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 许丞莹
春节假期阖家团圆,亲戚串门拜年,日日有丰盛大餐,难免会吃多,再加上缺少运动,作息颠倒,易出现腹胀、腹满、嗳气、胸闷难受,甚至口舌生疮、脸上冒痘、便秘及口臭等问题。特别是中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偏弱,如果饮食及生活作息不规律、不节制,更易出现胃肠道消化问题,不容小觑。
因饮食不节、作息紊乱所引起的腹胀、腹满症状,属于中医“腹胀”范畴,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之证。实证多为气滞、湿热、食积;虚证多为脾胃气虚、虚寒或阴津亏虚;虚实夹杂则为寒热错杂之证,病位于大肠、脾、胃、肝等脏腑。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般腹胀可分为以下7 种证型:
肝郁气滞证腹胀、腹满为主,兼有腹满气窜,嗳气频作,爱叹气,腹胀往往于情志不畅时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脾胃湿热证脘腹胀闷,口苦、口臭,大便黏腻不爽,肢体困重,口干,渴不多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饮食停滞证脘腹胀满,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胀减,厌食欲呕,嗳腐酸臭,口苦不喜饮,不思饮食,大便臭秽不爽,矢气(排气)后稍舒,舌淡红,苔厚腻,脉滑。
寒热错杂证腹胀,肠鸣,脘腹痞满,心烦,口苦,恶心,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弱。
脾胃湿阻证脘腹胀满,不欲食,大便溏而黏滞不爽,肢体困倦,舌质淡,苔白腻,脉弱。
中焦虚寒证腹部胀满,遇冷加重,喜热饮,喜热敷,得热则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舌体淡胖有齿痕,脉沉。
肠燥津亏证腹部胀闷为主,无腹部疼痛,时伴有大便干燥,口干或口臭,头晕,舌红少苔或黄燥,脉细或数。
随着日转星移,中老年人脏腑气血也随之衰弱,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性,调理需要掌握补通兼得。春节期间,可居家使用药食同源的代茶饮来解决腹胀及消化不良等问题,根据以上不同证型的腹胀,其解决方案也会不同。
肝郁气滞证可饮用“佛手行气茶”,配方为佛手、陈皮各6 克,茯苓10 克,生山楂3 克,兑600~1000 毫升的水,闷泡20 分钟或煮10 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忌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心气愉快,切忌生气。平时也能多揉腹,刺激胃肠动力,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0 次,每日揉腹1~2 次。搭配按压天枢穴、太冲穴,每穴按压5 分钟,每日2~3 次。
脾胃湿热证可饮用“薏米芦根水”,配方为生薏米5 克、炒白扁豆6 克、茯苓10 克、芦根10 克、陈皮8 克,兑600~1000 毫升的水,闷泡20 分钟或煮10 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之品,并多揉腹,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0 次,每日揉腹1~2 次。搭配按压丰隆穴、天枢穴,每穴按压5 分钟,每日2~3 次。
饮食停滞证可饮用“消食饮”,配方生山楂、茯苓、炒麦芽、陈皮各10 克,兑600~1000 毫升的水,闷泡20 分钟或煮10 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饮食清淡,忌难消化食物,并多揉腹,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0 次,每日揉腹1~2 次。搭配按压足三里穴、天枢穴,每穴按压5 分钟,每日2~3 次。
寒热错杂证饮用“党参干姜甘草茶”,配方金银花6 克、党参、干姜、炙甘草、大枣、炒麦芽各5 克,兑600~1000 毫升的水,闷泡20 分钟或煮10 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刺激之品,多揉腹,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0 次,每日揉腹1~2 次。搭配按压以天枢穴、足三里穴、曲池穴,每穴按压5 分钟,每日2~3 次。
脾虚湿阻证饮用“参芪茶”,配方为茯苓10 克,陈皮、党参、甘草各6 克,黄芪3 克,兑600~1000 毫升的水,闷泡20 分钟或煮10 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之品,多揉腹,顺时针和逆时针各50 次,每次揉腹1~2 次。搭配按压天枢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每穴按压5 分钟,每日2~3 次。
中焦虚寒证饮用“干姜甘草汤”,配方干姜5 克、党参10 克、陈皮8 克、炙甘草6 克、肉桂1.5 克,兑600~1000 毫升的水,闷泡20 分钟或煮10 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忌食寒凉之品,结合热敷,多揉腹,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0 次,每日揉腹1~2 次。搭配按压以天枢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每穴按压5 分钟,每日2~3 次。
肠燥津亏证饮用“三仁茶”,配方郁李仁、苦杏仁、百合、决明子各10 克,兑600~1000 毫升的水,闷泡20 分钟或煮10 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忌辛辣刺激食品,关注排便情况,多揉腹,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0 次,每日揉腹1~2 次。搭配按压以天枢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每穴按压5 分钟,每日2~3 次。
如果自我采取了上述的方法后,症状仍持续或加重,建议前往医院做进一步的诊疗。需要强调的是,预防胜于治疗。佳节时日,切忌过度饮食,注意平时日常起居,以“致中和”为主,凡事不宜太过与不及,方才是健康养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