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帆
(四川外国语大学 档案馆,重庆 400031)
2021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2018年9 月10 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生之基、国之根本。提出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档案部门应大力开发档案史料中蕴含的大学文化和精神,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涵养学生品行中的作用,助力学校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品德修养等工作中发挥档案文化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和滋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档案是人类文化传承和文明延续的根脉,历史文化是一所大学的血脉和灵魂。口述校史是一种将记录、发掘和认识校史相结合的史学形式。即通过调查访问,用录音等设备收集当事人或知情者的口头资料,然后与文字档案核实,整理成文字稿[1]。口述校史档案是记录高校记忆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也是高校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高校应充分挖掘口述校史档案中的育人元素,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
深度挖掘蕴含独特大学文化和精神的高校档案资源,并予以传播,助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构建档案文化育人体系,从而实现档案文化育人的目的[3]。作为高校文化主要载体之一的高校口述校史档案,对于提升各高校师生员工文化自信,推进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编史修志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因为历史原因,一些高校建校初期的档案非常有限,缺失的档案材料是档案工作的一大缺憾。为弥补学校史料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记载的不足,反映高校的办学发展历史,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采取访谈相关人士的方式获得资料来填补学校文字史料的空隙,增补既有的档案资料,以使反映学校历史的史料丰满起来,有助于深化校史研究、年鉴编撰等工作,也是对师生进行校史教育的有效途径。
同时,通过口述校史档案建设,使之成为校园历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增强学校办学的软实力。以此填补档案文献之不足,抢救学校文化记忆,真实、完整地保留学校各个时期的办学历史,从而加强对学校历史文化的守望和大学人文精神的塑造。
口述校史采访工作结束后,会形成大量的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料,档案部门应加强开发利用校史资料,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实体展馆、网上展馆、主题展览、短视频、史料编研等多种形式,创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形式[4]。例如,为讲好重大故事,弘扬重大师德精神,发挥档案“无声润物”的独特作用,重庆大学档案馆以典型的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为内容,以珍贵的档案史料、直观的实物和图片、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音视频为载体,综合运用图文展板、多媒体交互、沙画等形式,打造了重庆大学“立德树人”实体展馆。重庆大学的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是全国高校首个以“立德树人”为主题展示师德师风的展览馆。“立德树人”展览馆已成为重庆大学师德涵育中心、重庆大学新进教师培训基地、教职工及学生党支部主题活动场所、学生团组织主题团日活动基地、新生入学教育基地。为了弥补实体展馆时空限制,档案馆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网页创意,构建重庆大学“立德树人”网上展馆,以期更大范围传播重庆大学师德精神。又为了进一步发挥实物档案直观生动的教育感化作用,档案馆精心选取馆藏实物,开发了展现重大人严谨治学、用心治教的实物数字创意微信小程序等。
融媒体时代,建立全媒体平台进行融合媒体传播成为当前国内高校宣传工作的主流。高校档案部门应当用好新媒体平台进行高校档案文化宣传,搭载学校官微、积极开拓校外多种媒体宣传渠道扩大传播与影响,传播学校历史、人文精神。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学校档案馆深入挖掘校史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中心工作,做好红色校史宣传教育,发挥校史、档案的育人作用,创新性地开展了“口述校史、红色校史宣传”为主题的系列重要工作。编研口述校史成果 《记忆川外——口述校史》(第一辑),通过对校史资料的挖掘,及时补充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史》的不足和遗漏,对一些不确定的信息提供了真实的佐证。制作了《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口述校史档案工作宣传视频,倾听老一辈川外人讲述他们的故事,该视频在“6.9 国际档案日”活动中,在全市及学校公众号播出。自视频播出以来,受到全校师生和档案届广泛好评,激励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此项工作为宣传和普及档案知识、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独特育人功能,凝聚各方校友力量做出了贡献。
口述校史档案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也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但尚无明确的工作规范和标准,需要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研究。高校应建立起此项工作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顶层设计、学校推进、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师生参与、学生受教”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新时代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全方位打造档案文化育人体系的长远目标[5]。
口述校史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的长期性工作,从事该项目的人员应相对稳定。档案部门需加强校内外部门、组织的协作与合作,建立专家、学生团队等保障体系从而实现档案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6]。
例如,重庆大学档案馆联合学校党政办、宣传部、离退休处、社会学系等部门和院系组建口述校史项目工作组。成立重庆大学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生校史研究团队以及口述历史志愿者协会,以研究项目为引导,让师生参与到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之中。四川外国语大学档案馆牵头开展校友口述档案工作,协调校内宣传部、党政办、校友办、学工部、研工部、团委、新闻传播学院、社会与法学院等,选拔学生采访志愿者,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在采访中受感染,倾听优秀校友故事,积极发挥校友育人作用。
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真实见证,红色档案是进行党史教育最生动的素材。高校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红色档案进一步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中,有助于他们全面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要综合运用口述校史档案资料作为教学媒介,用真实丰富的口述校史档案资料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将其所学知识与自身理想信念相结合,努力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将档案文化育人价值充分展现,开启档案服务“三全育人”根本任务新模式,有效发挥口述校史档案的宣传教育作用[7]。
通过档案育人进课堂,让学生掌握学校创建的大背景和创建过程、学校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校歌校训校风的内涵和变迁、学校的专业发展变迁、发展历程中的优秀教师与知名校友的典型事迹;能够对学校是从何而来,去往何处有清晰完整的判断,并从中汲取经验,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增强爱校荣校的热情,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在新时代爱党爱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高校面对每年新进师生还可以开展校史宣传专题讲座,讲述学校发展历史,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宏伟美好的未来,传承历史、以档育人。此项工作对于提升师生文化自信,传承学校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校要依据历史传承和学校自身特色,发掘富有时代精神和鲜明特色的文史资源,充分展示学校文化育人成果,丰富充实育人资源,主动打造学校文化育人精品,多途径拓展传播途径,挖掘思想内涵,积极打造富于思想内涵和育人实效的高校文化育人品牌[8]。
例如,重庆大学档案馆打造“舞台上的校史”,自2017 年以来打造校史舞台剧,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每年升级排演,获得师生喜爱和好评,受到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 周年,打造“舞台上的党史”,重庆大学档案馆与重庆市档案馆合作排演“信仰的力量——档案里的红色故事”,纳入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同时,启动“历史文化进宿舍工程”,打造“传承的力量——档案里的重庆大学”品牌,发挥品牌影响力,让档案文化品牌传得开、感染人,从为学校文化自信做贡献到走向档案自信。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担当是最好的传承”。高校档案部门应继续加强口述校史资源开发,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以丰富的校史资源强化师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果。并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契机,在学习中感悟,在行动上实践,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展示档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形象。站高立远,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奋力谱写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