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康美中心小学 陈伟忠
写作能力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准,通过作文,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词汇积累、修辞应用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等情况。然而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对生活缺少感悟,故而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千篇一律,要么空洞乏味,没有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学生的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完整、表达是否流畅等,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说“不会”写作,而是文章内容空洞、叙事乏味,虽然文章的整体结构完整、框架清晰,但可读性不强,没有真情实感。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按照考试标准,比如先拟定作文题目,然后规定写作题材和字数标准,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下,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无论是文章格式,还是作文内容,近乎是同一模板拓印出来的,这种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不能提高。
学生平时接触的文章多是教材中的课文,积累的写作素材完全一致,这也是语言匮乏、内容雷同的主要原因。此外,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在当前信息膨胀的时代下,学生的目光被各类新鲜事物吸引,因此很少能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乐趣,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科学整理与划分教材内容,在小学阶段进行阅读教学本就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一味依赖教材讲解知识,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对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教师讲解语文知识时,以教材中的文章为教学重点,也会利用一些教辅资料,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部分教学任务,缓解教学压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未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学生在阅读时一直提不起兴趣,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小学涉及到的作文题材主要包括叙事类文体和景物描写类的文章,由于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生活经历不足,写作时不能很好地驾驭文字,只能用近乎直白的话写作。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成写作素材;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增加阅历和见闻,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写出吸引人阅读的文章。
“读书可以明理”,吸收课外文章中的思想精华,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审视作文题目时,能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阅读课外文章也是学生形成社会意识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写作时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而不是仅局限于自己的视角,从而让作文内容更加充实。
好的文学作品除了蕴含人生哲理,也具备高超的写作技巧,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选择喜欢的课外读物,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最终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除此之外,阅读可以看成是与作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吸收这些思想精华的同时,也提升了感悟能力,并产生了强烈的倾诉欲望,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更加高涨。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课外书籍,增加知识储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讲解写作知识时,先要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由于接受教育时间短,自学能力与意识较弱,理解能力不强,想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如果发现学生的阅读量较少,要及时寻找原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新事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阅读的内容概述出来,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提升理解能力与总结概括能力。
例如,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将西游记中的某一章节作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阅读进而对整本书产生兴趣,进而自主阅读。如把《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这一章节作为吸引学生的切入点,首先,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述这一故事的情节,并且选取一个小片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对这个章节产生兴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整本书了。教师要鼓励学生揣度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方向,把分析出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也可以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
写作时,如果能自主写作,不仅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也可以激活思维,这样学生既可以发挥想象力写出吸引人阅读的作文,又可以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阅读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情感、看到的场景以及画面等描述出来,让学生释放天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抒发真情实感,不仅天性没有被释放,而且限制了思维的拓展。教师可以组织课外阅读等活动,推荐合适的阅读资料,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这样既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又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在写作教学中组织阅读活动,大部分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与教学经验,挑选学生喜欢的图书,让学生阅读,如《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等。学生阅读时,教师会指导学生分析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出更深的感悟,并积累成写作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运用了。可见,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编者设计与编辑小学语文教材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做出了相应改变,选用的文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材中的文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对于大部分事物的理解与认知都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如果按照教材内容讲解,不仅会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这一情况,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和素材储备,对提升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也很重要。比如,教学《夸父逐日》,学生虽然对夸父的做法产生了敬仰之情,但是并不能深入理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这一精神。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讲解一些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课外文章,或者讲解《夸父逐日》的写作背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情感,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如前文所述,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式是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此,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以便从课外读物中吸收知识养分,并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可以在推荐课外读物时,通过设置阅读任务的方法指导学生深入探索阅读材料,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文章描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在北京南城的往事,其中运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景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抒情与叙事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文章描写的时代背景久远,许多内容仅凭文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那个年代的文字资料以及影像记录,从而在阅读时在头脑中对作者描述的事物形成清晰的立体的图像,如此一来更加容易读懂文章,也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完成阅读积累。
阅读分享的过程也是提升表达能力的过程,在与其他学生交流时,学生要将自己的想法完整而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抒发阅读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升,进而提升了写作能力。其次,在与他人交流时,学生能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准确,还能借鉴他人的观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此一来,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会变得更加深刻,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率。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收获更多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阅读活动。
阅读过程是学生在思想层面上发生剧烈碰撞的过程,学生要认真感悟,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示。教师应在学生课外阅读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感悟文章内容。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我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动画,播放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这些神话故事背后的寓意,同时列出以我国传统神话故事清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更为系统地了解这些内容。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传授写作技巧,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不仅会让课程变得枯燥乏味,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在写作教学中融入课外阅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学生,不仅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与活跃,学生也会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灵感,逐渐接受写作,喜欢写作。
例如,指导学生写作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推荐一些有趣的课外书籍,如《三毛流浪记》《格林童话》《昆虫记》等,让学生阅读。学生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趁着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提问学生,如:“同学们,阅读了这本书有什么想法?”“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要求学生把问题的答案写出来,不限字数。然后,教师让学生介绍作文内容,这样学生既可以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又可以提升写作能力。
写作是小学教学的重难点,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情感不丰富、知识积累量不够等,导致写作教学的效率一直不能提升。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阅读量,以便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不断提升作文水平。课外阅读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外的知识,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进而主动将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写出吸引人阅读的文章。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写作能力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语言积累、修辞应用等多种能力。然而学生受年龄限制,对生活缺少感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千篇一律,要么空洞乏味,没有真情实感,慢慢地,对写作越来越抵触,写作教学效率很难提高。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写出内容更加饱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