护生在死亡教育中的体验,通过开办社会团体活动、倾听专业人员的亲身经历、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成为死亡教育学习者的同时也去成为传播者,从而促进安宁疗护水平的提升。

3.2.4 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 本研究结果表示,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B=-6.055,P<0.001),即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的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测评得分更高。究其原因:①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本质[20],接受过相关培训的护生文化素养、精神价值、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更能重视病人感受、维护病人尊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使护生在安宁疗护中得到比较好的反馈。②通过人文关怀培训,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提升,安慰和共情护理较好地实现,在安宁疗护中能为病人与家属提供称职的、富有同情心和文化敏感性的服务。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的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会更好,因此建议提供更全面、更多元的人文关怀培训,如参与以护患为主导的人文关怀工作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讨、参观人文关怀示范医院或科室并进行实践等,提高人文关怀技巧,进而影响安宁疗护能力。

3.2.5 临终关怀态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终关怀态度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B=0.118,P<0.001),即临终关怀态度更积极的本科护生其安宁疗护能力更高。究其原因:①根据知信行(KAP)理论[21],积极正向的态度和信念能产生健康的行为,护生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有助于缓解其面对临终或死亡的负性情绪,树立正向的信念,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临终关怀的正面应对。②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为护生奠定了结实的心理根基,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和责任使命感,更有信心给予临终病人与家属情感支持和临终关怀,提供更优质的安宁疗护服务。因此建议采取多样举措调节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可以采用正念训练、乐观疗法、生命意义、幸福疗法等积极心理学方法进行干预[22],促使护生个体态度和认知的转变,树立科学的临终关怀态度,提高自我效能,进一步提升安宁疗护能力。

3.2.6 死亡应对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死亡应对能力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B=0.087,P<0.001),即死亡应对能力越强的本科护生其安宁疗护能力得分也越高。究其原因:①死亡应对能力[23]是指个体在面对死亡情景时作出反应,包括适应性行为、应对技巧以及信念和态度,死亡应对能力较强的本科护生更有直面死亡的勇气,能对自己和他人死亡产生反思,对生命质量的提高有帮助。②死亡应对能力得分更高的护生,更懂得如何处理临终病人及家属的诉求,熟悉死亡相关事宜,减轻他人焦虑,提高了护理质量。③死亡应对能力更高的护生,对于死亡可以有所准备,在心理上能对死亡有积极的看法,对生命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认识,进而提高了安宁疗护能力。因此,建议护理教育者为护生开展跨专业合作项目,与心理学、临床医学等专业联合,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系统地提高护生跨专业合作能力、加强死亡应对能力,从而增强安宁疗护能力。

4 小结

四川省822名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年级、是否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临终关怀态度、死亡应对能力是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安宁疗护能力较低的本科护生,护理教育者应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分层教育模式,同时注重临终关怀、人文关怀和死亡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引导本科护生对待临终关怀时的正向态度,加强死亡应对能力的提升,从而逐渐提升本科护生安宁疗护能力。

猜你喜欢
疗护安宁关怀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安宁疗护护士人格特质与安宁疗护胜任力的相关性研究
广西医学院校安宁疗护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祖国和谐 家家安宁
采蜜忙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