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琴(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梁艳兰(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中心小学)
书法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拥有良好的写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书法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大部分中学生渐渐成为“低头一族”,他们只需要敲击键盘或者运用手写模式即可出现自己需要的文字,这种快捷、便利的输入模式,使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越来越不重视,导致出现汉字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等情形,这是典型的书写能力下降的表现。鉴于此种现象,教师要积极探寻提升学生书写能力的有效策略。如何让书法教育落地生根,成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师急于解决的课题。笔者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书法教育。由于社会主要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办学效果,上级教育部门评价学校也是依据教学成绩,因此,学校在评价教师时也是依据教师所任教班级的成绩。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年终绩效考核也都是看学生成绩。在这种大环境下,分数决定一切。教师在教学中无暇顾及学生的书写情况,只要提高学习成绩即可,对汉字书写规范、工整不作要求,书法教育名存实亡。
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多由语文教师兼任。而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自身书法专业素养较低,对书法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汉字的书写方法和技能比较匮乏,难以胜任书法教育,再加上没有固定的书法教材,书法课教学较为随意。还有部分语文教师直接将书法课上成语文课,这样的书法课形同虚设,也是目前中学书法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书写不重视,导致学生也不重视书写。于是,中学生出现很多书写问题:书写时东倒西歪,坐姿不规范;书写结构随意,字迹模糊潦草,笔画不工整;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错误较多。另外,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与应用,用电脑、手机打字传递信息方便快捷,降低了中学生学习书法的主观意愿。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书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练好字的同时,对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书法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书法,能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积累,还能培养中学生不焦躁、有耐性的品质。通过欣赏书法作品,使中学生能得到美德熏陶,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俗话说,字如其人。大部分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体现着书写者本人的性情和品质,甚至是人生阅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汉字书写来判断他们的性格。例如,书写潦草、错别字满篇的学生,大多性格急躁、做事马马虎虎;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美观的学生,大多性格沉稳,做事有耐心。因此,教师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引导学生写规范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逐渐培养他们的毅力与恒心、意志与韧性。
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课堂中教师的板书是学生模仿的重点对象。因此,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一笔一画、认真仔细地写规范字,让学生模仿。另外,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汉字的书写要领,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以便他们能规范、工整地书写。
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以活动来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例如,组织学生抄写古诗词,将抄写作品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评比;举办书写作品展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就感,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书法的自信心,激发书写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书法写作练习,指导他们对汉字的基础构件进行强化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体特征,总结书写规律,掌握书写技巧;采用正面鼓励的方式,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兴趣,让学生在书写经典、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热爱汉字、规范书写汉字,逐渐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教师要认识到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积极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