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闫祥云
(1.临城县文物保管所,河北 临城 054300;2.内丘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 内丘 054200)
1949年前(据传为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被盗出土,后由其后人赵振歧、吉风枝夫妻保存,2016年3月21日捐赠给临城县文物保管所。明万历十年(1582)十一月初一日葬。志盖阴面上边沿残损两处,右边沿残损三处,志石左上角断离为两部分。石灰岩质,子母口,四阿盖。志盖纵75厘米,横75厘米,厚17厘米。正面中间阴刻莲花纹,莲花中间雕刻银锭式提手,其余大部阴刻锦地(连钱)纹,靠近四角处为云雷纹绶带绾结于四侧,四角阴刻仰莲纹,绥带外阴刻折枝莲花纹。背面阴刻篆书“明奉正大夫、佥事、赵公暨配李宜人合葬墓志铭”5行19字,第5行3字。铭文四周边框阴刻卷草纹。志纵74厘米,横74厘米,厚14厘米。四侧阴刻缠枝莲花纹。志文阴刻楷书36行,满行39~41字,共1274字。该志为了解赵世相家世及其生平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墓志录文:
志盖
明奉政大夫佥事赵公暨配李宜人合葬墓志铭
志文
诰封宜人李氏墓志铭
按族谱,吾赵氏祖居临,以所知者为始迄今凡十一世矣。一世祖讳仲贤,当宋元兵燹,由獐磨庄徙居上崇礼。二世祖讳显道。三世祖讳良兴,徙居驾回北。四世祖讳本。妣刘氏,生曾大父讳宪,岁贡,任山东潍县簿。妣张氏,生五子。祖讳琦,行四,岁贡,未仕卒。妣侯氏,生三子,考讳锡,行一,岁贡,司山西考义学教。敦伦严矩,宦纪名流。庐墓孝思,乡崇贤祀。以予贵,赠奉政大夫,山东东昌府濮州知州。母杨氏,赠宜人,合葬于驾回北下河祖茔之次。
予生于正德七年,妻宜人伯李补要村耆宿虎之女也。少予二岁,自十七岁归予。宜家五十余年,不幸于万历九年十二月初二日,以痰嗽弗愈,预期汤沐整冠服端坐终于正寝。予惟人之生也不过百年,而其归于土也奚止千载。乃不惜劳费,经画茔穴,鸠工采石造圹数月,告成窀穸。届期儿思义等以志铭请予,哭而许之。
宜人生于正德九年八月初八日,容止端庄,性资贞淑,中馈之职,罔不克修。予夜亲晷膏执针伴读,警勿安寝,学渐积,振声黉校。时予专心肄业,家事一无所理。日用不足,皆宜人为之,拮据虽室如悬磬,甘心忍饿,亦不肯求于人,其刚介之气如此。克勤蚕绩,积缣以备子女婚嫁之需。每饭必亲炊,精洁先进舅姑,见有余乃肯尝之,否则自甘蔬粝。
嘉靖壬寅,予三十岁选贡,己酉叨领顺天乡书,得不堕落人后者,虽予克承先志,颇知自勖,而宜人内助之功居多。先母杨宜人一日失步坠下楼口,急趋顶扶,得免危厄。乙未将终之月,每食必问曰:“是谁作者?”方肯入口。其得姑心之悦着如此?癸亥予因五试春官弗第,乃就选筮。仕濮州知州三载绩最,天宠褒荣,得受宜人,诰封凤冠霞帔,光贲闾里。
予继游颍州,守平阳、大同二府,及宁武道佥宪,随宦五任,督令家人纺绩,积布及袋奚啻数百?每劝予勤以理事,严以驭下,廉以守己,故进陟随在有声。其修建宅舍,经营有方,出纳不爽,潜稽仆佣勤惰,故某得以从事于外而无内顾之忧。数年以来家业颇饶,发亦垂白,精神渐减,犹不知倦勤。子女虑其过劳,屡劝休息,示曰:“我自乐此,少闲则心反不快。”
家范孔肃,不喜嬉戏。外严而内慈犹深而虑,还焯有君子之风。敬神恤贫,量捐金粟不渎不滥,惟于游食、尼巫最忌诓骗。母族子姪有过辄面斥之。空乏则明给之,未尝瞒予私资一金。邻妇有盗绵者觉之,略不形诸言或告之再三,亦不应恐羞,不能存其正大光明,雅量又如此!
於戯!若宜人者,勤经孝敬,老而弥笃,贤足征矣。昔予守云中,独居三载,宜人在家多疾,千里间隔,如背弃然。万历丁丑秋,乃得解组,朝夕相与,期以偕老,讵意先予不禄耶?记其寿,享年六十有八,已近古稀。生顺殁宁,亦何憾焉?
生二子,长思义,以生员援例授指挥佥事,中式京闱会举。娶张氏。继娶陈氏,庠生廷宰女。次思学,廪膳生。娶武氏,继李氏,高氏。女三。一适杨谟,一适典义史自明,一适知县刘伟之子源濬。未逾月濬不幸卒,茹苦守节。孙男三。孟一琴,生员,娶柏乡庠生王纲女。仲一鹤,聘内丘庠生王田女。季一韩。孙女二。长适柏乡庠生魏燮,次适邑庠生米万钟。皆思义陈氏所出也。曾孙男一祖嬴,曾孙女一祖服,俱幼。一琴子也。外孙男六:杨春芳、史学文、学武、学经、学□、刘养节、外孙女六,杨氏二、史氏四。
卜以是年十一月初一日,葬于水南乡西河新扦之原。铭曰:
勤俭成家,由来不易;相夫服官,罔怀私系。内政孔肃,庄懿持身;妇道母仪,咸本因心。兰桂盈庭,龙章耀目;褒封宜人,宠无不足。更衣端坐,从容考终。生无愧怍,殁不悲警。於戯宜人,偕老渝约。内助畴依,追号莫觉。鹤形之垅,水南之乡。山川蟠结,卜焉允藏。松柏预培,祭田预置。石圹坚封,万禩永利。我铭汝德,汝契我衷。矧兹宅兆,□与谋同。
大明万历十年岁次壬午九月望日,奉政大夫、山西提刑按察司佥事、奉敕整饬宁武等处兵备、夫荩斋赵世相撰。
新安友梅余秀仁书并篆。
李宜人(1514—1581),宜人生于正德九年八月初八日,卒于万历九年十二月初二日。宜人伯李补要村耆宿李虎之女,十七岁嫁于赵世相,隆庆元年(1567)三月十七日封宜人。万历九年十二月初二日终于家中,享年六十有八,万历十年十一月初一日葬于水南乡西河。赵世相祖坟在北驾回村北,卒后应该先葬于北驾回村北,后迁葬于水南乡(今称水南寺)西河。古人讲究风水,重视墓地选择,可能从水南寺买块墓地,“经画茔穴,鸠工采石造圹数月”。墓志记载了李宜人值得称道的几件事情:
一是操持家务,治理有方。李宜人“中馈之职,罔不克修”,使赵世相能够专心读书,“家事一无所理”。平时,督促家人纺花织布,克勤蚕绩,修建宅舍,经营有方,出纳不爽,使其无内顾之忧。数年使家业颇饶。
二是侍奉舅姑,恭顺不怠。宜人每饭必亲炊,精洁先进舅姑,见有余乃吃,否则吃粗粮。先母将终之月,饭前必问:“是谁作者?”方肯入口。《仪礼·士昏礼》载:“舅姑入于室,妇盥馈。特豚,合升,侧载,无鱼腊,无稷。并南上。其他如取女礼。妇赞成祭,卒食,一酳,无徒。席于北墉下。妇撤,设席前如初,西上。妇馂,舅辞,易酱。妇馂姑之馔,御赞祭豆、黍、肺、举肺、脊,乃食,卒。姑酳之,妇拜受,姑拜送。坐祭,卒爵,姑受,奠之。”《左传》又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故春秋战国时期多为异姓互为通婚,如“结秦晋之好”指的是嬴姓的秦国与姬姓的晋国通婚,也成为现代婚姻的代名词。两个通婚的氏族彼此嫁女,实际上就形成了姑舅亲,公公与舅舅、婆婆与姑姑就“一身而二称”了。从墓志可知李宜人的持家处事皆依礼制而行,甚得赵氏家长的赞赏,故特在其身后勒字铭文,以彰显后世子孙。
三是相夫教子,训子义方。宜人执针伴读,学业有成,嘉靖己酉中举,规劝勤以理事,严以驭下,廉以守己,使赵世相进陟有声。这些多是宜人内助功劳。宜人家范孔肃,外严而内慈犹,有君子之风。长子思义,武举人。《赵思学墓志》:奉例拜文华殿中书舍人,公生而至孝,终身无逆颜。中宪公寝疾,亲尝药饵,目睫不交者浃旬。一女嫁刘源濬,未逾月濬不幸卒,茹苦守节。
一世祖仲贤,因宋元兵燹,由獐磨庄徙居上崇礼。元末明初的王朝鼎革之战、统治阶级内战等造成中原土地荒芜、人口稀少,加上水旱蝗疫不断,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①。明初政府下令把农民从狭乡移到宽乡。獐磨(现属于内丘县)属于山区,受战火影响小,人多地少,仲贤可能借此举家迁到上崇礼。
二世祖显道。三世祖良兴,徙居驾回北。四世祖本。妣刘氏,生曾大父宪,岁贡,任山东潍县簿。妣张氏,生五子。祖琦,排行四,岁贡,未仕卒。妣侯氏,生三子,
父锡,长子,嘉靖七年岁贡,司山西考义学教。以子贵,赠奉政大夫,山东东昌府濮州知州。康熙三十年《临城县志》有传。母杨氏,赠宜人。
据墓志记载,李宜人去世时,已有二子,三女,三孙,二孙女,一曾孙男,一曾孙女,六外孙男,六外孙女,记载较为详细。
长子思义,以生员援例授指挥佥事,中式京闱会举。《县志》载:武举人,嘉靖年间乡试,任威将军、真定卫指挥佥事。娶张氏。继娶陈氏,庠生廷宰女。次子思学,廪膳生。《县志》载:嘉靖年间拔贡,文华殿中书舍人。娶武氏,继李氏、高氏。
女三。一适杨谟,一适典义史自明,一适知县刘伟子刘源濬。未逾月濬不幸卒,茹苦守节。其事迹载入《县志·列女传》。
孙男三。孟一琴,生员,娶柏乡庠生王纲女。仲一鹤,聘内丘庠生王田女。《县志》载:天启四年,任直隶昌黎训导,升祁门教谕、陕西狄道县承。季一韩。
孙女二。长适柏乡庠生魏燮,次适邑庠生米万钟。皆思义陈氏所出也。
曾孙男一祖嬴,曾孙女一祖服,俱幼。一琴子也。
外孙男六,杨春芳、史学文、学武、学经、学□、刘养节,外孙女六,杨氏二、史氏四。
赵世相(1512—?),字荩斋,生于正德七年(1512),嘉靖己酉(1549)举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因五试春官弗第,乃就选筮,仕濮州知州”,反映了明代一种特殊的官吏分配制度选筮。《说文解字注》载:“筮,易卦用也;仕,宦也。”赵世相在嘉靖四十二年采用抽签方式任职濮州。《明史》载:“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史料多认为“掣签法”为孙丕扬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首创,“选筮和掣签法”延续明初“拈丸”,此时应该是完善选任官制度,使其制度化,这大概和皇帝多年不上朝有关。其“三载绩最”,隆庆二年升为山西平阳府同知。《濮州历代职官表(三)》:赵一相,临城人,嘉靖四十二年任知州。误应为赵世相,隆庆二年离任,同年升任平阳府同知。任内平叛巨寇李九经,因其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御史杨巍②上书推荐(直指使或御史应为杨巍),明隆庆五年(1571)正月升“山西平阳府同知赵世相,为按察司佥事”③“并兵备宁武”④。《县志》载:剧寇李九经等侵掠龙门、积石等处,公亲冒矢石,斩首八百余级。直指使疏荐加俸,钦赏金币,擢山西按察司金事,兵备宁武。
明万历元年(1573)五月,“住宁武兵备佥事赵世相降调(即降级职处理),阅臣(巡视兵马大臣)吴百朋题参也”⑤,左迁颍州知州。《县志》载:“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兵备宁武,后坐诬遂左迁颍州知州。”“坐诬”降职之事应与吴百朋“题参”之事吻合。在颍州知州任上,时间虽短但做出一番成绩。
隆庆六年(1572)十月,吴百朋阅视宣大山西⑥,吴百朋巡抚山西着实想做出一番成绩,用八项考核法考核边臣,对宣大总督王崇古、宣府巡抚吴兑,以及山西总兵郭琥这一群人,都分别指出功过,奏请升黜。《明史·吴百朋传》载:“万历初,奉命阅视宣、大、山西三镇。百朋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盐法、番马、逆党八事核边臣,督抚王崇古、吴兑、总兵郭琥以下,升赏黜革有差。”同时他对于大同总兵马芳,严重地提出弹劾。《明实录》记万历元年二月,吴百朋查上疏参劾大同总兵马芳贪污兵饷、中饱私囊等诸多不法之事。明朝中后期,吏治腐败,兵事防务松弛,弊端多多。吴百朋上《阅视三镇奏议》,赵世相被涉及其中,被参具体原因不详。《墓志》载:“继游颍州,守平阳、大同二府,及宁武道佥宪。”赵世相有意掩盖被阅臣吴百朋所弹劾而降级颍州知州之事,不被后世所诟病降职之事。
该墓志铭为赵世相撰文,余秀仁书丹并篆盖。
赵世相为其妻撰写墓志有以下因素:一是赵思义等以志铭请其父撰写,赵世相举人,有名望之人;二是其父最为熟悉母亲事迹,而他人未知或多有遗略,尤其对女性来说;三是能够抒发浓郁的哀思之情,其他人无法达到;四是李宜人事迹在后世传之不朽,为子孙所敬仰。
余秀仁,河南省新安县人,具体事迹不详。吴国伦《甔甀洞稿》(续五)记载:“卷之六十二七言律诗《故人余秀仁自山东来见访酒问赋赠》。”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之七十七记载:“人德僦于者余秀仁、周正照、杨仁辈。”临城县明嘉靖三十四年《草堂寺碑记》残碑由其篆额,明万历十年赵世相图《寿城纪事诗》碑由其书丹。故可知赵世相与其关系甚为亲近,多次受托为其书丹。
补要村。墓志载:“予生于正德七年,妻宜人伯李补要村耆宿虎之女也。”据1996年版《临城县志》,明万历年间,有村名李家沟,村南有一庄名回要村。清朝时为避疾病,回要村迁至李家沟,改名补要村,故补要村建村时间应早于明万历时期。
水南寺村。墓志载:“卜以是年十一月初一日,葬于水南乡西河新扦之原。”据1996年版《临城县志》,明隆庆年间,山西移民迁至此地,因位于河南岸,且当地有一寺庙,该村故名水南寺。又据清康熙《临城县志》并未载水南寺村有寺观,仅载水南寺村属于贾村社,建村应该比明代早。
崇礼(崇里)村。墓志载:“宋元兵燹,由獐磨庄徙居上崇礼。”獐磨庄今属内丘县。据1996年版《临城县志》,明朝建村,按姓氏分别称为陈、赵、贾、王,后均把礼字去掉,沿用至今。相传刘秀称帝后,感念当年泉水的救命之恩,在神泉旁边建龙泉寺。如今,寺废碑损,空留遗址。又《明崇里村新建石佛寺后佛殿记》载:临治西十二里许乡名崇里,寺曰:石佛……崇里建村要比明代早。
獐貘,现属内丘县,2006年《内丘县志》载:据传原名米粮川,明代改槐树庄,因古代人少,自然条件好,常出现獐和貘珍贵动物,故獐貘。《县志》载:獐磨庄紧邻赵庄,成化八年,分16社,獐磨社辖獐磨庄、石城庄等6庄。但2006年《内丘县志》载:崇祯十五年《内丘县志》旧制邑有三乡共131村,左相乡辖55村,獐貘为其中之一。按《内丘县志》:獐貘和獐磨庄为不同村,实质上应为同一村落,明初已称獐磨,具体来历不详。
驾回北:相传驾回北原名青龙乡。五代时后周皇帝郭威(乳名雀儿)出巡至此,欲向南前往内丘县检查一座庙宇工程质量。监工怕贪污事迹败露,谎称前方有鹞子山,犯忌。皇帝遂起驾北回,故名。《县志·鲁义姑传》载:“盗嘉之曰:‘吾不可犯义姑里。’师遂北去盗僭称王,乡人遂名其地驾回北曰。”其事及年代不可考。
注释
①上海书店出版社.明实录:明太祖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②《明史·杨巍传》载:隆庆初,(巍)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三》载:隆庆元年十月升巡抚陕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巍为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趣令赴任不必候代。由此推测直指使或御史应为杨巍。
③⑤上海书店出版社.明实录:明穆宗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④见《县志:隆庆五年二月十九日敕》。
⑥上海书店出版社.明实录:明神宗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