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DH基因新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报告

2022-03-09 13:09周玉玲李朝冉高彩红王淑文陈嘉峰张海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辅酶肌无力脱氢酶

周玉玲, 李朝冉, 高彩红, 屈 康, 王淑文, 陈嘉峰, 张海宁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电子传递黄素蛋白(ETF)的α或β亚基,或ETF脱氢酶(ETFDH)缺陷引起脂肪酸氧化功能障碍[1]。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对核黄素(维生素B2)表现出显著的反应,称为核黄素反应性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RR-MADD)[2]。在这里,我们报告了1例晚发性MADD,其特征是进行性肌无力和无低血糖发作,该患者ETFDH基因内发现了一组新的复合杂合突变。给予患者核黄素治疗2 w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经过1年回访,患者未出现复发。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是一种临床异质性疾病,分为三种临床形式:先天性异常的新生儿发病形式(Ⅰ型)、无先天性异常的新生儿发病形式(Ⅱ型)和晚发型(Ⅲ型)[1]。大多数新生儿发病类型是由ETFA和(或)ETFB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患者大多患有先天性畸形(如囊性肾发育不良),并在新生儿期死亡。晚发型主要由ETFDH基因突变引起,病情较轻,临床表现变化较大,以反复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呕吐和肌无力为特征。尿液有机酸和血清酰基肉碱检测对MAD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早期诊断和治疗MAD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3岁,间歇性双下肢无力,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无肌肉酸痛、恶心或呕吐。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具体不详),症状有所改善。入院前两周,患者肌肉无力症状加重,短距离行走后出现“鸭步”步态;双手臂无法保持举过头顶位置,逐渐加重并累及咀嚼肌、咽喉肌、颈部肌肉。无肌肉疼痛或低血糖症状。患者既往体力和运动耐力较差,不能耐受饥饿。近期由于咀嚼吞咽无力导致体重减轻。父母否认家族近亲婚姻或家族遗传疾病史。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近端肢体肌力4级(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分级法),远端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腱反射未引出。右臀大肌较左臀大肌欠发达。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抗肌炎抗体谱(Mi-2、Ku、PM-Scl75、PM-Scl100、Jo-1、SRP、PL-7、PL-12、EL和Ro-52):阴性,肌酸激酶1704 U/L(40~200),肌酸激酶同工酶86.7 U/L(0-25),乳酸脱氢酶1756 U/L(120-250);尿酸441 μmol/L(150~360),血常规、抗核抗体和肿瘤标志物正常。头部多排CT、肌电图(EMG)、EMG诱发电位、重复电刺激未见异常。双侧大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见图1)显示右侧臀大肌萎缩,双侧大腿后肌轻度脂肪浸润。对右侧肱二头肌进行肌肉活检(见图2)使用油红O染色,发现肌纤维中脂滴数量显著增加,病理诊断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分子遗传学检测报告(见图3)显示ETFDH基因突变:c. 1211T>C,c. 503A>G存在由点突变引起的错义突变,诊断为MADD。父亲ETFDH基因为c. 1211T>C杂合子,母亲ETFDH基因为c. 503A>G杂合子,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给予患者维生素B2(30 mg,每天两次)、辅酶Q10(10 mg,每天3次)和左旋肉碱(10 ml,每天1次)治疗。随访1年未发现肌肉无力或运动不耐受。

图1 双侧大腿MRI:T1、T2高信号,压脂像低信号

图2 肌肉活检病理图像:肌纤维大小不一,萎缩肌纤维呈小圆形,散在分布,可见大量嗜碱性肌纤维。肌纤维内可见细小空泡及裂隙,部分肌纤维内空泡略大,位于肌纤维膜下或胞浆中,未见变性、坏死及再生,I型肌纤维最为突出

图3 基因测序结果

2 讨 论

MADD是一种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由ETFA/ETFB或ETFDH基因突变引起脂肪酸氧化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脂肪在肌纤维中异常积聚。我们的患者(Ⅲ型)在青春期出现双下肢肌无力,其次是颈部和咀嚼肌无力,伴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尿酸水平升高。在一项对8例诊断为ETFDH基因突变的青少年MADD患者的研究中[4],所有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升高,部分患者在肌无力发作前就出现血尿酸水平升高。MADD的诊断主要基于生化数据(血清酰基肉碱和尿液有机酸水平升高),并通过ETFDH基因二代测序确认。由于我们的患者在入院早期服用了左旋肉碱和辅酶Q10,这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因此我们没有检测血清酰基肉碱及尿液有机酸水平。双侧大腿MRI显示双侧大腿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这对该患者的准确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证实,LSM患者的肌肉MRI上可见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晚发性MADD患者的大腿后侧肌群、臀肌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最为普遍[5]。这与我们的结论一致。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ETFDH基因突变位点被报道过。在中国人群中,ETFDH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位点是c. 250G>A、c. 770A>G和c. 1227A>C。据我们所知,c. 1211T>C和c. 503A>G基因位点同时突变本文为首次报告。大多数RR-MADD患者在接受足够疗程的核黄素单药治疗以及低脂、低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体力劳动或运动。也有专家指出患有ETFDH突变的MADD患者常表现为继发性辅酶Q10缺乏症。因此,建议将核黄素与辅酶Q10联合使用[3]。

总之,我们报告了ETFDH基因内一种新的复合杂合突变,丰富了MADD的等位基因异质性。存在近端肌肉无力伴或不伴低血糖、肌肉萎缩和(或)脂肪浸润等症状的患者,以及血尿酸异常升高伴肌无力的青少年患者,需高度怀疑MADD。应尽快检测此类患者的尿液有机酸和血清酰基肉碱水平,并进行基因二代测序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辅酶肌无力脱氢酶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基于CiteSpace的重症肌无力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吃辅酶Q10有禁忌
吃辅酶Q10有禁忌
喝酒“脸红”和“脸白”,哪个更能喝
眼皮下垂警惕重症肌无力
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