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秆枯病药剂筛选与防治研究

2022-03-07 01:43赖小芳余山红杨昌亮陈孝赏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粒剂荸荠悬浮剂

赖小芳,余山红,杨昌亮,李 林,程 序,陈孝赏

(1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2浙江省台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 台州 318002;3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杭州 310020)

0 引言

荸荠(Eleocharis dulcis)为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浅水经济作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的一种水生蔬菜作物,在中国又称“马蹄”、“地栗”等,是中国的特产果品[1-3],至今约有3000年栽培历史[4-5]。其球茎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亦蔬亦果,营养丰富,有“冬春佳果”之美称[6-8];入药有清热、化痰消积、利尿、降压、治疗咽喉肿痛等功效[9-11]。然而荸荠病害重,栽培技术要求高,导致荸荠种植队伍青黄不接[12];加上有些农民只顾当季利益,多年连作,不愿意与水稻、马铃薯等低效益的作物轮作[13],且农民对于农药安全使用意识淡薄,使得荸荠病菌抗药性逐年增强,常导致荸荠病害尤其是荸荠秆枯病的暴发与流行,严重影响荸荠的产量、品质和效益[14-15]。

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属真菌性病害,广泛分布于荸荠产区,发生于荸荠的整个生长期[16-17];病害来势猛,扩散快,防治难度大,被许多群众称为可防不可治的病害[18]。荸荠受害后茎秆枯死,轻者结小球,果实畸形,品质下降,产量锐减[19-20];严重时田间呈现一片倒伏状,地下部少结球或不结球、绝收,该病已成为制约荸荠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21]。目前,针对荸荠秆枯病的药剂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药剂敏感性测定与田间药剂筛选试验方面。晏卫红等[22]用纸碟法及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荸荠秆枯病菌对19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发现施保克、敌力脱等5种药剂抑菌效果最好;纸碟法较菌落生长速率法在测定结果上能更确切地反映药剂毒力大小,用纸碟法、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毒力大小,各有优劣。邱建福等[23]采用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秆枯净等药剂进行荸荠秆枯病田间防治试验,得出叶面喷雾法和浸泡加施药泥消毒处理法,以45%秆枯净的防治效果最佳。谭光新等[24]用12.5%烯唑醇防治荸荠秆枯病,安全无药害,持效性好,800倍液处理3次后10天防效达80.22%,30天后防效仍然可以达到72.08%,与25%敌力脱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相当,但前者的防治成本更低。李斌[25]采用不同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论是选择合适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能够显著提高荸荠秆枯病的防治效果,提高生长质量,增加收益。以上研究仅局限在实验室或田间药剂试验,有关实验室与田间相结合的药剂筛选研究较少。因为室内平皿测定结果与田间防治效果并不完全成正相关,有些化合物使用病菌与药剂直接接触的离体测定方法时并不表现杀菌活性,而采用活体测定方法却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6-27];但是不经过实验室大范围地筛选而直接进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的工作量会成倍增加,防治秆枯病的适宜药剂可能也会被漏选,所以显得非常盲目。因此,本研究广泛收集市面上常见的41种用于防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采用实验室敏感性测定与大田比较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剂筛选与评价,为荸荠秆枯病的防控与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药效测定

1.1.1 秆枯病菌采集与药剂种类 供试荸荠秆枯病菌采自浙江温州乐清、台州黄岩及仙居等荸荠发病植株,取样时戴无菌手套,采集具有典型秆枯病叶状茎,分别装入干净的密封袋中,常温保存送至实验室处理,以组织分离法分离,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后转接到PSA培养基上,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参试药剂共41种,其商品名、药剂名称、药剂来源及使用浓度详见表1、2。

表1 41种供试杀菌剂

续表1

1.1.2 测定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病菌的抑制率。按药剂使用说明书推荐使用浓度的上限配制含药PSA培养基。将病菌活化后,从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备菌碟(直径5 mm),并将菌碟接入含药PSA培养基平板上。28℃黑暗培养14天后,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试验重复3次。抑制率计算见公式(1)。

1.2 防治药剂田间效果测定

1.2.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20年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荸荠生产基地进行,土质属青紫泥田。2020年4月1日搭建尼龙薄膜播种催芽,5月10日育大秧,7月20日大田移栽,2020年12月28日收获。试验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肥力水平较好,四周设保护行,秧田、大田期管理按当地生产习惯统一进行,并做好虫害防治工作。

1.2.2 参试药剂与试验方法 选取室内敏感性测定抑菌效率较高且近年农民常用的9种药剂,另加“农民常规用药”,以喷清水为CK,共11个处理(详见表3),每处理3次重复,共33个小区。供试荸荠品种为‘台荠1号’,种植密度为100 cm×110 cm,每小区面积22 m2,小区之间用隔板隔开。9个药剂处理大田期共打药3次,分别为9月22日、10月1日、10月8日,第1次打药前各处理都有零星发病。“农民常规用药”处理大田期共打药9次,打药前没有发病,药剂有450 g/L咪鲜胺水乳剂、40%百菌清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3种,每次选2种药剂轮流混用,药剂浓度按说明书推荐的上限使用。

1.3 数据处理

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Duncan's multiple ranger test,DMRT)比较不同处理间的荸荠产量,应用DPS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41种杀菌剂对秆枯病菌菌丝室内抑菌效果

从表2、图1可以看出,41种杀菌剂的抑菌效率在2.6%~100%之间,差异幅度比较大,其中250 g/L丙环唑乳油等18种杀菌剂抑菌效率达100%;其次是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560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率分别为99.1%、98.3%、95.1%;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抑菌效率为90.8%;抑菌效率较低的有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分别为5.8%、5.7%、4.0%,抑菌效率最差的是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仅为2.6%。

图1 药剂对秆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左:抑菌效果好;中:CK;右:抑菌效果一般)

表2 41种杀菌剂对秆枯病菌菌丝室内抑菌效果

续表2

2.2 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2.2.1 不同药剂对荸荠秆枯病控制效果 从表3、图2可见:“农民常规用药”对荸荠秆枯病的控制效果最好,达80.2%,据病情稳定期调查,发病率为0.9%,病情指数为0.56;其次为560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荸荠秆枯病的控制效果较好,均达74.0%以上,发病率分别为0.8%、3.7%,病情指数为0.54、5.38,比“农民常规用药”打药减少6次,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少;再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与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控制效果在66.0%以上,发病率分别为0.9%、28.9%,病情指数分别为1.33、31.34,对荸荠产量、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控制效果较差的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为19.6%,对荸荠产量、品质影响较大;发病最严重的是CK,发病率达94.2%,病情指数为96.14,对产量、品质影响严重。同时从表3的11月8日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田间倒伏程度与药剂的控制效果呈正相关,“农民常规用药”、560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处理倒伏程度较轻,呈“斜”,其他处理较重,均为“伏”。

图2 不同药剂对荸荠秆枯病控制效果(2020年11月1日拍)

表3 不同药剂对荸荠秆枯病控制效果的影响

2.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荸荠产量的影响 表4结果显示,试验区内各药剂处理的平均产量比CK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并且增产幅度较大,为20%~182%,产量高低与药剂控制效果基本上呈正相关。其中产量最高的是“农民常规用药”;其次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平均产量为43113.0 kg/hm2,比CK增产170.9%,经方差分析显著性测定,与“农民常规用药”没有显著差异,与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有显著差异,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CK有极显著差异;产量居第3位的是560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平均产量为42522.0 kg/hm2,比CK增产167.2%,与“农民常规用药”没有显著差异,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显著性差异,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CK有极显著差异;产量较低的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平均产量为19099.5 kg/hm2,比CK增产20%,与“农民常规用药”有极显著差异,与CK没有显著差异。

表4 不同药剂对荸荠产量的影响

2.2.3 不同药剂对荸荠经济性状与商品性的影响 构成荸荠产量的因素是单位面积平均球茎数和平均单果重。从表5可以看出,单位面积球茎数与产量排序基本呈正相关。球茎数最多的是“农民常规用药”,为168.5粒/m2,比CK多99.5粒/m2,第2位到第6位的排序与产量排序相同;球茎数最少的是CK,为69.0粒/m2。单果重排在前面的7位(幅度在26.3~29.2 g)的处理,明显比后面的4位(幅度在23.0~24.0 g)单果重要高,单果重最重的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为29.2 g,其次是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为28.0 g;单果重最低的是CK,为23.0 g。

表5 不同药剂对荸荠经济性状与商品性的影响

荸荠与其他果蔬的商品性能有所不同,在口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最能体现商品价值的是球茎的大小,一般来说,大果率越高荸荠的商品性越好,也就是说荸荠的球茎越大卖的价钱越高。本试验中大果率排序处于前面的6位(60.8%~71.5%)明显比后面的5位(32.4%~45.4%)要高,大果率最高的是“农民常规用药”,为71.5%,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为71.2%;第3位是560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为64.5%;第4位250 g/L嘧菌酯悬浮剂,为63.7%;大果率最低的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为32.4%。

3 结论与讨论

室内抑菌力是衡量药剂对有害生物毒力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对有害生物所具有的内在致死能力,而田间药效试验更接近生产实际。本研究室内抑菌力鉴定结果表明,41种杀菌剂的抑菌效率在2.6%~100%之间,其中250 g/L丙环唑乳油等18种杀菌剂抑菌效率达100%;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560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率分别为99.1%、98.3%、95.1%;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抑菌效率为90.8%;抑菌效率最低的是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为2.6%。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荸荠产量高低与药剂控制效果基本呈正相关,本试验所选的9种药剂对荸荠秆枯病控制效果在19.6%~75.8%,其中560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荸荠秆枯病的控制效果较好,均达到74.0%以上,产量也位居前2位,病害对产量影响极少,与“农民常规用药”没有显著差异,并且比“农民常规用药”打药减少6次;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与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控制效果在66.0%以上,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发病较重的是CK,对产量、品质影响严重。

本研究中室内平皿测定结果与田间防治效果不成正相关,可能与在实验室抑菌力测定时的病菌浓度和田间药剂试验时植株所带的病菌浓度不一致有关;也有可能是不同地区病原菌存在生理分化,或荸荠品种、栽培管理水平与防治技术不同,病原菌在寄主上生长的适合度也不同,因而存在品种间感病性差异所致;以及与有些药剂需在植物内活化后才能激活防治作用有关[28],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究。但药剂的实际使用价值最终还得依赖多点多重复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来决定,实验室试验结果仅供田间防治作参考。

荸荠秆枯病被许多群众称为是“可防不可治”的病害,凭着他们的经验,认为在已经发生病害的田块上再用药防治就“为时晚矣”,因此,大部分群众都会在荸荠移栽大田成活后就开始打药预防,直至10月底天气转凉病情稳定时才会结束防治,荸荠使用药剂次数较其他作物也要多一些。本研究选取室内抑菌效果比较好的药剂进行室外生产比较试验,且在田间零星发病的前提下开始施药防控,筛选出了560 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等防效比较好的药剂,以期为荸荠秆枯病的防控与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粒剂荸荠悬浮剂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
挖荸荠
荸荠不说话
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山药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荸荠不说话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效果研究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深圳朗钛研发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配方和助剂晁
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芋头疫病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