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
《海蒂和爷爷》是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创作于19世纪末的文学巨作,也是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这部作品后被改编成电影,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2015年12月上映,讲述了孤儿海蒂飘零曲折的人生故事:自幼失去父母的小海蒂被姨妈送到阿尔卑斯山后与爷爷相依为命,不料刚融入山上的生活,她又被姨妈送往遥远的法兰克福,给一位不能走路的富家千金克拉拉做玩伴。经历了种种辛酸和逆转,面对富足的城市生活和自由的山野时光,海蒂最终将如何抉择?她的命运将归往何处?
【关键词】童话故事;电影;自我认知;人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451;J90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62-0048-04
这是一部唯美的童话故事影片,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童真与爱的力量。尽管海蒂的童年充满了苦难,但无论在哪里,不管遇到谁,她给予别人的都是灿烂的笑脸、热情的拥抱和无限的信任——她是善良与爱的化身。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由地想到人与环境、人与他人、人与自我间的关系。
一、关于人对环境的适应与改变
相信所有看过此部影片的人,都会被阿尔卑斯山独具魅力的四季光影所震撼:明朗的天空,纯净的原野,宁静的小镇,奔跑的羊群和孩童……在这里,影片小主人公海蒂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无拘无束地生活。尽管物质生活贫乏,和爷爷相依为命,哪怕住阁楼睡草窝,赤脚放羊,啃冷面包,海蒂依然很快活,所以阿尔卑斯山的环境色调一直是明朗、柔和的。
当海蒂被姨妈“卖到”法兰克福的泽赛曼家当伴读时,影片中出现了城市景象以及泽赛曼奢华的城堡画面。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看不见一抹绿色。城堡内奢华无比,器具考究、食物丰美,但紧闭的门窗、幽暗的廊道、冷漠的女管家、森严的规矩,让海蒂更加思念远方的爷爷和朋友皮特,更加怀念过去自由自在的乡下生活,以至于在“出逃”无望之后思念成疾,半夜梦游,梦回故乡。
“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影片中纯净的阿尔卑斯山,代表的是人性中最纯粹的那一部分。纯净、善良、真诚、勇敢的海蒂就如自然,就如阿尔卑斯山。山下的村民世世代代在此生活,他们辛勤地劳作,很少读书,没有能力去接受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因此,他们只会固守着道听途说和世俗成见,比如人们对海蒂爷爷的偏见,比如牧羊人皮特认为“山上的孩子不用识字”,比如铁匠家的儿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当一个像爸爸那样的铁匠……他们没有见识过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也因此带来了认知上的狭隘与偏见。
城市里,泽赛曼家的女管家和家庭教师身上也打下了城市社会等级的烙印。女管家对海蒂非常冷漠,歧视她发音不标准、不懂规矩礼仪,在她眼中,海蒂不仅有“理解障碍”,还是一个“行为粗鲁至极、近乎疯狂”的女孩。在海蒂推着克拉拉小姐出门后,女管家就让海蒂面向墙壁,不许她吃饭,还吓唬她说下次再把克拉拉小姐推出门就把她关在有老鼠的地下室。由此可见,在女管家眼里,海蒂不过是他们花钱买来的“私人物品”,他们丝毫没有考虑海蒂也是个孩童,需要爱与温暖。
卡拉拉,这个贵族家的小姐,妈妈早逝,爸爸又常年出差,她因患病而残疾,成天只能守着皇宫一样的大房子,身边尽管有数名服侍的人,但谁也不能给她这个年龄所需要的亲情和友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喜欢的玩伴,她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顾一切代价把海蒂占为己有。她没有想过海蒂也和她一样,是个需要亲情和爱的孩子。当她爸爸决定送海蒂回到乡下时,她生气地大叫:“你们都走,全部都离开我吧!”这也从侧面映射出城市贵族家庭里亲情的缺失。
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出生在怎样的家庭,童年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和哪些人生活在一起。这些对于孩童而言,更是无法选择的。但是作为孩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要有一颗良善的心,学会感受爱和表达爱,这样他们才可能成为一个心灵富足的人,才能拥有坚强的内心去抵御甚至化解外部环境中的那些不如意。
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治愈
除了绝美的风景,电影所展现的人性之善和返璞归真,也温暖人心。尽管生活充满磨难,海蒂依旧心怀感恩,用善良和纯真治愈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海蒂“疗愈”了爷爷。起初,爷爷非常冷漠,不肯收留海蒂。即使海蒂姨妈扔下海蒂自己下山后,爷爷依然不搭理海蒂。这时海蒂没有哭闹,而是平静地循着小羊羔的叫声来到羊圈,在那里熬过了一个暴风雨之夜。第二天见到爷爷后,她依然一脸灿烂,亲切地呼唤爷爷……海蒂的天真无邪和懂事体贴,让这位多年封闭自我的冷酷老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改变了将海蒂送到孤儿院的想法。他给孙女做木椅、找伙伴、备餐食、做玩具……甚至在大雪纷飞的冬天滑着雪橇带着孙女到山下找小伙伴。后来,海蒂从法兰克福返回后,爷爷为了方便她冬天上学,在山下也安置了一个家,改变了他几十年的生活习惯。
爷爷的改变不仅表现在对孙女海蒂的态度上,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人的态度上。之前,他从来不和山下人打招呼,但在海蒂的影响下,赶集时他也会和村民们点头致意;在克拉拉被送来他们家看望海蒂时,爷爷欣然接纳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小客人;在了解了皮特将克拉拉的轮椅偷偷推下山之后,爷爷将克拉拉背到山上看风景……祖辈的慈爱不仅化在爷爷的具体行动中,也表现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
海蒂“治愈”了克拉拉。在海蒂伴读的那段日子里,克拉拉感受到了海蒂温暖友情的滋养,生活开始有了生机。海蒂返回爷爷身边后,写信邀请她到阿尔卑斯山做客。克拉拉决定翻山越岭前往海蒂家,离不开奶奶的支持,也离不开海蒂为她描绘的乡下美好生活场景對她的吸引。克拉拉和海蒂在乡下生活时,学着海蒂大口吃饭、大声欢笑,后来在山坡上受一只美丽蝴蝶的诱惑,竟然做到了站立和行走,从此摆脱了轮椅的束缚,像海蒂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可以这么说,是海蒂让克拉拉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是海蒂让克拉拉看到了生命的奇迹和希望。
当然,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带给海蒂的影响。在刚到克拉拉家时,海蒂连字母都不认识,学习丝毫没有长进,因为皮特告诉她读书没有用。当克拉拉奶奶告诉她,学会认字就可以自己读故事、读到自己想读的内容时,她转变了学习态度,学习也突飞猛进。后来,回到乡下的海蒂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个写故事的人时却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但是克拉拉奶奶的开导让她再次坚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克拉拉奶奶也在“治愈”海蒂,帮她拨开了人生的迷雾。
戏如人生。影片中主人公所有的人生境遇,会让我们反观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现实生活或许更为复杂。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生活中拥有“相互疗愈”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如何恪守内心的良善,做回真正的自我?海蒂似乎给了我们答案。
三、关于人对自我的认知与觉察
一个人能自我觉察,抛开认知狭隘和偏见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比如影片中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人们,他们固执地认为海蒂的爷爷曾经杀过人,冷酷、无情,缺乏人性,因此一直视他为异类,不与他来往。再如海蒂的朋友皮特,当他看到海蒂和远道而来的克拉拉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时,认为克拉拉会夺走海蒂,妒忌加怨恨让他把克拉拉的轮椅推下山。这种因为认知局限带来的狭隘并没有影响到同样在山里长大的海蒂。不管生活如何艰难,海蒂始终保持着内心的良善与纯粹,像一个快乐的小精灵,将爱与温暖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同时,海蒂能依从内心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皮特说她爷爷曾经杀过人,小小的她非常害怕。但当听到爷爷说“你得自己判断,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呢,还是相信外面的传言”后,她选择信任爷爷,当即给爷爷一个大大的拥抱。当她甜甜地跟爷爷道“晚安”后,爷爷沧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再如,当她的梦想遭到同学嘲笑后,她显得有些郁郁寡欢。而当克拉拉奶奶告诉她:“那是因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过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有那些东西会让你快乐,就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一席话让她做回了自己。即使在山上放羊,她也会带上笔记本,写上几段话——朝着“做个写故事的人”去努力!
海蒂这种对自我的觉察与对别人感受的理解,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初被姨妈“扔”在爷爷家后,爷爷想把她送到孤儿院,牧师没有立即答应爷爷的要求,而是有意让海蒂在爷爷身边多待几天,并提醒爷爷照顾孙女是他的义务。海蒂感受到了爷爷的冷漠,也知道爷爷想把她送到孤儿院,但依然每晚向爷爷道“晚安”,接过爷爷递过来的食物会说“谢谢”,并给爷爷一个大大的拥抱,乖巧伶俐地和爷爷一起生活着。
在克拉拉家,海蒂一直忍受着女管家的各种严厉管束,贵族家庭里的各种复杂礼节对于远离亲人的小海蒂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但她始终没有在人前表露出来,一直小心翼翼地适应着贵族家的各种礼节和要求,不哭不闹,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表现出黯然神伤。后来,由于实在过于思念爷爷而出现梦游时,她遇见了善良的医生,医生懂得这个小姑娘的心病,就竭力劝服克拉拉的爸爸把海蒂送回家。医生专业的判断和海蒂的善良感动了克拉拉的爸爸,最终她得以被送回爷爷身边。
海蒂是个善良有爱的孩子,她一直记着皮特的奶奶咬不动硬面包,因此每次吃饭时都会悄悄攒下一个面包,盘算着带给皮特的奶奶;为了不让皮特用鞭子抽打山羊,海蒂愿意每天都分一半的食物给他……
雨果说:“善良的心就是阳光。”海蒂像阳光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给人带去温暖。当海蒂遇到克拉拉以后,她每天都会跟克拉拉分享很多发生在阿尔卑斯山的趣事。海蒂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进了克拉拉单调、冷清的生活,使克拉拉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奇迹,那一定是善良和爱创造的,而海蒂就是善良与爱的化身。她是遗落在人间的天使,她让周围所有的人都感觉到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世间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去热爱。
《海蒂》这部电影的情节可以说很简单,却能用最质朴的东西击中人心,那就是集中在海蒂身上的善良与爱——不管生活给予她什么,她总能坦然接受、乐观面对,最终迎来转机。反观我们自己,是不是时常抱怨生活的残酷和世界的不美好,但這些小挫折和海蒂的苦难身世相比,可能根本不算什么。海蒂为什么总能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还能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在她的心里,永远没有偏见、自私和对别人的苛求,有的只是无尽的奉献与包容。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始终是未完成的,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性。”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处于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或许我们起初并没有海蒂那样的心性,没关系,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内省的心、终身学习的意识,一部好的电影、一本好书、一次美妙的谈话都会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助燃剂。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像海蒂那样,心怀梦想、心怀感恩,带着赤诚与温暖的爱,自由自在地畅游于人生海海。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拓展·链接】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只看海报就会让人沉浸其中的电影。它有关家庭,有关友谊,有关希望与眷恋,有关梦想与现实。影片以细腻的笔触,于轻描淡写间绘就了一副瑰丽而壮阔的画面,简单而温情的剧情亮点频出,深沉的情感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读者欣赏》202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