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
教师在选择数学课的教学语言时,应当从数学课程的特点出发,根据具体的知识教学要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总体上来说,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做到准确清晰,科学严谨。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展开各种教学互动时可以采取轻松有趣的语言,这会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也要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能够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展开引导,促进知识教学的推进。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语言,对于保障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这是数学课的教学中应当引起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
对于小学阶段数学课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言,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逐渐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探究兴趣和对课堂的积极参与,构建良好的教学开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科知识积累时期,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其中不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常识。为了让教学过程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探究的氛围中,教师可以多采取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利用这种方式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参与热情。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有多种体现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适当采取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教师可以在问题分析或者知识解析时采用有一定引导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指导慢慢进入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正面肯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示认可,这也是激励性教学语言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师生对话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过程中多采取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推动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喜欢过生日吗?”同学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教师说:“一般地,一个人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小明今年都十岁了,他却只过了4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等学完年、月、日这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整个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师生之间轻松愉快的讨论基础之上,在师生交互的过程中,教师快速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主题中,让学生了解即将学到的知识主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会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内容,让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数学课堂上,对于这类有着浓厚生活化特点、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多采取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拉近理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数学课堂上,教师还应当尝试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具备较好的启发性,能够为学生理解新的知识内容提供方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有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刚刚接触后会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尤其是之前不熟悉,或者是在生活中不太常见的理论知识,学生需要一个理解与接收的学习过程。在展开这类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多采取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层面出发,透过层层推进的思维引导和启发,逐渐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采取这样的教学语言,可以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构建桥梁,有助于学生认知障碍的消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需要的时候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变换教学语言,让教学过程得到更顺利的推进,以此来有效落实知识点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大家熟悉的学习场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向大家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商场买文具吗?”这个问题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大家都开始关注教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紧接着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一支钢笔,口述一支钢笔2元3角,提问:把2元3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是多少?当学生回答是2.3元时,教师再出示它商店里的标价是2.30元(板书2.3元=2.30元)。接下来,教师又用投影出示一个文具盒,口述一个文具盒6元钱,而商店里的标价却写成6.00元(板书:6元=6.00元)。通过以上两个实例激发学生:2.3元与2.30元大小相等,写法不同,这是为什么?6元与6.00元,大小相等,写法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在学生思考探究想要获知答案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快速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主题中来。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采取的教学顺序科学合理,采用的教学语言也具备很好的启发性,是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这样的教学设计方式能够对数学课堂起到优化的效果,化解学生知识学习可能存在的障碍,能够让知识教学的综合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而言,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一点极为重要。很多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和定律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内涵,不能存在任何认知上的偏差。在这类知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始终采取科学严谨的教学语言,不断发展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在给学生介绍知识原理,尤其是引入核心概念的界定时,对自己语言表述中的一字一句都要想清楚,避免任何不当表述带给学生的误解,或者是不严谨的知识解释对学生造成的认知障碍等。在数学课程教学的整个阶段,教师都应当关注于自身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在需求,这样的学习背景下也会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治学精神的培养。
例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在介绍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时,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严谨。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如果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简单地给学生介绍“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就是很不严谨的表述,因为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也可能是三条不相交的直线。正确的表述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清晰无误的知识界定,要让教学语言充分体现出科学严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完整的、科学的、准确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展开知识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在新课教学的设计中,多利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展开知识教学,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快速建立学生的学习认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可以让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清晰具体,可以构建学生的思维,化解知识教学可能存在的潜在障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利用实例解释具体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知识学习场景。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打比方等方法,利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学习认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辅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化解学生的很多学习障碍,并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的实例进行导入:“同学们都会跟随父母去超市购物,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超市里有哪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它们分别需要多少钱。”随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牙刷4元,香皂3元5角,你们会不会写?”让学生动笔写,随之会得出两种不同的写法:4元,4.00 元;3.5 元,3.50 元。教师又接着说:“同样的钱为什么同学们会出现不同的表达形式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原因?”问题的提出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全班同学都盯着教师想知道为什么。教师随之继续和学生介绍:“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字形式,学习了这个知识点后,大家的疑问可以很好地化解。”就这样,在轻松直观的活动背景下,伴随着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学生很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探究的欲望也受到了激发。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营造很好的课堂开端,能够为之后的知识解析提供辅助,有助于课堂整体教学实效的提升。
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慢慢增多,大家会接触到越来越多有一定内在联系、相似或者相关联的知识要点。学生可能会接触到一些相似或者相近的数学概念,会认识到各类几何图形,有的图形具备一些共同特征等。当学生遇到这些需要区分的知识内容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学中要采取准确精炼的语言,将每个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避免学生产生知识的混淆。体现出教学语言的准确与精炼,这是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建立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对关联知识有一定的区分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准确表述方面应当将一些有内在关联的知识做有针对性的区分,并且要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运用见解清晰、直观准确的语言表述,将知识点间的异同解析清楚,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印象,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其中的差别,避免认知障碍的产生,这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知识教学的质量。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对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炼,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想要阐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就必须对概念的实质的含义有透彻的了解。例如“数”与“数字”、“时间”与“时刻”等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避免教学中一些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例如“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就违背了矛盾律;“大约”“差不多”“基本上”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语言上一定要仔细斟酌,在有些地方一定要确保语言表述的准确和精炼,让学生有效获知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学习认知,这样才能够促进理论知识的教学得到良好落实。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爱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多使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尤其是在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要多利用轻松有趣的语言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师生之间的距离会更近,大家的交流互动会更加充分。学生可以直观获知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教师也可以真实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化解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时,教师如果能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学生的问题,能够避免严厉的语言带给学生的挫败感。相对轻松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是一种更加合理的问题处理方式。
采取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发挥很多实际教学效果[2]。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幽默轻松的语言能够缓解教师的情绪,在充分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学生不必要的伤害。三是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放松,学生的反应会更迅速,对知识理解接受的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自身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语言,通过优化自身的教学语言来提升知识教学成效,为学生打造高质量课堂。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情况,适合的教学语言会有所差别。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教学知识点,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利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之间建立充分的交互,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使用优质的教学语言,会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更加轻松高效,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