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广兴
摘 要:“对分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应当配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运用“对分课堂”模式教学之前,应先与学生订立课堂公约,改变学生学习角色,让教学有序进行;用心设计精讲留白内容,增加学生求知欲;巧妙设计任务单,提高学生内化吸收率;有效分组讨论与全班交流,使学生互助互竞共同提升。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班级学生成绩有很大的提升,“对分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对分课堂;物理教学;教学策略
运用“对分课堂”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取得很不错的效果,相比较同年级其他物理教师的教学,成绩明显高出很多。但有部分老师在运用对分课堂模式的授课中,遇到一些问题,没能用正确的策略解决,认为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由其是在教学方式上改变较大的模式,应该先放弃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新老师的角色状态去接受它。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可较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策略一:订立课堂公约,改变学生学习角色,让教学有序进行
在开展对分课堂之前,教师应该先去改变学生对于学习角色的旧认知,将学生的被动听课转变成自主学习内化吸收,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约定。约定是有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课堂约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它对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对分课堂能在教学上顺利的开展,必须先与学生约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课堂前半时间老师精讲的约定。精讲不需要教师讲得太系统、太完整、太清楚、太深刻,把握好“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将本节课知识内容,重难点讲清楚;2.学生独立学习内化吸收的约定。学生先通过课本梳理老师刚才讲授的知识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单(习题),思考自己哪些知识内容存在疑惑;3.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约定。向同学讲述自己学到了的知识,存在不会的地方,学生相互解答,发言语气要温和,互助互爱,不能语言攻击取笑同学。
策略二:用心设计精讲留白,增加学生求知欲
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在知识内容的讲授中做到面面具到,深怕学生学得不好,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吸收掌握的就会越多。其实在课堂讲授中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反而经常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高效课堂应该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改进教学方法,站在学生的维度去思考备课,总结归纳出一种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的技巧方法进行讲授。
同时在精讲环节中还要设计留白,就是有意的留下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思考和探索,得出答案。注意预设的留白问题,必须是与本节课重点内容相关的问题,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通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后能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主自学习,同时也可做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交流环节的向导,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策略三:巧妙设计任务单,提高学生内化吸收率
在学生内化环节中,学生先对刚才老师的讲授内容进行梳理,然后通过任务单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巩固,任务单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内容吸收的效率。对于任务单的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2.使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设计题目;3.引导学生发现并写出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疑问;4.通过几道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老师可以将前三点制定成统一的格式指引学生填学,做为在每一堂课上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为课堂上的一种习惯,并且以大家的喜好进行命名。
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在刚开始的几堂课中,学生有可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任务单,这属于正常现象,老师不需要太着急,此时应该适当的延长几分钟,让学生完成任务。等学生适应之后,自然就能在约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策略四:有效分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学生互助互竞共同提升
在全班交流环节中,要抽查学生与全班同学分享刚才小组内讨论出来的成果,以及指出小组中还存在的疑惑。这当中要注意两点:1.规定分享的學生不能以“我”作为开头进行婵述,必须以“我们组”做为开头,这样作为小组代表才会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用心去倾听和整理同学们讨论的内容。2.不要指定小组中的任何一名学生为代表进行分享,老师要做到随机抽查,这样的目的是防止学生产生邂待感,每位同学也有机会被抽到,初中学生正处在争强好胜的年龄,并且作为小组代表,肩负小组其他成员的使命,为了避免被抽到时讲不出内容的尴尬情况发生,那么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将会主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中,有效的增加小组讨论的效果。
“对分课堂”模式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获得非常成功的效果,班级学生成绩有很大的提升。对分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值得推广的,以上教学策略运用得当,课堂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
[3]张艳明.对分课堂教学实践模式[J/OL].
[4]王晓婷,田晓娜.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4).
[5]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