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军,王庆波,张英华,郑德强,马双双,王 超
(1.山东福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700;2.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3.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将D-或L-谷氨酸通过α-氨基和γ-羧基结合形成γ-酰胺键的聚阴离子均聚多肽[1]。目前,γ-聚谷氨酸以其较好的缓释、成膜、乳化、保温、增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2]、药品[3]等领域中。但是由于聚谷氨酸的生产成本高,导致其价格昂贵,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4],其中最关键的是其发酵培养基的成本较高[5]。因此,寻找廉价的培养基原料生产聚谷氨酸的研究较多[6-10]。本文从聚谷氨酸发酵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出发,分别研究小麦水解蛋白、豆饼粉、豆粕粉、玉米蛋白、玉米浆等有机氮源和甘蔗糖蜜、甜菜糖蜜、葡萄糖蜜、玉米糖蜜等碳源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玉米浆、硫酸铵、甜菜蜜、谷氨酸钠的添加量,最后通过发酵罐验证,比较优化后的聚谷氨酸发酵工艺与原有工艺使用蛋白胨、葡萄糖作为氮源和碳源的发酵水平。
枯草芽孢杆菌(FRD518CGMCC NO.6772),本实验室活化保藏。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g/L,谷氨酸钠10g/L,酵母粉5 g/L,MgSO40.25 g/L,K2HPO42 g/L,pH 7.5,115 ℃灭菌30 min备用。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80 g/L,蛋白胨35 g/L,硫酸镁0.25 g/L,磷酸氢二钾2 g/L,谷氨酸钠60 g/L,调节pH 7.5,115 ℃灭菌30 min备用。
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ZHJHC1115B垂直流超净工作台(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ZHWY-211B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LDZF-75KB-II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12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Technologies)。
种子培养:取一管冻存的种子(约1 ml)接入装有100 ml种子培养基500 ml三角瓶中,于37 ℃,250 r/min摇床震荡培养至A600达到1.8~2.2。
发酵培养:以5 %的接种量接种活化好的种子,温度37 ℃,250 r/min摇床振荡培养或350 r/min搅拌、10 L/min通气10 L发酵罐培养,发酵时间64 h,pH不控制,得聚谷氨酸发酵液。
γ-聚谷氨酸产量的测定使用QB/T5189-2017聚谷氨酸推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其中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结果计算参见本标准。
色谱条件:色谐柱:TSK-gel G-3000PWXL凝胶色谱柱(7.8 mm×30.0 cm);流动相:称取42.6 g无水硫酸钠,超纯水溶解并定容至1 L,用乙酸调pH至4.0,用孔径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超声波脱气15 min;检测柱温:30 ℃;检测波长:210 nm;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流速:0.5 mL/min;进样量:20 μl。
样品制备:称取2 g γ-聚谷氨酸发酵液,精确至0.001 g,用流动相溶解定容至100 ml。配好的试样溶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记录峰面积,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到试样中γ-聚谷氨酸的浓度c。
2.3.1 氮源选择 在配制发酵培养基时分别用35 g/L小麦水解蛋白、豆饼粉、豆粕粉、玉米蛋白、玉米浆作为氮源代替蛋白胨作为实验组,蛋白胨35 g/L作为对照组,其他培养基成分不变,研究廉价氮源添加代替蛋白胨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
小麦水解蛋白、豆饼粉、豆粕粉、玉米蛋白、玉米浆、蛋白胨发酵聚谷氨酸的产量见表1。由表1可见,所选的廉价氮源中玉米浆的效果最好,但其发酵聚谷氨酸产量仍低于蛋白胨为氮源的产量。因此,可选取玉米浆作进一步优化。
表1 不同氮源类型发酵聚谷氨酸的产量
2.3.2 玉米浆条件的单因素优化 选择2.3.1项中筛选出的玉米浆分别加入20,25,30,35,40,45,50,55 g/L,作进一步的单因素优化。
玉米浆添加量对聚谷氨酸产量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见,玉米浆添加量在20~40 g/L范围内,聚谷氨酸产量随玉米浆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玉米浆添加量40 g/L时达最大,为28.42 g/L;当大于40 g/L时,聚谷氨酸产量随玉米浆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因此,选取玉米浆加入量为40 g/L作进一步优化。
图1 玉米浆添加量对聚谷氨酸产量的影响
2.3.3 无机氮源的单因素实验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无机氮源与有机氮源总是相互配合发挥作用,无机氮源可满足前期微生物的快速生长,有机氮源则可满足微生物中后期生长及产物积累[11]。在无机氮源中,常用的是氯化铵和硫酸铵,由于使用氯化铵会增加发酵液中氯离子的含量,因此,选择硫酸铵作为无机氮源。在添加40 g/L玉米浆的基础上,分别加入0,2.5,5,7.5,10,12.5,15 g/L硫酸铵,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添加量。
图2为玉米浆添加量40 g/L时,聚谷氨酸产量随硫酸铵添加量的变化。由图2可见,硫酸铵从0增加至5 g/L时,聚谷氨酸产量从28.42 g/L增加至36.42 g/L,产量提高了28.15 %,与使用蛋白胨发酵聚谷氨酸产量相当;之后,硫酸铵继续增加至10 g/L时,聚谷氨酸产量变化不显著;在10 g/L以后,聚谷氨酸产量随硫酸铵添加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选取硫酸铵加入量为5 g/L。
图2 硫酸铵添加量对聚谷氨酸产量的影响
2.3.4 碳源选择 在使用玉米浆40 g/L,硫酸铵5 g/L条件下,依据葡萄糖的加入量,分别使用同等质量的甜菜糖蜜、甘蔗糖蜜、葡萄糖蜜、玉米糖蜜代替葡糖糖,验证廉价碳源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浓度和加入量及其聚谷氨酸的发酵产量见表2。由表2可见,不同来源的糖蜜其聚谷氨酸发酵产量不同,其中甜菜糖蜜的产量最高。因此,使用甜菜蜜代替葡萄糖作进一步优化。
表2 碳源浓度和加入量及其聚谷氨酸的发酵产量
2.3.5 甜菜蜜的单因素优化 分别加入200,250,300,350,400,450,500 g/L甜菜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其最佳添加量。甜菜蜜加入量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见,在200~350 g/L 范围内,聚谷氨酸产量随甜菜蜜加入量增加而增加,甜菜蜜加入量350 g/L 时达最大值,为39.82 g/L;之后,甜菜蜜继续增加,聚谷氨酸产量逐渐降低,因此选择甜菜蜜的加入量为350 g/L作进一步优化。
图3 甜菜蜜加入量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
2.3.6 谷氨酸钠的单因素优化 谷氨酸钠为聚谷氨酸合成的前体物质,当聚谷氨酸产量增加,谷氨酸钠加入太少就会影响聚谷氨酸的合成,因此对谷氨酸钠添加量进行了优化,分别加入40,50,60,70,80 g/L谷氨酸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其最佳使用量。由图4可见,谷氨酸钠加入量为40~70 g/L时,聚谷氨酸产量增加,70 g/L达最大值;80 g/L时聚谷氨酸产量不再增加。选择70 g/L为最优条件。
图4 谷氨酸钠加入量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
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玉米浆40 g/L、硫酸铵5 g/L、60 %甜菜糖蜜350 g/L、谷氨酸钠70 g/L为实验组,原有工艺葡萄糖180 g/L、蛋白胨35 g/L、谷氨酸钠60 g/L为对照组,其他培养基配方不变,进行10 L发酵罐验证实验。聚谷氨酸发酵产量与发酵时间的关系见图5。由图5可见,发酵初始时,对照组产量较高,可能是由于在初始时菌株可充分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而糖蜜单糖含量较少,需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利用。最终实验组聚谷氨酸的发酵产量达45.34 g/L,高于对照组的产量40.46 g/L,产量提高了12 %。
图5 对照组与实验组聚谷氨酸产量与发酵时间的关系
本文从聚谷氨酸发酵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出发,分别研究小麦水解蛋白、豆饼粉、豆粕粉、玉米蛋白、玉米浆等有机氮源和甘蔗糖蜜、甜菜糖蜜、葡萄糖蜜、玉米糖蜜等碳源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玉米浆、硫酸铵、甜菜蜜、谷氨酸钠的添加量,最后通过发酵罐验证,比较了优化后的聚谷氨酸发酵工艺与原有工艺使用蛋白胨、葡萄糖作为氮源和碳源的发酵水平。通过条件优化,最终通过发酵罐实验验证,表明当玉米浆40 g/L、硫酸铵5 g/L、60 %甜菜蜜350 g/L、谷氨酸钠70 g/L时,聚谷氨酸的发酵产量达到了45.34 g/L,高于原有工艺使用蛋白胨、葡萄糖的发酵水平40.46 g/L,产量提高了12 %。由于玉米浆的价格每吨约3000元,硫酸铵每吨约2000元,而蛋白胨每吨约2万元,综合其他生产费用,生产成本降低了20 %以上,有利于聚谷氨酸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