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尚昕 王淑君
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使得养老问题广受关注。随着互联网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养老成为中国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人们正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智能化信息技术优化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什么是智慧养老?与传统养老相比,智慧养老会带来哪些优势?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如何?针对上述内容,本刊编辑部近期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请他为大家讲一讲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
【专家简介】
杜鹏,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委员、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曾任国际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亚洲/大洋洲地区主席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老龄化、老龄政策、人口与发展。出版《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欧盟国家的老龄问题与老龄政策》等多部专著,主编《回顾与展望——中国老人养老方式研究》《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等多部专著,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荣获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人口学会首届全国青年人口学者奖、中国老年学学会杰出贡献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研究奖等多项奖励。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人事部等六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杜教授介绍,在智慧养老提出之前,先有学者提出了智能养老的概念,它更多关注的是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其核心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养老过程中提供一种辅助和支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智慧养老的概念被进一步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与智能养老相比,智慧养老进一步扩展了智能养老的内涵。智慧养老更强调了如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远程通讯设施以及智能终端信息收集技术服务为老年生活提供更经济、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务,为老年人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提供支持。
随着时代变迁以及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在我国的逐步推进,智慧养老涉及的服务领域也逐渐扩展到三个方面:智慧助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智慧用老——帮助老年人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融入社会并参与社会的发展;智慧孝老——使老年人在精神慰藉、代际交流、人际沟通、受到尊重等方面获得支持。可以说,智慧养老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创新,可以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方面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求。
杜教授谈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相对于传统养老服务,智慧养老的服务方式更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不同需求。
首先,当今社会空巢、独居老年人增多,依靠与子女或亲属共同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难以为继,智慧养老服务方式可为无子女或亲属在身边的老年人们提供一些支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第二,当前老年人养老需求凸显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也更强烈。例如,许多老年人具有良好的自主生活能力,并无强烈的意愿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生活,更不愿入住养老机构,但对自身居住安全或健康问题充满忧虑,担心居家时发生疾病或者跌倒等风险事件。智慧养老服务可以通过监测某些具体指标并及时预警或报警,满足老年人安全保障和医疗保健的需求,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和担忧。
第三,传统养老服务更多关注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智慧养老服务除关注上述方面外,更强调帮助老年人在社会参与中得到支持,满足老年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需求,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智慧养老从最初强调智能化技术手段逐渐向更富有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养老理念转变。智慧养老的出现使养老不再是被动的赡养支持,促使老年人慢慢向主动养老、主动享老的观念转变,更大地提升了养老服务价值。
提到智慧养老的服务内容,杜教授认为,智慧养老远超出一般养老服务内容,它是涵盖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五个领域在内的大服务理念,使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更广泛,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更安全、更便利或更快捷,而且在老年人赋能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最基本的安全需求提供更多保障。特别是对于居家养老年人,通过提供一些医疗穿戴设备、监测设备、紧急呼叫系统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相应的、及时的救助,满足其安全需求。
智慧养老为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提供更多支持。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利用移动客户端获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使用大数据信息分析手段,不仅能了解每位老年人的能力状况,还能为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服务。
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老年人迈出家门后,在寻求不同的服务需求过程中,如在购物、交通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可以充分享受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有助于获取更经济便捷的服务以及使个性化的需求与服务得到更及时有效的衔接。
智慧养老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提供更多机会。与传统养老不同,智慧养老更强调老年人自身的功能发挥,倡导积极老龄化。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技能学习、经验分享、信息传播的服务,大大增加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机会,有助于老年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收获快乐,提升身心健康。
智慧养老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精神慰藉。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是通常指子女或小辈们对老年人的孝,以及老年人与不同代际之间或者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为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利用一些远程通讯设备以及智能终端信息技术,智慧养老能够在老年人摆脱孤独、避免抑郁、感到生活幸福等方面及时地提供更多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支持。
智慧养老依托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智慧服务。对于熟悉互联网应用和操作的低龄老年人或城市老年人会切实享受到智慧服务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但是对那些无法熟练使用互联网操作的老年人而言,在适应数字信息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着“数字鸿沟”带来的重重困难。比如,“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94 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老人乘公交没有手机无法扫健康码,被司机停车拒载”等新闻频频冲上热搜。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仍是目前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推算大约1.91 亿老年人是非网民,占老年人口总体的72.3%,且主要为高龄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他们由于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各种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慧服务带来的便利。
因此,杜教授指出,智慧养老在追求服务便利、经济、快捷等方面的同时,更要关注那些老年弱势群体,需要帮助他们跟上这种智能信息时代的发展。目前,国家在不断完善相应的规范措施和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应用适老化程度,未来“数字鸿沟”将会进一步趋于弥合,但预计仍会是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2020 年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从老年人日常生活的7 个场景出发,给出相应的智慧技术解决方案,让老年人能够真正享受到智慧服务的便利,开启了智慧健康养老的新阶段。
谈到我国智慧养老的现状,杜教授认为,我国已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身处互联网智能化信息技术迅速更新、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时代,加上国家对智慧养老的战略支持以及具体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与传统养老服务较成熟的国外相比,我国智慧养老后发优势明显,目前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位于世界前列。
首先,由于我国特有的发展特点,我国在日常生活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显示出跨越性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一般先是家中装有电话,其后出现计算机、传统手机、智能手机、安全防范设备以及生命体征检测设备的应用。然而,我国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他们在生活智能化应用方面可能跨越了好几个阶段,如许多老年人家中还未装电话,也未使用过传统手机,但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使得老年人直接跨入当前智能化终端技术服务的时代。
第二,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使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虽然目前仍有约70%的老年人不太会使用智能化信息技术,但随着2022 年退休高峰的到来,未来几年大批迈入老年队列的绝大多数人都会使用智能化信息技术,甚至在养老过程中依赖于智能化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因此,智能化信息技术服务在我国拥有巨大市场,随着我国养老需求的增加,会更进一步刺激智慧养老中相应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智慧服务的提供。
第三,我国政府强力支持和推动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因此智慧养老服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国家现已出台多个扶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强调提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与智慧养老互融,不断完善智慧养老的政策与标准、构建智慧养老顶层设计以及建设统一的运营平台等,从而推动我国智慧养老服务的长久发展。
杜教授同时谈到,我国智慧养老快速发展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智慧养老需要考虑整体全面发展。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平衡,老年人的能力也存在地区、城乡、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智慧养老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能力差异,应避免把城市老年人或低龄老年人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拿来推断所有老年人都具备这样的应用能力。在发展智慧养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那些不能享受智慧服务的老年人,帮助他们能够平等接入服务。
第二,智慧养老无法代替实质性线下服务。智慧养老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便利、更快捷、更精准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及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是老年人护理、医疗、保健等刚性需求仍然依赖于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的发展来解决。比如,随着线上远程医疗的普及,农村老人无须到大城市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但是医疗服务本身的提供仍然是发展的重点,并不是有了智能终端设备,老年人医疗问题就被完美解决了,依然依赖于实质性线下医疗服务的发展。
第三,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创新。2000 年,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26 亿,其中一半为文盲;2020 年,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受过教育,只有12%左右的老年人为文盲,老年人口学特征有所变化。如今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在情感方面的需求,跟以往老年人也有所不同。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老年人在智慧养老方面的需求会不断更新,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也需要及时创新以满足不同时代老年人的需求。2021 年11 月,国家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专门提到要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其实这也属于智慧养老的一部分,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他们与时俱进,也是一种养老服务创新。
第四,智慧养老应更重视如何使老年人主动参与到养老、享老过程中。智慧养老并非只为老年人提供单方面的被动养老服务,更是为老年人创造一种养老环境和搭建一个养老平台,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学习的需求,提供老年人情感慰藉,增进老年人代际交流。例如,如今网络平台如抖音短视频、微信、博客上都不乏老年人的身影,他们在不断分享自身经验,与粉丝广泛交流,不仅收获情感慰藉,甚至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因此,使老年人主动发挥自身能力,积极参与并融入社会,实现积极老龄化,这是智慧养老对传统养老领域的拓展,也是智慧养老更需要重视的领域。
最后,杜教授指出,我们身处人口老龄化与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共同推进的新时代,展望未来,智慧养老的发展只会更迅速,其应用领域也会更广泛。智慧养老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之余,未来发展会更凸显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加强老年人情感交流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导向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