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婷
摘 要: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宁波经贸学校教学实践,探索“厚朴远志”德育模式,厚植劳动光荣的人文情怀,培养务实质朴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和职业能力,树立匠人匠心的人生志向,创设多元评价模式,搭建和完善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劳动素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德育模式 劳动素养 实践探索
一、重视劳動教育是完成新时代德育任务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劳动教育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职院校应根据《意见》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化,把劳动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贯穿于立德树人教育中。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基本的生存资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宁波经贸学校作为全国重点职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工匠型、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职教育体系,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然诉求
随着劳动教育意识的不断提升,各学校开始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重视学生劳动意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在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仍存在一些偏差,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也有待形成和完善。
(一)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认识有待加深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重视落实工作,而且要注重满足时代需求、体现时代特征。根据《意见》的指导精神,很多学校开始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却停留在传统、简单的体力劳动上,如值日打扫、学工学农、种花培植或学习手工。这样的劳动课程简单、机械,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还容易让学生对劳动产生畏难情绪,难以体现时代特征。
(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一些学校劳动教育存在教育内涵认识不深刻、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教育课堂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导致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学校在开展 “三全育人”的过程中,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各学科课程缺乏可量化的劳动指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劳动实践,导致活动不足,学生难以通过实践体验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第二,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上,现有的劳动教材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活页式教材和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没有将劳动教育和学校特色、专业特征相融合,对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落实缺乏评价,各学校普遍没有实行劳动学分制。
三、立足学校德育模式,构建劳动素养课程体系
宁波经贸学校在“自己创造美好未来”劳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立足“厚朴远志”德育模式,逐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宽基础、活模块、多样化、分层次劳动素养课程体系。通过推进劳动素养课程,帮助学生厚植劳动光荣的人文情怀,培养务实质朴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和能力,树立匠人匠心的人生志向。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载体,唤醒学生生命自觉,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育匠心的育人价值。
(一)厚植劳动光荣的人文情怀
宁波经贸学校通过丰富劳动素养社团选修课、开设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激发更高的精神追求。
一是丰富劳动素养社团选修课。学校在每周二、周四的下午打破原有班级管理,采用走班教学的形式开展选修课程,设有人文素养、体育素养、艺术素养、职业素养、专业拓展、综合拓展六大类选修课。同时,利用晚间两小时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为各类劳动素养课程提供充足的教育时间和空间。
二是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学校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打造不同层次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校级层面,学校在坚守常规阵地(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课、晨读课)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主题活动(春季德育实践活动和新生素质拓展实践活动);在学部层面,鼓励各学部举办特色劳动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有展示”。
(二)培养务实质朴的劳动习惯
宁波经贸学校通过积极开发劳动基础课程、鼓励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组建“三自”团队三大模块,传授劳动技能,增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劳动习惯与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甘于奉献、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人。
一是开发劳动基础课程。学校组建德育编辑组,重新修订《宁波经贸学校德育素养读本》,有效补充现有德育课程体系的空白,并将德育基础课纳入常规教学体系,成为学生的劳动必修课。
二是鼓励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搭建“家、校、社会”劳动教育平台,大力开展以团支部为单位的团活动,整合全校志愿资源,组成“金晖”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培育青年志愿者力量,形成以各团支部团日活动和志愿服务分队活动为两翼的志愿服务体系,鼓励学生投身志愿服务。
三是组建“三自”团队。学校重视学生自主管理团队建设,打造“三自”团队,组建了绿丝带、绿色家园、垃圾分类督察员、安全督察员、教学质量信息员、膳管员等团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三)提升劳动素养和职业能力
宁波经贸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面向企业真实生产项目,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资源设施,开发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研发课程,编制“五小”校本课程教材、课程标準、教学方案,配备专业师资队伍开展实践教学,构建教学实施过程考核评定系统。
学校设计了“塔底、塔中、塔顶”三个梯度的“塔式”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星学院为平台,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平台”系统;推行创业导师制,探索“团队+项目+导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业素养、职业劳动能力。
(四)树立匠人匠心的人生志向
通过开展生涯发展辅导,丰富学生职业体验,增强学生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意识,树立正确人生志向,培养匠人匠心的职业精神。
宁波经贸学校依托承办的宁波市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基于专业的生涯教育校本生长点,为学生提供劳模榜样教育和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设计开发一站式学生生涯可视化成长平台,动态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辅助生涯导师、成长导师、心理教师进行更科学的生涯辅导与咨询。
加强生涯发展辅导,成立由生涯导师、心理教师、骨干班主任构成的生涯成长导师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持续性、发展性的生涯辅导、学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树立匠人匠心的人生志向。
(五)创设多元评价模式
劳动教育评价不仅要发挥教师、家长的作用,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作用。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提升劳动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增强评价的反馈和激励作用。
第一,过程性评价。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其中,劳动教育成果与评价是成长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档案搜集、记录和汇集了学生劳动品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材料。鼓励劳动素养课教师通过设计过程性评价表,对学生在劳动素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将学生在理论课堂和实践课程中的表现以多元化形式进行记录,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家长、同学和自我)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自评、互评和他评)实现对劳动教育品质的自我内化。
第二,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对最终效果进行的评价,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获得劳动教育学分。将描述性评语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劳动品质,转变劳动态度和增强劳动意识,并对这些教育成效进行客观、中肯、详细、科学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评估自我、调整发展自我。
四、小结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切实承担起劳动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宁波经贸学校对接时代要求,适应地方发展,创造了符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不断完善基于 “厚朴远志”德育模式的劳动素养课程体系,探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杨玉春.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思想与新论断[J].中国教育学刊,2020(4).
[2]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