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萍 牟洪善
当前研究生教育进入新时代,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于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将英语应用到实际交流中,发挥其应有价值。英语作为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必备工具,是学生“走出去,引进来”的必备技能,为提升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基础,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提高研究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迫在眉睫,如何改革研究生口语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值得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1~2]。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忽略了对研究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仍然采用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地方普通高校,纯英语教学较少,一般采用的是双语教学模式,外教上课更是甚少,学生口语交流得不到有效锻炼。同时,学校与国外高校的文化交流少,在校留学生几乎都是来自欠发达国家,他们的英语口语不标准,国内学生与之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没有学习口语的外部环境,导致研究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受到限制。
在校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及考研的磨练,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法知识、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但口语交际能力不高,能熟练进行口语交际的学生相对较少。为了解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来自东华理工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90名研究生进行了英语学习情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分析研究生英语学习方法的调查问卷时,考虑到研一学生正在开设英语课,研二研三学生没有开设英语课的特征,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研一一组,研二和研三一组。对两组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没有发现学习英语的方法有明显差别,由此说明不同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可是相同的。因此,本文直接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影响研究生英语口语能力三方面原因。
(一)社会角度。
图1 问题统计图
通过对图1问题的统计,可以看出,有73名研究生(约占参与问卷调查学生总数的38.4%)认为学习英语的整体策略是:记单词,抓知识点,多做题,得高分,考什么,学什么。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重点倾向于笔试内容,对英语口语的训练自然没有过多重视;目前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已经加入了口语考试内容,但也并非强制性要求。为了提升研究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部分高校作出一些积极探索,例如,在研究生复试中增加口语测试内容,然而大部分学校,学生口语成绩也仅仅起参考作用,并不计入复试总成绩,或者即使计入总成绩,也只占很小的比重,并不能引起学生过多的重视。这种现象难免导致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研究生,不注重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只关注如何提高笔试成绩,使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受到严重阻碍。
图2 学习原因图示
(二)学校角度。在对图2问题进行统计时,可以看到有98名研究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是必修课,为了完成学业不得不学,这种学习动机占了整个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学校层面上,重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从课程的设置方面做了调整,改变了传统的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增加了学术英语口语必修课、第二课堂英语交际环节,在课程考核方面也增加了口语能力考核[3]。
(三)教师角度。本次问卷调查中,还设置了一条开放性问题:您对学校英语教学有什么建议?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生对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通过对建议进行汇总,发现了如下情况:要提高学校的口语教学质量,必定要求英语教师自身拥有更加专业的水平和素养,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现实中普通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不多,自身的口语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更好的实践锻炼,使得他们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时代的新要求,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培养高水平的英语口语教师团队。
(四)学生角度。
图3 课外英语应用情况图示图4 妨碍英语学习因素图示
图5 每天学习英语时间图示
通过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许多研究生存在羞于开口的现象,根据学生对图3问题的回答情况显示,有124名研究生基本甚至完全不使用英语时常与同学练习对话,比例高达65.3%,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英语课堂或者日常生活中,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使得英语口语教学难以推进,而即使学生愿意尝试锻炼,也常常因为内心恐惧而过度紧张焦虑,对口语学习由恐惧变成抵触,英语口语教学举步维艰。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性格就是谦逊不善表达的,加之学生口语学习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与鼓励,加剧了这种现象。研究生进行英语口语国际交流的首要前提是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因此必须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锻炼英语口语,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口语学习的阴影。其次,从图4中可以看到,有91名学生(占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30.2%),认为妨碍他们自主学习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足够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许多学生将学不好英语口语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外部语言环境差,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口语学习的网站、APP、英文电影等等无一不是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素材,甚至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可见,语言环境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将强大的语言输入转变成语言输出能力,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这是应该思考的。另外,图5的数据显示,有74.6%的研究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学生不愿意在英语学习上花时间,也是导致其英语口语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社会层面。长期以来,国内教育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上并不重视,无论是高考、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还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检查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一直是以传统的笔试考核为主,这样难免会使许多教师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教与学,将英语教学重点放在考试项目上,而忽略口语的学习。国际化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与推进首先要求要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各类考试忽视口语测评的现象,综合提高学生的各项英语水平。对此,应该把口语测试普及化,在期末考试、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或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增加对学生的口语测试,如此,方能促使学生重视口语学习,加强日常的口语训练。
(二)学校层面。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学校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的英语课程并不能直接与学生的专业课相连接,往往只是单独的开设阅读课和口语课,这样的课程安排很难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英语技能运用到实际的专业课实践中,不利于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特点开设相应的国际学术交流课程。如今许多院校即使开设了国际学术交流课程,大多也是将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而这一阶段的研究生,他们还处于理论学习阶段,很少有学术交流的机会,无法意识到这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学习该课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实现设置该课程的初衷。到学生进入二三年级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时,已经没有机会学习该课程了,为了避免造成这样的资源浪费,对于研究生英语课的设置,可以在第一学年安排学生学习科技英语,为以后学习打下专业基础,第二学年再正式安排学生学习学术交流英语的课程。合理安排研究生英语学习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发挥英语课程的作用。
(三)教师层面。第一,口语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很高的英语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能够控制整个课堂,从讲授者转变为参与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言情景教学。研究生的口语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普通场景下的对话或聊天,教师为学生设定的口语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各自的专业需求。第二,在进行情景教学时,取材是否合适至关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发挥。因此,教师们在选材时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三,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角”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营造更多的外部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层面。充分利用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对提高研究生的口语学习与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一是在英语口语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教师提供的口语表达机会,主动与同学和教师进行口语交流。同学间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交流,相互提出建议、吸取学习经验和教训,教师根据与学生的交流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意见,努力使英语课堂活跃、高效,真正起到锻炼学生口语水平的作用。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看英文电影,英语口语APP的学习,以至于借助网络平台与外国友人进行口语交流等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技能。三是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去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前提是学生愿意花时间学习英语口语,利用一切时机、一切场合、一切手段做到“张开嘴”,在交流中找到乐趣,在交流中提高能力。
研究生教育进入新时代,国际化需求日趋凸显,研究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在实际国际化教学过程中,从经费保障、学生管理等方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还需密切配合,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整合教学资源,完善培养制度体系等措施,力求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生态,增强国际化教育水平,切实提升研究生国际化交际能力,引领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