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芳,庄雪峰,黄晓亚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医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不断改革下发生巨大转变,医院在承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基础上,对临床教学任务承担较大责任。高年资护理人员不但承担传授知识的任务,更重要是通过引导、提高护理人员创新思维和临床独立解决能力[1]。因患儿语言、心理、行为发育尚未健全,加上病情变化较快、症状不典型、不主动配合,使护理人员操作难度较大,低年资护士或护生等临床经验较低少者对变化病情分辨不清或辨识错误,导致紧急处置不及时、不全面,汇总临床报告表述不清晰,从而影响患儿病情评估[2]。而本次实施的“三阶梯型”病例研讨培训模式,通过三种形式将病例相关资料检索、整合、深入、拓展,在规范和系统培训同时,增强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学习方式与方法的活跃性。2019年7月1日~12月1日,我们对54名护理人员实施“三阶梯型”病例研讨培训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1日5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50(35.67±5.13)岁;受教育程度:专科13名,本科及以上41名;工作年限2~35(19.13±5.57)年。本组护理人员均明确本调查目的。
1.2 方法
1.2.1 实施前 对护理人员采取常规培训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学生准备。护理人员对带教老师编写的资料进行预习,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如致病生理病例机制、护理诊断、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等,且提出问题均可在发放的教材中寻找答案。②教师准备。教师应在编写资料前完全掌握教材内容,对引入病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分析,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提出问题进行系统讲解,主要以灌输式为主[3]。
1.2.2 实施后 对护理人员实施“三阶梯型”病例研讨培训模式,将学员分为6组,每组9名,且每组各安排1名高年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
1.2.2.1 学习型病例研讨 各组带教老师组织低年资护理人员参加全科疑难危重病例研讨,如难治性儿童癫痫、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心肌炎、破伤风、惊厥等教科书未涉及的知识点与内容,护理人员与带教老师讨论致病生理病例机制、护理诊断、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等,各自发表观点,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在研讨结束后由学员书写病例汇报总结,带教老师收回报告进行批阅[4]。初级阶梯学习重点为:查阅化验单、查体、问诊等,独立完成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既往史、现病史等病历资料收集。
1.2.2.2 参与型病例研讨 各组带教老师告知低年资护理人员参加的实际临床患者病例研讨,如“判断患儿腹泻所致休克,该病例属于低血容量休克需立即扩容,输入2∶1等张液,输液量应在30~60 min内输入完毕”。在实际小组讨论开始前,指导护理人员检索数据库期刊文献、专业书籍及临床指南,完成该病例讨论所需课件,将该病涉及疾病、并发症按照发病风险级别由高至低进行汇报,并将相应护理方案和方案支持资料进行逐一阐述[5]。中级阶梯学习重点为:通过信息数据库检索资料,收集问题相关的资料,形成多媒体课件,并参加现场讨论。
1.2.2.3 自主型病例研讨 各组带教老师作为研讨观摩者,分别由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讨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组长提出待讨论病例题目,组织各组员搜索资料重点,通过询问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各项检查结果、网络与书籍检索资料等进行资料整合,组长设置资料整合和报告汇总完成时间[6]。在达到规定时间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病例讨论,均由护理学员独自完成整个病例研讨,各组员轮流担任组长和组员,带教老师对病例研讨过程进行总结和纠正[7]。高级阶梯学习重点:阐述患儿病情变化、诊治情况,对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阐述各自观点和论据。
1.3 评价指标 比较本组护理人员基础技术操作、基础理论评分及专业拓展评分情况,各项评分范围0~5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人员能力越强[8]。
2.1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基础技术操作、基础理论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基础技术操作、基础理论评分比较(分,
2.2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专业拓展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专业拓展评分比较(分,
在2012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关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首次提出“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目的为培养具有独立自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医务护人员,但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低年资护理人员出现“学用脱节”“高分低能”等现象[9-10]。在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形式下,在教研结合个人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至关重要[11]。传统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模式中,护理人员在书写与汇报报告出现陈词滥调、表述断续,且对临床实践学习采取先向教师所问“答案”,此种学习方式感觉速度较快,但获得的答案并非自己查询所得,易出现遗忘快的现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未提高[12-13]。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临床相关知识来源仅局限于教科书范围内,实际临床所遇到的问题在教科书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14]。
“三阶梯型”病例研讨培训模式包括参与型、自主型、学习型3种模型,护理人员参加全科室疑难杂病或危重症患者病例讨论,在立足于教科书基础上拓展知识面,使医学知识与儿科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其他学科知识、学科进展、经典学说等研究方向相互交融与深化,辅助建立科学及联式思维模式,自始至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护理人员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合,促进护理人员独立思考与搜集患儿疾病相关资料能力[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人员基础技术操作、基础理论评分及专业拓展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说明“三阶梯型”病例研讨培训模式,应选择病情复杂程度由浅入深、由简单逐渐复杂,且病例选取具有针对性,若病例过于简单则讨论活动成形式,不具有学习价值,护理人员无法辨认病例所谓深入研讨的真伪性,而选取病例针对性主要目的为分清讨论主次,针对临床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预估通过病例研讨学习的知识面,避免讨论学习重点不明、主次不分。
综上所述,“三阶梯型”病例研讨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操作掌握能力,逐级研讨病例,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类似病例循证检索能力,激发跳跃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习惯,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