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读写模式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2022-03-07 05:48:25于书洋
小学生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读后感表达能力导图

☉于书洋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考虑小学生年纪小、理解力差、表达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并积极结合语文课文教学、写作(写话)教学、阅读教学来具体应用读写模式,保证小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改善。具体来说,读写模式包括读图写话、读后感、阅读批注、思维导图等,教师要进行灵活运用才能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读写模式在学生表达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读写结合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模式[1]。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将阅读和画画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口、脑、手。总体而言,读写模式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形成具有以下作用:

(一)实现口脑协调

良好的表达是口脑协调的结果,所以实现口脑协调对于二年级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读图写话、读后感写作、阅读批注、思维导图作为读写结合的具体方法活跃了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在小学生口脑协调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青蛙和鲤鱼、乌龟的区别,同时让学生掌握蝌蚪成长过程的变化。因此,教师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写下小蝌蚪找妈妈的基本过程、画出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变化。这种先读后写的方法,能锻炼小学生大脑记忆力,并能够使学生形成具体的思维导图模式,由传统记忆向图像记忆转变,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记忆效率。

(二)有效丰富素材

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都需要丰富的素材,否则表达内容单一、枯燥,不具有感染力。读写结合模式,让学生在课文阅读、课外阅读中不断写下经典词汇、美好的句子,不断丰富学生的辞藻和行文能力,无形中让学生表达的内容更丰富[2]。《植物妈妈有办法》阅读当中,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写出每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素材,让他们在今后相似主题内容写作、生活交流中能够用上这些知识。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阅读内容,通过读写结合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例如,在《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更加创新的称重办法;再次,每一组要将本组的方案画出来、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模式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而缜密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提升表达能力的根本保证。

二、读写模式在学生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分析

(一)小学生表达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1.语言组织能力差

所谓语言组织能力,指的是人在表达过程中,能够将要素串联起来,并详略得当。语言组织能力需要不断训练。二年级小学生一般缺乏语言组织能力,无法有效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交代清楚,故而即便小学生说了很多内容、写了很多字,仍然无法让他人明白事情经过。语言组织能力差和二年级小学生所处阶段有关,也与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有关。课堂内外缺乏锻炼,学生表达能力难以提升。

2.阅读内容比较少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阅读量标准,二年级小学生每日阅读量为250字。这种阅读量无法保证学生多层次、多领域、深层次阅读,课内外阅读范围小,学生无法获得有关素材,导致表达内容枯燥。

3.表达不出想象内容

二年级小学生虽然都有相对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却无法准确将头脑中的画面表达出来。这是因为日常当中的缺乏针对性训练。换言之,在语文教学当中增加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的比例,对小学生表达能力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4.移情能力薄弱

所谓移情能力,指的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并形成相应理解力及情绪。二年级小学生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这就导致他们无法理解他人想法和情绪,这也自然而然影响到了他们的表达,表达内容无法打动他人。

(二)读写模式在课文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中应用

1.课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

课文教学是增加学生文学素养、语言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课文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移情能力,让学生表达出头脑中的画面。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里,每一章都有鲜艳而有趣的配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不读课文,而是直接观察插图,并想象出图中人物对话内容,如此锻炼学生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写出画面之外的内容。经过这样的锻炼,最终学生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头脑中的一些画面。除了这种类似于看图写话、看图说话的读写结合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实现读写结合。例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一些细节、改写结尾等,这些都会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促进作用。

2.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

读写结合还有另外一个解释,那便是以文章为载体灵活穿插读与写,设计出读与写结合的写作训练模式[3]。这里的文章包括课文,也包括写作范文。对于二年级小学生而言,课文、范文是写作必须参考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原创能力。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创新读写结合模式,将课文读后感作为读写结合模式,这种方法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改善。

在《妈妈睡了》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作文范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后写出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很容易激发小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从而提升二年级小学生移情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更多词汇去表达对妈妈的爱,最终提高表达内容的深度,也让人容易深入其中并形成相应的感受。

3.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

阅读教学目的是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移情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写作手法、修辞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批注式阅读融入进来。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读写结合形式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知识、总结写作经验都有很好的作用。二年级小学生生字储备差、词汇量少,导致表达比较枯燥,通过批注式阅读能够学到生字、生词,掌握一些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方式。在《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批注式阅读这种读写结合形式,例如,生字瀑、布、炉,学生可以采用注音、注释等方式来说明,便于记忆。教师让学生通过批注式方式去简单翻译这首诗,可以培养起学生联想能力,使学生掌握这首诗当中的夸张手法等。

(三)读写模式在学生表达能力培养中的效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读图写话、读后感、阅读批注、思维导图这四种读写结合形式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效果,笔者在《葡萄沟》这篇课文教学中,专门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一组采用了读写结合模式,结果证明很好。

第一,于课前读图写话,更加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先讲课文,然后去让学生按照课文去练习写作。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写出来的内容都很相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4]。A组便是以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没有将课前看图写话、看图说话融入进来,结果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按部就班。这样的学习必然无法激励学生的表达能力。而B组学生结合课文标题和插图来展开联想,有学生写出了:“葡萄沟的葡萄丰收了,人们高高兴兴地采摘葡萄,然后坐在桌前品尝葡萄,葡萄又酸又甜……”洋洋洒洒写了一百多字。可见,课前读图写话、读图说话对学生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读后感的效果分析。在读后感方面主要是结合课后“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这一课后题展开的。只是A组是课堂讨论,并不给学生很多时间去思考,所以学生发言不积极,想象力不丰富。B组将这道课后题作为思考题,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让他们去写出感想,结果学生的表达内容比较丰富,从葡萄味道、新疆特点、课堂知识点等切入,话题都比较有趣味性。例如,有学生写道:我很想去一次葡萄沟,只是爸爸告诉我说那里很远,好在我可以网购那里的葡萄干,能够品尝到新疆的味道。

第三,阅读批注的效果分析。A组没有批注式阅读,结果学生在生字、生词的理解上不如B组。B组可以讲解生字结构、含义,并且能进行生字的多组组词。这是源于在批注式读写结合阅读当中,学生以查字典等方式获取了更多知识的缘故。例如,A组在“沟”的组词当中,大部分都局限于葡萄沟这一课文标题,有的加上了“山沟”“水沟”,而B组出现了“垄沟”“河沟”“沟通”等词组。词组越多表达内容就会越丰富。故而阅读批注这种读写结合模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批注式阅读也能让学生掌握课文或者课外读物当中的一些美妙字眼,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5]。尤为关键的是,批注式阅读实现了群文阅读,让课文阅读和课外一些知识关联起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素材储备水平。这种批注式阅读具有的群文阅读作用,能够让小学生在将来适应初中群文阅读、高中群文阅读。

第四,思维导图的效果分析。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这种读写模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明确思维导图对学生课文理解能力、课文内容复述能力的影响,笔者同样以A、B组对照形式展开观察。结果发现两组对《葡萄沟》内容进行介绍时,A组大部分学生内容凌乱,B组基本上都保持着清晰的思路。所以,思维导图融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思维方法、表达能力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培养中读写结合模式应用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十分重要,是保证小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升表达能力、促进移情能力的关键手段。但是,因为二年级学生比较小,需要教师掌握读写结合的应用原则[6]。原则如下:

(一)趣味性原则

教师要尽可能将读写结合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情境或者环节中,这样才能提升二年级小学生参与兴趣。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可以利用比赛情境,看哪一组能够读出感情并写出这首诗中的谐音字。

(二)适应性原则

二年级小学生读写结合,肯定与四五年级小学生不同,因为二年级小学生生字、词组、造句等能力还不足,若是读写任务难度太高直接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不利于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成长。例如,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等难度不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基础首选仿写、扩写。

(三)系统性原则

读写结合模式包括看图写话(说话)、读后感、思维导图、批注式阅读等,这些形式各自作用于不同层面,最终可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一点在笔者进行的《葡萄沟》教学中已经得到证明。

(四)全面性原则

所谓全面性,指的是通过语文课堂持续培养,让小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看图写话、读后感、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这些读写结合形式,同时,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自发利用这些读写形式。小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可以随时通过这些形式不断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

(五)健康性原则

二年级小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坐姿、阅读方式、书写顺序。读写结合模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塑造,能够引导学生保持“三个一”,做到合理用眼、合理书写。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为表达能力关乎到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思考能力、移情能力等。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时,教师需要在遵循“趣味性、适应性、系统性、全面性、健康性”五个原则基础上,有效融入读写结合模式。看图写话(说话)、读后感、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等这些具体形式,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读后感表达能力导图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儿童时代(2022年2期)2022-04-19 11:13:18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2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5:58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