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青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侧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文知识、人文素养以及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中又包括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从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储备量和语文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策略影响着小学写作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并总结出可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拓宽学生写作思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以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较强的语文思维逻辑进行表达,提升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一、小学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1.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化思考
在小学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比较注重写作方法的灌输,常常教授学生在写作时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突出作文的主旨和情感,不重视学生的写作思维拓展以及更深层次的意识挖掘,这样的教学模式更适用于不具备作文结构布局意识的学生,如果过度强调,将会制约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阻碍学生写作的主觀能动性,最终导致学生在写作时过度关注作文结构,而忽略了作文内容的创新性和真实性,写出的作文缺少真实的情感表达和个人见解,模式化严重,内容千篇一律。
2.生活素材积累不足,缺少生活化内容
一些学生在教师布置好作文内容后无从下笔,为了完成作文只好创编一些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内容。这是由于学生不具备从题目中把握写作重点,从日常学习生活体验中寻求写作素材的能力,学生只能自行创编,或是查阅一些相似作文进行小幅度修改,结果就是学生作文的相似度过高,缺少创新性和真实性。素材是写作的源泉,而缺少素材的积累,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教师自身能认识到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未关注到学生素材的积累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对作文主题深入思考,写出来的作文单调、空洞。另外,小学生喜爱阅读,但他们喜爱的书籍可能并不能在积累写作素材上提供很多帮助,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阅读更多有益书籍,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素材储备量。
3.作文形式化严重,缺少观察和思考
写作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储备、文字功底等基本知识与技能,更考验学生的思维情感、逻辑思维以及思维辩证能力等文学素养。从当前小学写作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存在过于浮夸或不真实的现象,无法在写作中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深层次体会和感悟,这势必会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提升产生影响。其实学习和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素材,只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如果要围绕人物来写作,大多数学生都会写亲人、老师,写事基本上是与家人或同学之间发生的小事情,内容新鲜感不足。其实学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很强,只是缺少对外界事物的认真观察和思考。正因如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写个性化作文。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1.通过读写结合,提升表达的准确性
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下,“读”与“写”通常是分开的,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了解作者写作特点的同时获得写作技巧。以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中《走月亮》一文为例,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和阿妈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在溪边、走在田埂上,并穿过拱桥、果园、庄稼地,通过描写洱海边小村庄的美丽景象,体现了作者和阿妈间浓浓的亲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由于四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文字带来的美好,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语言带来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兴趣,使学生品味文章中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随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通过仿句、造句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类似的生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好词句的能力。又或者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女孩的动作和表情,用心体会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饥寒交迫的内心感受,用语言展示,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文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的表达更精准,更加注重细节描写。
2.通过观察事物,促进情感积累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蕴藏着大量写作素材,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边事物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教师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能力,并布置观察任务,例如在主题为“动物”的写作中,即使已经给出主题,很多学生还是不知该从何写起,对于文章的写作结构以及内容构思不清晰,以教学《我家的小狗》为例,注意观察作者的表达手法,并引导学生从中积累素材,再布置以“动物”为主题的写作。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动物展开细致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动物的特点,并在写作中突出这些特点。教师要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比如说动物的外形、动作、神态等方面,以逐步递进的方式观察动物,才能在写作中得到细腻的描写。又或者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时,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情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在贴近大自然时有没有过有趣的经历和独特的感受,当时内心是什么情感,在今后是否能像作者一样,善于观察生活事物,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边事物的好习惯,发现生活中的美。
3.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知识储备
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有学生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才能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为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不断积累素材,并将其灵活运用在今后的写作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学生以摘抄的形式积累素材。考虑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方便学生随时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学生整理有价值的阅读资源,也可以让每位学生挑选一到两本自己喜爱的书放置在图书角内,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图书角内选择所要阅读的书籍,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图书角处准备一块黑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都可以展示在黑板上,这样既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学习了写作知识,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4.通过模仿训练,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正如儿童学习语言,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才能开始自由表达,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写作技巧,因此也要从仿写开始,学生通过模仿可以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在模仿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经验,为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基础。例如,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句式,让学生根据句式的结构特点与含义进行模仿写作,从逐句模仿逐漸过渡到段落的模仿,再到后续的整篇文章模仿。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文章中段落的分层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修辞手法运用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供的文章要包括不同的修辞手法与结构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修辞手法与句式练习中积累思想感悟,提升写作能力。这里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部编版)为例,本单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并且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要求学生体会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每天安排一个段落的描写,培养学生对段落结构、句子含义以及句式结构的理解与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段落结构设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5.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创新能力
在素材积累与模仿写作练习后,学生已具备丰富的素材储备,并且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结构与构建方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角度与层面观察身边的事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呈现出独特的观点与丰富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围绕“下雪”主题写作。一些学生在经过仔细思考后会将“下雪”的声音作为写作出发点,描写道:“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但如果屏气凝神,还是会听到,就像是粘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一些学生会以雪后景象为写作立足点,描写道:“雪为操场铺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地毯,雪姑娘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操场上五颜六色的地砖都变成了银白色。”有的学生写道:“小雪姑娘十分善良,害怕小树与刚出生的小草着凉,心灵手巧地编织了一顶银白色的帽子给他们戴上。”有的学生写道:“我喜欢走在雪后的小巷子里,咯吱咯吱的声音,好像雪在演唱冬天的颂歌……”学生围绕主题表达出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在写作过程中发挥了创造性思维。如果在冬季,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观察,使学生在户外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在这样丰富多样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与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视角出发,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可以将其中的重难点逐一分解,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到后续的片段模仿,再到最后注入真情实感的写作,以这样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从而写出感情细腻、内容丰富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