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双
(大连市中心医院胃肠科,辽宁 大连 116033)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是肠道系统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手术治疗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方式,治疗效果显著[1]。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疾病的治疗难度越大,风险性越高。良好的护理干预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手术安全性的保证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护理是当前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较高的一种护理方式[2-3]。而我院为了进一步改善并提升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手术预后质量,特将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以期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并惠及广大患者。现做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高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进行医学研究。研究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60)。所有患者均年龄≥60岁,并符合WHO中结肠癌、肠梗阻诊断标准[4-5],且具有手术治疗指征,同时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此外本次研究将排除合并手术禁忌证、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资料缺失、其他恶性肿瘤及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且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差异较小(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组后均需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基础梳理、病区管理以及卫生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及安全性。研究组则在患者入组后展开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①术前护理:癌症以及手术治疗均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致使其发生较多且严重的负面情绪,如未能及时进行排解会影响患者对手术及护理干预的配合,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对医护人员的排斥现象,并且对依从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在围手术期需要加强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关注,并通过有效沟通来明确异常情绪及心理压力的原因,同时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及安慰,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培养其对化疗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及严谨的护理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临床服务,并配合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以避免护理人员仅通过主观进行武断的判断,从而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配合,最终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同时在还需要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以使家属认知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家庭支持,进而可积极主动地对患者进行鼓励,尤其是患者的子女,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辅助提升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确保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术前指导患者做好肠道手术准备,术前3 d需将饮食调整为流质食物,术前2 d需要配合相适合的抑菌管理,术前1 d以及手术当天早晨需要进行灌肠处理。②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向患者介绍良好睡眠结构对其疾病治疗及康复的作用,定时叮嘱患者入睡,调整好病区的温度和光线,尽可能减少各类噪声,可叮嘱患者通过热水泡脚以及听音乐等方式促进睡眠,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手术后感染、出血、便秘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告知患者各类风险事件对患者疾病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性,调整好病房的湿度,加强对手术切口的保护,避免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告知患者做好感染预防,各项护理干预均需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对各类导管的护理,选择相适合的血管以及导管型号,定时检查导管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手术后了解患者排气情况,在排气后即可进食流质食物,随着术后康复效果的提升,可逐渐调整至半流质食物以及普食。可适当增加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提升患者胃肠道蠕动质量,避免便秘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复发率[7];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8];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尊量表(SES)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焦虑以及自尊情绪进行评估[9-1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疾病复发率相较对照组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率对比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SES、SDS、SAS评分情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ES、SDS、SAS均较对照组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三项指标对比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SES、SDS、SAS评分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SES、SDS、SAS评分情况比较()
结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主要发病病变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的交接位置,多为40~50岁的男性。由于高龄患者自身各类系统功能均有所下降,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肠梗阻便是其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较好的治疗方式,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高龄患者对于手术的承受能力较差,手术治疗效果较差[11-12]。精细化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与常规护理相比对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护理措施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处理,加强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手术及护理准确,充分照顾患者的年龄特点,在各项护理干预实施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引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家庭支持,充分利用精细化护理的优势和特点,尊重患者的尊严,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健康,避免不良情绪的发展影响患者对手术治疗以及护理的配合[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疾病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40±1.20)d、16.67%及5.00%,均较对照组的(13.60±2.10)d、35.00%及20.00%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加快康复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影响手术治疗后的预后质量,使疾病复发率显著降低,从而使手术疗效得以确保[15-16]。而在SES、SDS、SAS评分对比上,研究组的(14.30±3.50)分、(32.30±3.50)分、(30.30±3.60)分,均少于对照组的(18.90±3.30)分、(43.10±4.20)分、(42.50±3.80)分。以上关于心理状态的量表评分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不仅可以注重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兼顾患者围手术期的身心感受,进而使其心理状态得到稳定[17-20]。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使其更加勇敢的面对疾病,充分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展开临床护理服务干预,进而使临床护理干预更具专业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护理应用到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其不仅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同时预后意义更为积极,值得被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