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

2022-03-07 23:18:10杨伟轩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互联网

杨伟轩

摘 要:在我国进入信息时代后提出了“互联网+”政策,我国教育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具有的功能辅助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初中教育除了要促进学生掌握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网络产生了密切接触,初中德育教育应改变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应重视网络对学生成长产生的较大负面作用,并设计出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德育工作;工作策略

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促进了全民与网络产生了密切接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并加快了人与信息的交流。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布并未设置较高的门槛,各类信息都可以发布至网络中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干扰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网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对学生成长产生的严重影响较大,原因是学生缺乏阅历及是非分辨能力不足,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产生错误的思想与行为。因此,需要学校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出作用,积极引领学生认知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初中德育教育中应积极改变以往的德育教育观念与方法,注重网络对学生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帮助学生具备是非分辨的能力并正确面对网络中的各类不良信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

一、转变观念并调整教育内容,实现德育教育具有针对性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与他人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自然与互联网产生了密切接触,会受到网络中存在错误思想、错误行为影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指导思想,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而不能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德育教育要针对互联网开展教育工作,进而有效解决互联网对学生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初中德育教育在教育中应积极改变教育观念,将互联网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并积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尽可能在最早阶段改正学生存在的错误思想,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互联网信息,并采用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去面对,实现学生具备是非分辨能力并避免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与家长有效沟通,进而达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目的,在挖掘出学生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后,及时开展德育教育达到教育具有针对性的目标。

二、提升教师网络素养水平,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要实现德育教育能够有效针对网络开展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网络素养水平,原因是實施德育教育的角色是教师,如果教师网络素养水平不足,会降低德育教育的效果并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网络素养,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促进教师掌握网络技术,比如各种平台的应用等,进而能够与时俱进,并能够利用各种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设计德育教育内容与方式,在保证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同时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

学生在应用互联网时,大多应用于网络游戏中、搜索所学的知识,在学生搜索所学知识时大部分是直接搜索答案,也失去了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意义。因此,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应采取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的措施。学生在业余生活中基本都会接触互联网进行网络搜索、网页浏览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利用互联网搜索性的作业(包括德育方面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知识及信息,进而让学生通过搜索的过程了解互联网存在的意义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让其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而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并且会在学习更多丰富知识的同时能够快速理解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内容,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喜好,利用互联网去搜集相关行业的信息,包括行业发展方向、对人才提出的标准要求等等,可以利用这一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并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能够根据自己了解的人才标准要求促进自己满足其要求,进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简单来说,就是注重引导学生前往互联网“正能量”方向。

四、实现三方联合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虽然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领域,但是只依靠学校实施的德育教育,很难达到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原因是学生只能身在学校时会受到教育的引导,离开学校后会缺失教育的过程而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应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合的措施,共同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过程,在显著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APP,或者使用互联网已有的APP,如QQ、微信、企业微信、粤教翔云等等,在APP中发布与学校相关的内容,促进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向及发展方向,并在APP (如企业微信)内创设信箱模块、班级模块等,可以让家长与社区能够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投入信箱模块内、家长可通过班级模块直接与班主任教师进行交流,学校与班主任教师则及时解决家长、社区存在的问题与提出的建议进行解决与分析,进而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效果、采纳家长建议并应用于实际中,进而达到不断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应积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积极引入互联网并保证德育教育具有针对性,还要与家庭教育、社会形成合力,让德育教育能够始终跟随学生的成长,进而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并促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竣源. “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 明日, 2021(19):1.

[2]刘永雄. “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  2021(2019-17):80-80.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互联网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33:30
提高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策略分析
强化国企安全保卫工作的策略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44:43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3期)2016-09-21 15:24:03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浅析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52期)2016-07-09 08: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