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伟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助理教授
周 鸣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李嘉越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20 世纪30 年代之前,哲学界更多关注世界的根本问题,即所谓的形而上学。受著名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和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哲学思考开始从抽象层面转向关注“日常”[1]。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阐述了生活世界的两层含义,提出纯粹的主观生活意识才是摆脱科学危机的有效策略。现代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撰写的《日常生活批判》主张改变日常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价值观念,将人真正地解放出来,摆脱在现实世界中被消费所控制的状态。伴随着“日常”话题在哲学领域的逐渐兴起,建筑学也开始关注日常视野下的建筑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日本建筑设计中产生重要影响、“东工大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坂本一成,提出“日常的诗学”,主张以相对化的方法,突破制度的束缚,获得自由的空间,关注日常、以人为本。国内明星建筑事务所的代表阿克米星,在近年的设计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中捕捉还未被意识到或还未引起重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建筑设计方法论。
在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政府类建筑都在追求对于权力的表达,这些象征着公权力的建筑总是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气质,从北京故宫前朝后寝的布局到古罗马的宫殿和广场的形制,其严谨的布局和夸张的尺度无一不让人望而生畏[2]。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西欧市民文化不断地影响着传统建筑的气质与城市格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圣马可广场,因其非对称的外部空间设计,市政厅、图书馆、教堂等复合功能的置入,较强的聚集性,公共开放的空间以及亲切的尺度,被称为“欧洲最美客厅”(图1)。
图1 圣马可广场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启蒙和发展,以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柯布西耶提出的现代主义建筑五要素:底层架空、横向长窗、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为代表,人的日常生活和公共趣味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在讨论行政办事类建筑时,由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的,摆脱了传统庄严政府形象、充分向市民开放的香川县厅舍,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与此前日本政府封闭的办公楼风格不同的是,香川县厅舍不但平面被设计为开放式的,本身亦属于服务于当地民众。香川县厅舍以一栋8 层的塔楼和一栋3 层长条形的建筑构成,塔楼的底层大厅对市民开放,有时候也作为展览厅使用。公共空间由内部庭园、东楼的架空层、塔楼的底层大厅和屋顶一个露天酒吧和咖啡馆共同组成[3]。香川县厅舍建造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其本身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行政服务类建筑,更重要的是为之后行政服务类建筑的建造树立了典范(图2、图3)。
图2 香川县厅舍前庭院
图3 香川县厅舍内部庭院
政府的职能是对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在传统职能需求的背景下,政府行政服务类建筑在城市中表现出一种“中心标志”的形象,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巨大的尺度以及典型的“官式建筑形象”拉远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4]。试图让政府行政服务类建筑逐渐摆脱宏大的主题和夸张的尺度,转而从普通市民的真实需求出发,营造出一种更容易让市民接受的开放、包容、亲民的公共场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有别于行政办公,正由于其强调开放便民的空间属性,所以弱化其形象的象征性与纪念性,减少传统元素、符号以及装饰的过度堆砌,更多地聚焦于建筑的文化属性和公共趣味就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1]。通过减少建筑师和政府官员的个人趣味、强调建筑的“弱”属性、弱化符号性的设计以及从日常生活出发介入设计过程等措施,可以使得行政服务类建筑更好地走向公共趣味。
尺度与比例是一组建筑的内在属性,与人的感受息息相关,人体通过自身尺度参照、环境参照等的对比来感受空间的适宜程度[5]。注重建筑的本身的尺度(层高、平面尺度等)与环境的紧密联系、关注小尺度景观环境空间的营造、创造更多激发人与人交流的行为空间以及注重空间的开放性与暧昧性,这些措施都有助于营造亲切的空间环境,促进更多空间行为的发生。同时,建筑前广场空间的尺度对人的行为以及心理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尽可能保持广场的长度(D)与建筑高度(H)的比值控制在2~3 之间,弱化前广场的尺度感,从而避免前广场过于空旷、尺度过大。
对于行政服务中心内部空间布局而言,功能空间的复合性和开放性是其两大主要特点。各个功能分区的独立运营和高效集约布置、不同功能空间的可识别度,以及辅助功能空间的可达性等,都对功能的适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开放的公共服务办理空间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交流等候区、公共走道以及办事窗口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流线设计、人流量以及位置的便利性等因素。服务中心在非工作日以及非运营时间继续为周边社区和市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从功能的角度强化建筑的开放性,成为一个人人共享的“城市客厅”。
近年来,绿色可持续建筑理论与实践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在不断增强,人们也对建筑的绿色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行政服务类建筑的功能特点,协调好朝向、位置和通风采光等的合理需求,注重被动式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使用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减少能源消耗。注重建筑内部生态环境的营造,景观庭院、底层架空以及屋顶绿化等的设计,这不仅有助于节能减排,同时也创造了尺度适宜、环境优美、亲近宜人的公共趣味空间。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与粤赣交界处,距厦门350km,距连城机场81km。作为福建四大名城其中之一,长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客家文化首府。汀江自北而南穿成而过,形成了“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独特格局,见证了客家文化的历史与变迁。
长汀县行政服务中心是长汀县公共服务的办事窗口,位于长汀县汀州大道以西、县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规划区内,靠近城中心。基地呈T字型,三面环山,面朝城市主道路,地势为坡地,周边建筑多为居民住宅,周边景观条件优厚,视野空旷。项目总用地面积20hm2,总建筑面积14331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751m2,地下建筑面积3580m2。
在长汀行政服务中心项目中,外部空间形象的建构策略可以被归纳为两点:方鼎意向转译和传统空间的抽象表达(图4)。
图4 行政服务中心东立面
以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方鼎作为建筑主体的设计意向,其在古代被视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被视为立国重器。建筑主体以位于中心三层高的方盒子所构成,借用方鼎代表公平正义、国家公器的形象,可以被看作装载着公共生活的容器,展现出当代行政服务中心简洁大气的美感。同时,建筑主体以“窗口”为主立面的形象特征,隐喻着服务办事窗口的功能特性,使其在外部形象上具备了最普遍的日常性和公共性(图5)。
图5 行政服务中心西立面
五凤楼作为客家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以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以及厅屋组合式为主要特征。在行政服务中心主体方盒子空间的左右两侧,各附属一个三层矩形的体量,对客家传统建筑进行抽象转译,形成“两屋夹一厅”的主从有序、高低错落的建筑立面形象。同时,主体空间屋顶采用四檐跌落的“四水归堂”的传统屋顶形式,营造出内聚、稳定、亲切的空间感象,使其内部空间的尺度更为贴近人(图6)。
图6 行政服务中心鸟瞰图
建筑的功能复合旨在有限空间内营造积极的社会关系,促使人们多样化地利用有限的土地[6]。行政服务中心建筑是一个多功能空间介入,将政府办公的部分功能有机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办公,同时又为办事的市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开展多样公共活动的场所。
3.3.1 建筑功能的集约化布置
长汀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可分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市民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心管委会、便民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职工食堂。建筑的一层主要被设计为架空空间直接对外开放,方便市民的公共活动,同时布置24 小时自助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以直接对外营业避免对内部功能的干扰。二层空间主要设计为行政审批服务和市民服务大厅,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以通高的中庭为中心周围环绕布置办事窗口和等候办理空间。三层空间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布置为核心,设计有交易厅、业务受理区以及相对封闭的评标区、专家休息区和抽取室,专家的活动区域需要独立的门禁系统并与交易厅分隔开,方便独立管理,既保证功能的相对独立又方便紧密联系。四层空间主要被设计为必要的办公空间和12345 便民服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办公区的独立与安静的环境。同时,功能空间的均质化设计和预留空间都对将来可能的功能置换与新功能置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3.2 平面流线的高效组织
行政服务中心平面空间的流线组织以通高中庭的“回”字形布局为核心,服务办事窗口围绕通高中庭布置。同时,建筑平面功能按照垂直方向进行分布,将人流量密集的行政审批和市民服务大厅布置在建筑的低层,而相对需要安静环境的办公区则布置在建筑的顶层,在不同功能便捷可达的基础上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7]。
在行政服务中心项目中,通过弱化建筑空间室内外的界限,尽可能吸引市民的公共活动提升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建筑通过底层架空的建筑形式,一方面弱化了建筑体量的厚重感让建筑显得更为轻盈通透;另一方面通过置入儿童活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室外健身设施以及部分非机动车停车位等功能活化架空空间的功能,不仅和周围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以“日常”的姿态融入了市民的公共生活(图7)。
图7 行政服务中心
对于行政服务中心建筑,注重不同尺度景观空间的营造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建筑的公共性与多样性。建筑的广场空间作为建筑与城市沟通的桥梁,往往因其大尺度的宽阔空间给人以敬而远之的心理感受。在项目设计中,利用行列状树阵、铺装设计和景观小品等的布置将完整的矩形广场空间分割成中央大空间、左右两侧条状小空间的布局,尽可能通过减小广场的空间尺度来激发更多的空间可能性。同时,在小尺度景观空间的营造上,建筑西侧由地形高差所带来的小尺度景观草坪又附以灯柱、休闲座椅等设施,创造出更利于日常的休闲聚集地(图8)。
图8 行政服务中心架空层
福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在可持续设计过程中,针对气候条件应采取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基于建筑基地南北长东西短的现状,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将建筑的房间型空间南北向布局,争取有利的采光条件,避免东西日照对使用功能的影响。同时,建筑的主体方盒子空间外包裹着竖向的金属百叶,在展示建筑竖向线条美感的同时避免了东西面日照对建筑的影响,外墙玻璃采用Low-E 超白中空玻璃,进一步阻止了能量的传递,改善室内的热环境。中庭天窗则使用了电动铝百叶的设计,可根据太阳入射角度自动调整,为室内空间带来舒适的照明条件。通过两个生态景观庭院的置入,不仅为室内空间带来了充足的自然通风以及自然景观,同时也改善了底层架空空间的照明条件。屋顶绿化、雨水回收与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的微环境和景观风貌,力求为市民创造一个绿色舒适的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社会转型进入了存量发展阶段,以日常公共需求为核心的建筑必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行政服务中心建筑作为一个地区行政和办事的“窗口”,承载着地方精神和市民的日常需求,笔者希望在这个项目中重新唤起市民对公共服务场所的深厚情感,更多地关注使用功能的复合性、公共空间的多元开放以及使用的便利性,让行政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城市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
图1:参考文献[8]
图2、图3:丹下健三作品集
图4—图8: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