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现代通信技术专业“三元六双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03-08 02:46陈云川韩迎春朵云峰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融通导师课程体系

宋 浩,陈云川,容 会,韩迎春,朵云峰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1 “三元六双一融通”人才培养理论依据

现代学徒制是在新的职业教育背景下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克服传统教学中知识脱节的弊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相并重,工学交替和产教融合相统一,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双元育人、学训结合、岗位成才。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因此,推行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1]。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昆明冶专”)自2018年先后被教育部和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全国第三批和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选取现代通信技术专业作为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专业,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华晟”)和云南九份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九份”)签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书》,探索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科学合理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为打造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人才培育模式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2 “三元六双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为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提升人才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昆明冶专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立足于云南省信息产业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深入剖析人才培养的内核,实行校企多方协同合作办学。经过3年多的试点建设,其创新性教学实践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在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实践中,校企共同提出“三元、六双、一融通”的理念,培养无线通信领域精英学徒。

其中,“三元”针对学徒培养过程中的理念落后、教学与生产脱节等痛点精准定位,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教学和联合就业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深化其内涵,创新提出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的“校(昆明冶专)—企(北京华晟)—企(云南九份)”三元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六双”是指通过校企联合招生明确学徒培养方向,紧跟通信产业发展趋势,通过三元主体联合培养,开展“学习、实训、生产”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制定”;探索了校企混编师资队伍的“双导师”制度;建立了校企产教融合“双平台”课程体系;落实了校企无缝衔接的课程思政“双阵地”;提升了就业、升学竞争力,保障了学徒职业生涯通道“双保险”。

“一融通”是指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和联合就业,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岗位内容和专业课程的“岗课”融通;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实现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课赛”融通;以行业标准为规范,实现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证书的“岗证”融通;以竞赛、考证为驱动,实现技能养成和资格认证的“赛证”融通[2],进而实现岗—课—赛—证“一融通”。如图1所示。

图1 “三元六双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ree agents,six doubles,and one integration”

3 “三元六双一融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3.1 构建“三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昆明冶专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成立于2015年,作为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办专业,以适应ICT产业对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以西南地区为代表的无线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行业人才培养途径。在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专业结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与云南九份签署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的“校(昆明冶专)—企(北京华晟)—企(云南九份)”三元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构建在专业建设、资源开发、人才培养、考评体系以及师资提升等方面统一理念、统一行动、统一把关的命运共同体,为通信行业、企业培养岗位适应性较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用发展型人才(见图2)。

图2 现代学徒制“三元”主体架构Fig.2 The “three agents” main body structur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学校、合作办学企业和学徒培养企业(以下简称“校企企”)3方共同招生招工,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实施在岗教学,打造“学校教师+企业导师+企业师傅”的3导师型教学团队,多方联动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究校企企三元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

3.2 促进校企“六双”共同发展

3.2.1 “双制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三元、六双、一融通”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是以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育人成才、招生就业、学院发展等方面共同参与为理念,根据本土产业结构、高职专业特点、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等因素,将理论文化知识和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而成。该模式的学习和实践均以无线通信运行与维护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三阶段渐进式培养通识素养、单项基本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创新创业水平4项岗位必备能力。实施路径可作如下表述: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学习。以校内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核心,由学校教师主导、企业驻校导师协作开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通识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尤其是无线通信网络操作基本技能,为后续能力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岗位技能储备。引入小型工程项目为学习核心,以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学生(学徒)工学交替,重点培养5G基站开通与维护、PTN光传输网络设计及5G全网建设等领域的核心技能。企业驻校导师主导、学校教师协作开展教学和实验,带领学生在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站点勘测、网络设计等真实工程案例,通过场景模拟让学生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做到教学环境与生产过程无缝衔接。

第三阶段企业实习锻炼。此阶段结合校外学徒培养企业对实际岗位的需求,以“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的复合为出发点,由企业师傅、企业驻校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主导,进一步将专业核心知识向岗位技能实践过渡[3];借助企业师傅在技能、技术方面的突出优势,以企业当前实际工程项目为实践载体,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岗位能力的对接。

3.2.2 “双导师”——校企混编师资队伍

作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一环,校企混编双导师队伍是有效机制保障和特色亮点。专业对“双导师”的内涵建设包括4个方面: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师傅、行业专家和技能大师等共同构成;专业课程、实训分为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并由双方分别承担教学和指导;所有通过考核的学徒,均接受一校一企“双负责人”的安全管理和学业管理;学生(徒)的考核评价,也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校企“双导师”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弥补,相互协同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使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更为紧密。

在“双导师”能力提升方面,企业和学校双方实施双向挂岗锻炼机制。学校定期安排校内教师赴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组织参与企业培训和新技术学习,锤炼岗位技能;企业遴选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作为学业导师,选派技能大师、能工巧匠为学徒宣讲企业文化,传授岗位知识和技能,指导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双方制定选聘标准,制定“双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学徒培养、教学实施的职责;定期开展专业能力互评,实行绩效考核机制,共同建立人员稳定、会教能做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3.2.3 “双平台”——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双平台”是指产业平台和教学平台,其构建要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支撑,是实践现代学徒制的重中之重。该专业紧跟技术前沿,以无线通信技术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分析毕业生面向的核心岗位群和典型工程项目,以“企业需求—岗位能力—专业课程”为递进链条,结合学生的通识素养、单项基本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创新创业水平4项岗位必备能力[4],嵌入现代通信技术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双平台”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产教融合“双平台”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图Fig.3 Construction of “dual-platform”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3.2.4 “双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三主体深度融合共同参与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成本分摊、教学实施、运行保障、考核评价等多种机制,逐步制定并实施了学生实习实训管理与考核制度、“双导师”教师管理办法、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条例等等相关管理制度和执行标准,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达到规范校企行为,切实保证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实现互惠共赢(图4)。

3.2.5 “双阵地”——课程思政无缝衔接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完善,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论文化知识和岗位实操技能,更要把课程思政中关于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系统论和工程思维元素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实现课程思政“双阵地”的无缝衔接,即课堂育人阵地和工厂育人阵地,具体构建思路如表1所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课堂育人阵地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厂育人阵地中,企业师傅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徒)传递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显化于实践应用,努力实现立德树人。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课程思政和技能培养同向同行,润物无声助力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达到德技并修的效果。

3.2.6 “双保险”——提升就业竞争力

通过现代学徒制对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最终要实现促进毕业生精准就业并主动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调研行业发展规律,密切关注产业前沿动态,结合企业对人才结果的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就业方式,以达到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目的。专业立足于人岗不匹配、就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对症下药,通过“三元”主体机制和企业畅通沟通渠道,采取学生自主择业和企业岗位推荐“双保险”策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方面,学生在学徒培养期,可以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地轮岗培训,熟悉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企业需求自主选择就业单位,增加就业筹码;另一方面,作为校企合作专业,学校和北京华晟紧密协作,组建就业资源池,根据日常教学过程中收集的学生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诸多信息,结合学生自身对就业的需求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向学生精准推荐若干个就业岗位,供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

图4 现代学徒制相关标准及制度Fig.4 Relevant standards and system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表1 课程思政“双阵地”构建思路Tab.1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 positions” i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3.3 践行“岗课赛证”相互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中,“岗”即和学校深度合作企业的核心岗位群;“课”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赛”即包括教育系统、行业企业以及院校之间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证”即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对“岗课赛证”融通的具体做法是:校企通过对无线通信行业走访调研,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收集项目一线工程师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从而制定适宜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无线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把相关考核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日常教学,使课程与岗位、职业水平认证和技能等级证书知识相互融通;在学生(徒)培养过程中,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各级别职业技能大赛,实现课赛结合[5]。

通过实践上述课程体系设计和人才培养过程,专业将核心岗位工作任务、校企一体化课程、若干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大赛有机融合,突出课堂知识学习和企业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的积极作用[6],如图5所示。

图5 “岗课赛证”融通结构图Fig.5 Financing structure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4 “三元六双一融通”人才培养成效分析

4.1 形成了校企多边合作共赢机制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实践中,基于“三元六双一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借助企业优质资源,在学科建设、资源整合、双师进修、订单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了校企多边合作共赢机制。对学校而言,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扩大了办学规模和专业知名度;对学生而言,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高质量就业得到保障;对企业而言,解决了招工难和岗位适应性差的问题,也可以获得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

4.2 推进了国际化办学进程

专业以国内外ICT产业和“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促进产教融合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联合北京华晟在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建立了“经世学堂海外教学基地”。以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聚焦以信息通信为核心的中国优势产业,实现海外教学和优质课程输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无线通信类国际化人才。

4.3 提升了师生专业水平

在技能竞赛方面,学生2019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4G全网建设”赛项获国家级三等奖;2020年获大学生5G技术与应用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21年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省级一等奖。在就业方面,专业目前就业率保持98%以上,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数据显示,多数毕业生月薪资远超高职专业毕业生平均水平。在师资方面,专业充分发挥校企混编师资的优势,发表学术论文、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等学术成果10余项,参与各类课题7项,开发教材3部,形成研究报告2份,教学大赛屡获佳绩。

5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的“三元六双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三教”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还表明此模式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当前,校企在机制创新、顶层设计和政策法规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有待各方面共同努力。未来,我们也将在深化校企合作、“双高”建设、精品教学资源开发和现代学徒制模式推广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融通导师课程体系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V eraW an g
导师榜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