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苗苗
(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4100)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曾多次提及信息化领导力这一概念,并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等。信息化领导力是指学校的技术领导者领导学校所有成员在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立并执行一定的技术使用标准和问责制度,成功地促进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有效使用的能力。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应用到教育领域中。随着泛在技术形态逐步向智能技术形态转变,教育生态不断创新,教育环境逐步向智慧化转型。在技术演进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不断衍生出新的内涵。将新技术理念与领导能力相融合以促进相关教育者信息化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图谱对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梳理文献内容对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选择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文献检索主题词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或“教育技术领导力”,检索时间截至2020 年12 月31 日。共检索到161篇文献,去除重复、非学术型等冗杂文章,共得到129 篇有效文献,选取其题录信息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3.2 对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引文分析;采用SPSS19.0 进行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在量化数据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主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发文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状态。基于此,使用SATI3.2 提取129 篇有效文献的发文时间信息,并绘制时间分布折线图,如图1 所示。结果显示,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06 年。这是由于,2006 年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将“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调查研究”作为主要主题之一。学者王佑镁等捕捉到该研究领域的现实价值,开始关注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联这一课题。在2006 年之后的10 年中,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一直热度不高,但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到2016 年,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领域的研究开始大幅度升温,这与2016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有很大关系。此外,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长时间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能力不断提升,领导决策的信息化环境也逐步成熟,领导力的靶向已从个体向团队转移。基于此,如何合理发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研究的应有之意。随着教育环境的深刻变革,结合发文数量和发文量指数曲线分析,未来有关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会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over the years图1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使用SATI3.2 提取129 篇有效文献的第一作者,共计88人,具体分布为:孙祯祥12 篇,赵磊磊10 篇,王玥7 篇,李运福4 篇,王佑美、伍海燕各3 篇,丁蓉、冯亚洁、蒋志辉、李海霞、王忠、吴娱、颜荆京、张虹等人各2 篇,其余74 位作者发文量均为1 篇。发文数量大于1 篇的作者共计14 人,占作者总数的15.9%。当发文量大于1 的作者占比小于40%时,则表明该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的研究队伍,可见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
文献所属机构分析有助于揭示该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如图2 所示,发文量在3 篇及以上的机构共11个,均为高等院校。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部属师范院校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地区的老牌高校,这与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差异、高校获得资源投入的情况基本相符。整体来看,高产机构较少,系统化研究生态尚未形成。此外,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主要集中在这些单位,说明学术机构与研究者之间具有促进作用。
Fig.2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units of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图2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文献所属机构分布
使用SATI3.2 对129 篇有效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抽取。为避免泛义与不规范关键词对词频统计分析的影响,对关键词进行规范处理,合并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最终得到关键词265个,将词频不低于3 的26个关键词定义为高频关键词,具体如表1 所示。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of leadership research i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part)表1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高频关键词(部分)
生成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将其导入到SPSS19.0 中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变量进行分群处理,聚类方法采用组内联接,度量采用Euclidean 距离算法标准,聚类结果以树状图导出,结果如图3 所示。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分为3个主题:第一类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主要涵盖提升策略、教育信息化2.0、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美国、校长领导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等关键词内容;第二类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作用研究,主要涵盖信息素养、教育技术领导力、校长、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等关键词内容;第三类为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要涵盖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教师领导力、理论模型等关键词内容。以下分别进行探讨。
Fig.3 Clustering tree图3 聚类树状图
“教育信息化2.0”更加关注人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建设方式的一次跃升。在此背景下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可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解构“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要素,从而提出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的提升策略。例如,孙祯祥以领导力和信息化领导力为切入点,分析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通过综合考虑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个人影响力要素,提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模型;杨鑫等从管理学和教育学两个视角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结果表明在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起着逐渐外显的作用,依次作用于领导过程并影响领导行为;代蕊华等在分析校长信息化治理能力内涵和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从校长信息素养,校长信息化引领、协调、建设能力以及校长信息化评估能力3个方面提升校长信息化治理能力的策略。二是通过实证研究校长信息化领导效能。例如,颜荆京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当前幼儿园园长信息化领导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郅庭瑾等以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如何影响领导效能,并提出应重点关注中学校长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信息化规划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赵磊磊通过引入心理资本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相关量表丰富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证研究。
综合目前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效能研究现状,目前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但其研究核心要素基本明确,主要为校长自身信息素养(如意识和态度、知识与技能等)、信息化管理与应用能力、信息化环境建设能力、信息化评估能力以及信息化规划能力,在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践中,需重点考虑这些核心要素。
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校长是推进学校信息化的指挥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校长是关键。校长在教学技术改革与创新中具有关键作用,其领导力强弱直接关乎项目改革成败,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愿和程度具有直接影响。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多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作为既定事实,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不同性别教师影响差异显著,对男教师影响更大;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幼儿园、初中和混合学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影响最弱,对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影响较大,对大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影响最大;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行为的影响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越来越弱。此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实现学校信息化愿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乃至学校发展之间具有互动关系。校长以信息素养为基点,通过将教育技术领导力投入于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从而促进学校发展。目前,校长信息化领导水平参差不齐,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全局性、可行性的有效规划有待提升,对学校信息化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优化能力有待加强。
总体来说,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主要通过影响学校信息化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用于学校信息化发展,然而目前实证研究数据较少,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对象差异化研究仍需深入。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3 类。随着教育规模和环境的变化,分布式领导越来越得到青睐,教师教学领导力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议题。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是信息化发展对教学领导力作用下的时代产物,这一概念最早由孙祯祥等于2015 年提出。其认为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目标引领力,信息化教学内容规划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力,信息化教学实施的组织力、执行力和指导力,信息化教学效能评价力,信息化教学沟通力以及信息化教学影响力,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能力。在此之前,牛甫等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教师教学领导力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课堂处理能力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王忠政等对教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发教学领导力进行了研究,但均未正式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这一概念。
除了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内涵结构解析,该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更具现实意义。例如,孙祯祥等提出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在学校信息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又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并使用该模型进行现状调查,指出教师需加强对教学领导力的认识,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共同体,相关部门和领导要为教师提供支持。随后,其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生成动力进行解析,并构建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动力系统,从教师内在动力激发、外在因素刺激、学校结构和制度变革3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策略,以促进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赵磊磊等提出教师需要有效应对设备、网络等环境资源的限制问题,合理调控学生的网络学习时间,着力提升自身融合式教学管理能力。可以看出,目前针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较少,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需着重关注符合地域实际特征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实践研究。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社会网络图谱如图4 所示,各个关键词的中心度如表2 所示。在社会网络中,当点度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较低、中间中心度较高时,对应的关键词可以预测未来研究的方向。社会网络图谱和中心度结果表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信息素养、教育技术领导力、提升策略、教学领导力、教育信息化2.0、调查研究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相对较低,中间中心度较高。基于这一结果,结合文献内容梳理,得出未来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3个趋势,以下详细阐述。
Fig.4 Social network map图4 社会网络图谱
Table 2 Centrality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part)表2 高频关键词中心度(部分)
规范研究是运用演绎的方法从逻辑性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实证研究是在保持价值中立的基础上借助工具验证假设的正确性。目前关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多属于规范研究,研究主体为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界定、核心要素、理论模型和提升策略,实证研究薄弱。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实然之义。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教育信息化中的实践问题。实证研究有利于促进理论成果的评估,对于弥补区域、校际、团体和个体的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不足大有裨益,有助于理论研究的深化。校长作为学校行政负责人,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力量。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在校长维度的体现,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整体目标的综合力量。因此,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更需要关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反作用的合力。“教育信息化2.0”的推行催生出新的教育形态,如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学习等,也使得领导力研究延伸出分布式领导力这一视角。在分布式环境中,领导边界具有开放性,领导者与组织成员之间的界线逐渐消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不足以代表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更无法代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校的信息化领导作用不仅是校长群体的作用,更是组织及其成员的作用,如教研组、图书馆、信息化中心、网络中心等。因此,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特别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将朝向去中心化的多元方向发展。
《2020 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预测自适应学习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会成为最受关注的新兴技术,智能化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变革的一个趋势。教育智能化促使教育生态、环境、方式、管理模式和师生关系发生深刻变革,教育协同发展、多元主体合作愈加广泛,教育系统的动态性、综合性、网络化特点将会愈加明显。随着教育变革的深入,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也将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不仅是物质条件的信息化,更是教育参与者的信息化。而在组织人员信息化过程中会出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进而导致领导影响分布于组织关系中,形成分布式领导。在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如何推动技术作用于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等相关教育对象是领导者需要关注的重点。目前,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进行了解读,但对其结构要素和作用各有侧重。相较于领导力,领导者治理能力更加具体化,更侧重于学校的治理以及领导过程中的主体多元化。因此,在教育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领导者的治理能力,对于促进教学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新型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转变等具有实质意义,对于调和教育组织内部成员的冲突大有裨益。
智慧教育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形式,具有高水平的资源可用性与易用性,其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和效果评估向学生提供平台和资源,以满足其非结构化学习需求,提供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打破固有标准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升高阶学习能力。一方面,教师在智慧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角色和能力要求面临着挑战,因此厘清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以及怎样帮助教师提升教学领导力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例如,赵忠君等基于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和扎根理论,抽取出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胜任力的内函为特质动机、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4个维度共24个要素,并从教学观念、自身发展、教学团队以及教学机制方面提出提升教师胜任力的策略。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是支撑智慧教育的重要技术之一,可深刻解释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发展需求。因此,应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利用大数据优化教师教学领导力培训的针对性和体验感,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最终提升教师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领导力。例如,美国教育技术领导力高级研究中心曾尝试在教育管理者领导力提升项目中采用学习分析技术促使教师教育培训模式变革,完善培训效果。
本文以学术文献题录信息为切入点,利用引文分析、关键词共现、系统聚类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领域热点集中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作用研究、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研究3个方面。综合研究团队分析、发文数量分析和文献内容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未系统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伴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产业的变革性影响,未来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将逐渐去中心化,实证研究逐渐增多,面向智能环境的领导者治理能力和基于智慧环境的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将成为未来关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