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煤巷锚网索联合支护研究

2022-03-08 08:27王亚非
山西化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离层锚索底板

王亚非

(汾西矿业集团贺西煤矿,山西 柳林 033300)

引言

煤矿建设、生产朝着集约化的方向转变,煤矿井下机械化程度的相关标准非常高,同时回采巷道断面体积增加,要求选取适合的支护方法处理,这就需要考虑到锚网索联合支护的特征,实行大断面煤巷锚网索联合支护作业,从而提高大断面煤巷锚网联合支护的效果、安全[1]。

1 工程基本情况研究

以某矿3205 回风顺槽二采区3205 回风顺槽为例,二采区3205 工作面回风巷顺着3#煤层底板掘进,以20°方位角于回风巷北进行设置,布设工程量在2 030 m 左右、标高约为+600 m,中位埋藏深度在600 m 左右。这一区域平均煤厚在5.98 m 左右、主要为亮煤,煤层内生节理裂隙,局部煤质松软、易破损,同时存在量层夹矸、煤层的状态比较稳定,全区均能够开采、煤层倾角为10°,伪顶为黑色、质地较软,而且为炭质泥岩、厚度在0.25 m 左右,直接顶选择的为砂质泥岩、呈灰黑色,夹薄层泥岩厚度在3.5 m 左右。水文地质条件不会非常复杂,涌水的主要来源3#煤层上覆砂岩、粉砂岩,这一含水层基本为静水,在掘进的过程裂隙水经锚杆、锚索孔,以及煤岩裂隙进到巷道,掘进过程中大巷用水量在1.5 m3/h。

2 锚网索联合支护的主要特征分析

锚网索联合支护作为主动支护,存在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快速、安全系数高、经济等,利于严格控制支护的成本,加快掘进的速度并提升整体支护质量。与此同时,锚杆支护存在悬吊、加固煤岩体,可以在锚固区内逐渐形成拱、梁、壳等,在改善锚固区围岩力学性能、应力状态方面的效果理想,而且能很好的控制锚固区围岩离层、破裂,以及滑动和裂隙扩展等情况,此时围岩受压状态调整为三向,能发挥主动加固围岩体的效果[2]。联合托盘、金属网、W 钢带等,便于实现锚杆预应力扩散的效果、整体支护效果。锚索、锚杆在抗拉能力、抗剪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性存在,两者均可发挥悬吊、挤压加固等功能,促使顶板经锚杆支护逐渐形成组合梁,这时在上部直接顶/老顶内悬吊的效果理想。除此之外,大断面巷道锚索补强配合锚杆,能够将围岩应力于围岩深部进行转移,锚索支护可于巷道顶板提供预紧力、承载力,锚杆减跨和控制顶板下沉的同时,有助于有效防范围岩发生变形的现象,充分发挥出主动支护的作用,借助托盘及金属网实现预紧力扩散的效果,进而确保整体巷道支护水平。锚网索联合支护,如图1 所示。

图1 锚网索联合支护

3 大断面煤巷锚网索联合支护状况

3.1 临时支护情况

3205 回风顺槽设计断面属于矩形,宽度4 m、高度3.5 m、掘进断面15 m2。选择2 根长度为3.5 m,8#槽钢实行前探梁,应用永久支护锚杆悬吊在顶板位置,前探梁、锚杆间会通过专用吊环实行连接处理,前后前探梁吊环排距在1.5 m 左右,使用的为大木茬,实际吊环内将前探梁背紧及背实处理。前探梁迎头使用的为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3 500 mm、280 mm、45 mm,数量为2 块~3 块、为木板护迎头帮。

3.2 永久支护情况

3205 回风顺槽使用的为锚网索联合支护,锚杆使用的为BHRB500、22#左旋没有纵筋螺纹钢筋杆体,顶锚杆每排的根数为5 根,长度、间距及排距分别为:2 200 mm、900 mm、950 mm。帮锚杆排距、煤帮每排锚杆数量,以及间距、巷帮上部锚杆-顶的距离、巷帮下部锚杆-底的距离分别为:950 mm、4 根、850 mm、280 mm、350 mm。锚杆和顶板、巷帮保持垂直的状态,预紧力距为380 N/m。锚杆托板使用高强度拱形托板,托盘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20 mm、120 mm、10 mm,并且应用了高强度球型垫圈、塑料减摩垫片。顶帮锚杆使用的为树脂加长锚固,钻孔直径在Φ25 mm 左右,顶锚杆锚固剂使用的为MSK2335 一支、MSZ2360 一支,帮锚杆锚固剂使用的为MSZ2340 数量为两支。

相关参数情况分析:(1)W 形钢带顶钢带的长度、宽度、厚度各4 000 mm、260 mm、5 mm,帮钢带四周压棱尺寸份额比为280 mm*450 mm*5 mm。(2)锚索1*18 股低松弛高预应力钢绞线的直径在Φ20 mm左右,使用的为MSK2335、MSZ2360,数量分别为一支和两支、锚固效果较佳。顶锚索的长度、排距、间距分别设置为:6 200 mm、950 mm、1450 mm,锚索托盘使用的为高强度拱形能够调节的金属托板、配套锁具,尺寸为280 mm*I280 mm*15 mm,托板承载能力在650 kN 以上。(3)金属网顶网片、帮网片、网孔的规格分别为:4800mm×1000mm、3200mm×10000 mm、45 mm*45 mm,材料使用的为10#铅丝,搭接的长度在120 mm 左右。

3.3 复杂区域巷道支护情况

顶帮围岩破碎层理和裂隙发育区域,锚网支护条件下使用的为打超前锚杆锚索、补打锚杆锚索,以及减小锚杆锚索间排距等不同的形式,使得支护的强度得以提升,以此有效控制顶帮围岩。以巷道超出450 mm 打一根锚杆,超出900 mm 补打一根锚索的方式处理[3-4]。巷高在4.2 mm 左右,可在距离巷帮顶部锚杆850 mm 左右位置补打一根单体锚杆,巷道超高5 m 建议在巷帮超高部位补打2 根单体锚杆、每排打2 根~3 根锚索就可以。

软弱破碎围岩情况下巷道围岩变形量非常大,巷道开挖后使用锚索支护锚索延伸量不会很大,超出极限所致破断则无法保证支护的效果。针对于此,建议在巷道开挖初期安装锚杆,经锚杆加固提高锚岩支护承载方面能力,这时锚岩支护体承载方面能力、稳定性会受到一定影响。锚岩支护稳定性达到极限前,且围岩变形在锚索工程延伸量以下的时候,需要在第一时间安装锚索,旨在实现锚岩支护体、围岩加固的效果。巷道开挖支护初期,主要通过锚杆柔性支护为核心,后期通过锚索悬吊为基础,旨在有效提高锚索支护的性能。在锚网索联合支护时,需要考虑到锚固体特征、锚索力学特征,以便确保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要求结合巷道围岩相关情况,通过锚杆支护、相关参数采用最适合的锚索支护方式。

4 大断面煤巷矿压观测关键点探讨

4.1 观测点布置要点

巷道施工后实行锚网索联合支护监督、控制,通过对获取相关矿压观测数据分析了解到,便于在第一时间反馈相关重要信息,为支护设计提供良好的支持。通过合理布设测点、随机布置测点联合的形式,进行巷道监测、巷道间隔35 m 左右距离布设一个巷道位移测点,同时在顶板中心位置安装顶板指示仪,在不良巷道围岩、遇构造带,以及高帽带等位置均应该设置观测点[5]。

4.2 重要观测结果研究

4.2.1 巷道位移量的观测结果情况

通过十字交叉法,对巷道位移量实行测定,然后联系观测结果使用关键数据加以深入分析。

4.2.2 顶板离层仪的观测结果情况

巷道掘进的过程顶板离层量较小,主要在20 mm锚固区内离层在锚固区外离层数值以上,表示顶板离层于锚固区的范围,锚杆锚固区外、锚索锚固区内顶煤产生部分离层,这时锚索锚固范围以外的离层不会很大,顶板稳定性较高,且锚网索联合支护对巷道顶板离层会加以严格控制[6]。经观测了解到测点2两帮位移量、顶底板移近量、断面分别为:180 mm、150 mm、16.5 m2;测点6 两帮位移量、顶底板位移量、断面分别为:150 mm、120 mm、16 m2。离层仪3 号锚固区内、锚固区外、总离层值分别为:12 mm、0 mm、12 mm;离层仪6 号锚固区内、锚固区外、总离层值分别为:10 mm、8 mm、15 mm;离层仪8#锚固区内、锚固区外、总离层值分别为:2 mm、0 mm、3 mm;离层仪10 号锚固区内、锚固区外、总离层值分别为:12 mm、10 mm、25 mm;离层仪17#锚固区内、锚固区外、总离层值分别为:15 mm、10 mm、20 mm;离层仪25#锚固区内、锚固区外、总离层值分别为:15 mm、8 mm、20 mm;离层仪33# 锚固区内、锚固区外、总离层值分别为:20 mm、8 mm、22 mm。观察时间为3 周左右,巷道掘进顶底板、两帮移近量、移近速度均非常大,而且顶底板 移近量、移近速度,和两帮移近量、移近速度比较更高。在此之后,巷道顶底板、两帮移近量下降,观测7 周巷道变形量不会非常大、逐渐保持稳定的状态。经巷道矿压监测结果可见,顶底板的变形量非常大,这时顶板下沉多在2 m 厚度顶煤中出现,顶底板移近量在120 mm 左右、两帮移近量在180 mm 左右,要求严格控制巷道位移量,目的为达到回采的相关标准,在3205 回风顺槽支护中进行锚网索联合支护[7]。

5 结语

大断面、厚煤层回采巷道支护中进行锚网索联合支护作业,有助于严格控制巷道顶煤下沉、两帮收缩量相关情况,实现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复杂区域巷道支护等效果。如此一来,利于满足巷道断面回采的实际要求,进行主动支护、安全生产,这个过程需实行观测点布置、观测结果分析,目的为充分发挥出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的最大作用,获得最理想的支护效果。

猜你喜欢
离层锚索底板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巷道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采动覆岩离层多层位注浆地表沉陷控制技术
煤矿顶板离层水害形成机制、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板上叠球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底板加固技术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