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荣(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八个相统一”,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能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发挥更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道德与法治理论课,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等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水平,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在自身的思想上还是个人行为上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要帮助学生度过这一关键性的过渡时期,需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开展思政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不正确思想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和手段。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
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表现在教师群体上,还表现在学生群体中。对于教师而言,个人综合素质、道德品质不足以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是当前最为明显的问题。同时,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不足也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对道德与法治课缺乏正确的认知,不关注、不重视,也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政治敏锐性等,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与改革。
在学校教育阶段,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而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关键性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想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践行“八个相统一”,要先整体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这种针对教师群体的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从思想政治素养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要保持在一定水平,能够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并且做好表率,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学校也要定期组织思政相关主题的讲座、在线课程和阶段性党课等,提高教师群体自身的道德修养。从教学能力的角度来说,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自己的所知、所学通过教学过程传授给学生,才能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教学实际进一步整合和创新道德与法治内容,使其更有针对性。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践行“八个相统一”奠定基础。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课堂仍然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平台。但是,要想对学生产生更加明显、深远的影响,发挥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作用,需要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进一步创新,尤其对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手段等进行创新与改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要求,要转变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单方面理论讲解为主的形式,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课堂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从而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而言,引导探究式课堂的推行,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还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一方面,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活动、自主学习任务的科学设计,增强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启发性。在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整体把控学生探究学习的节奏和进程,利用好提问、交流、任务指导等课堂互动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起到暗示和启发的作用,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使引导探究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理论课堂的效果和影响最大化。
在自主的探究式、启发式的课堂上,教师能更好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学和影响作用。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探究过程,共同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批判和思考意识,体现“八个相统一”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这正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目标和任务。然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意义不仅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上,更要体现在对学生日常行为选择的引导和规范上。“八个相统一”强调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因此,对于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要践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就要推动学生知行合一,在日常生活行为中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而主题综合实践的拓展性活动就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具体来说,教师要在设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将思政理论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利用班会主题课或者课外实践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具体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关键性的阶段。第一阶段: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也就是活动主题确定和活动整体设计的环节。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来看,理论与现实脱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教师要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生活情况、问题和困惑的基础上,引入与之相关的思政理论内容,设计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近期的社会热点话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第二阶段: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环节。这一环节是最关键的部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要考虑到学生参与及完成实践任务的可能性和现实条件,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有所收获。第三阶段:学生的成果汇报、分享。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展示小组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针对学生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困惑组织课堂讨论,逐步引导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转化为自身的正确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践行。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只有将思政理论的小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有机结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并且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思政理论课的质量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坚持“八个相统一”,能够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推动思政教育不断发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