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杨
当前,全球产业新格局未来形态与变化趋势尚不明晰,全球市场主体均处在“探索中发展”的阶段。依靠原有的资本要素配置与重组来发展企业,显然已不符合当下市场逻辑。为洞察当下民营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新特点,四川天府川商发展战略研究院坚持问题导向,以天府商学院本轮研修班50名学员为切入点,开展深入调研。调研整体发现,民营企业趋向动作为机遇观望与破题等待的状态。民营企业对形势之忧、内卷之困、政府之盼,对政府涉企经济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产业新格局重组尚未成型、国家宏观政策及时生效以及行业技术革新巨变的浪潮下,与企业发展相关联的系统性风险因素归位依旧处于大变革、大重组、大调整的持续状态。基于这一背景,面临“机遇变现与过渡挑战”,众多企业依旧处在“随大流”的市场观望阶段,缺乏主动谋变与主动破局的探索实践。
逆全球化来临以前,企业是按照“世界是平的”全球产业化方式维持上下游供应链。然而受逆全球化形严峻势持续蔓延,在缺乏全球资源调度的中小民营企业,面对产业链断裂危机,其维持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得一览无余。调查显示,52.5%的企业今年以来存在供应链难题。采购的产品或服务供货准时完成率在90%以上的企业仅占32.3%。供应危机传导下游交货延迟,对下游用户交货准时完成率在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60%。产品上游供应商尤其是高端科技产品进口供应形势依然严峻,有企业反映卫星、遥感等领域应用的高端芯片涨价30~40%,交货周期拉长50%。
近期国家推出的“双碳”等一揽子举措,对建筑、能源等相关行业市场引起了较为敏感的反映。访问企业了解到,建筑原材料出现大幅涨价,水泥由400元/吨涨至600元/吨,甚至翻倍。制造企业工厂出现分时段的停电。有企业开始担忧地产是否出现停摆等。深访企业发现,在对政策理解方面,较多企业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真实意图与行业典型个案事件的判断存在认知错位,从而误判政策的动机与出发点。
图1企业采购供货准时完成率(O)情况
图2企业交货准时完成率(O)情况
首批依靠要素驱动和依赖低成本竞争发展的企业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调研企业发现,化工生产、食品加工、汽配件制造等传统产业技术、工艺、市场及商业模式都较为成熟,经营者已习惯于获取短期利润,思维易固化而不易改变,难以潜心去做核心技术的积累,在脱实向虚的大浪中渐行渐远。普遍企业已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但对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新商业模式、新产业价值链,判断结果多为机遇与挑战的不确定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赖于简单资源要素重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走过从无到有、从摸索到成熟的初级阶段。进入新阶段,以高质量发展的行业要求对民营企业原有发展模式带来极大挑战,同时在缺乏强大支撑条件之下,民营企业独面资金短缺、人才断链等常规化风险,显得势单力薄,腹背受困。
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老大难问题,银行贷款业务程序复杂、缺抵押物等问题依然凸显。省民营经济20条对解决企业发展问题虽有所缓解,但新问题又在显现。如,变相提升成本、控制融资额度等。调查发现,企业融资成本(利率)在4~6%的企业数量占73.3%,在8~15%的企业数量占10%。在信用等级方面,企业面临信用等级难以达标,尤其是达到3A等级的企业数量相当少。其次,贷款较以往来说相对容易,但放款额度略有收紧。
图3企业贷款问题
图4企业贷款成本情况
访问企业发现,多数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业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也没有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组织重塑,均处于数据应用的感知阶段而非行动阶段。受限于数据的规模、种类以及质量,多数企业对数字化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内部管理、精准营销等有限场景。调研发现,企业数字化应用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信息化、人员管理数字化、销售管理数字化”环节,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57.5%、55%、47.5%。“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传统生产工艺”的企业数量仅占30%。
图5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情况
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主要表现:第一,高精尖人才引进困难。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企业总人数60%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15%;高工及以上职称人数占企业总人数30%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27.5%。第二,技术性人才赓续的补给困难。比如:一家化工企业反映,因行业工种性质决定,青年人尤其是毕业大学生都不愿意下厂实践生产和学习,企业面临技术人才断续危机。第三,在创新升级方面,要求即懂行业又懂专业的多面手复合型人才是极度稀缺,而企业又极度需求。
图6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O)
图7企业高工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比(O)
“放管服”改革推出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地方政府支持市场主体壮大发展的“重头戏”,也是企业选择落地考量的重要指标。从取得成效来看,营商环境已取得整体提升,但“服”难以跟进“放”和“管”之后的企业新需求,企业普遍面临“落地容易、生长限制”的困难。因此,企业既需要政府“松口子”的“落地接生式服务”,更需要政府可信赖、可依托的、可持续的“生长陪伴式服务”。
调研发现,存在地方政府与国企拖欠企业款项,地方政府“招商迎新娘、入园打冷宫”,新官不理旧账等承诺的条件不能及时兑现的现象。最典型的是:一家企业地方投资的旅游规划项目因领导换届,土地审批事项一直处于搁置状态,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政府诚信下滑。当下,企业自身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新型政商关系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强烈呼吁建立持续稳定的政商关系,而非地方“一把手”与企业的关系。
调研发现,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度持续提升,企业深有感触。但多数企业反映,政府对企业发展关注的深度、维度、颗粒度依然不够,对企业动态情况的掌握不足,尤其是对广大中小企业往往因“小”被忽视。政企之间存在鸿沟较大、跨度较远的问题,由此产生企业对政策知晓、把握存在偏离,甚至面临触达惠企政策条件的天花板较高。企业更多期盼政府下沉,能惠及到市场主体末端。
调研发现,学员企业反映了不少个性化问题。如集团企业下属分公司多地缴税,额外增加企业缴税、财务管理的成本;企业面对招工难、用工难,特别是培训资源薄弱,企业成本高企的困难;企业招用老年工被投诉维权的问题;企业存在持证无技能上不了岗与上岗未能持证的矛盾等问题。企业期望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注,期待得到政府精准、个性化扶持。
沉下身子,以问题为导向,以企业实际痛点与需求为导向,加速政企双边从唱“独角戏”到唱“双簧戏”转变,把握民营企业发展最新特征与规律,推行精准服务、深度服务、效度服务。
转换政企之间背对背、上对下的疏远关系,充分利用四川省政务服务网、天府论坛、省长与民营企业对话“直通车”等政企沟通平台,健全畅通便捷的政企互动机制,让企业实现“问题被知晓、问题找对门、问题能解决”。定期排摸企业对政府动作与政策的知晓度、感受度、认识度、回馈度,在坚持政策大方向大原则的同时,以行业语言、企业思维、商业逻辑使政策真正“飞入寻常企业家”,使企业真正发现政策与自身发展的实际关联。以大数据手段重点关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中小微企业“诞生—成长—退出”生命轨迹,窥测整体市场主体整体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规律。将民营企业与国企、政府之间的承诺兑现纳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政府诚信体系。
强化政策性担保体系的低成本增信支撑,推动企业总体融资成本有效下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持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积极推广政府采购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发现、挖掘更多具有投资价值的成长型企业,吸引更多投资机构来川驻点。创新企业放贷评估指标体系,将信用等级未来成长价值倾向。
按行业、分种类向企业解读和宣传数字化转型技术与趋势,使企业家从工业时代下的硬件思维快速转变到数字时代下的软件思维,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构建数字化转型基础性、通用性产品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实用易用、成本低廉的数字化产品、工具和服务。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场景,支持研发有针对性、普惠性的解决方案,合力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