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霖,丁丽华
(吉林动画学院,长春 130012)
产教融合政策引导下,PLM理论的闭环式产品生命循环链为“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模式和路径提供了理论基础,让“双师型”教师在培养上形成一个良性、正向、全面的循环。
PLM理论给予“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指导,其对于信息方面的整合和管理,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信息集合提供一个方向上的思路,通过集成和扩展的功能,建立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完善的信息集成系统和信息库。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全方位、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整合到一个集体的空间或平台上,形成一个一致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双师型”教师培养从始至终形成一个可循环的链式发展。
可利用统一的信息源和信息管理机制存储相关知识经验,吸引先进技术,同时为“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一个知识信息库。通过外力和自我两个方面、针对性培养和自我思考两个途径来对“双师型”教师的教育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提升[1]。培养团队在信息库的基础上,可借鉴前沿性技术和方法从外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双师型”教师也可通过信息系统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按照标准有序的评价体系,可以丰富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打造。基于全面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化生产和高效化发展,解决了“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提升了“双师型”教师各项能力的水平。在整个“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标准化界定了一个“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标准,保证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升了整体“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标准线;高效化发展促进了“双师型”教师质量的提高,使其能够多方面发展,满足当前的改革需求。
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等,通过不断反省和总结,丰富职业培训经验,把它有机整合到学校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任务中去。要对传统师资培训推陈出新,开发结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培训方式,同时结合多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全方面培育,实现“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有效提升。
结合PLM理论对于要素的集成功能,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不单单是从建设优秀的培训团队开始,对于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而言,还是要在社会和学校的联合驱动下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多种模式结合高校、产业园、科研所、基地、社会企业、政府等多个合作方,让教师投入到真正的专业实践、专业人才教育素质培养中,提升教师和社会性人才的双项能力,开发出更多、更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人才[2]。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升,其主要场所在于高校和企业,基于PLM理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也是在校企两个主体间形成良性循环。高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和企业中的行业资源形成双向流动,对高校中的教师和企业中的专业人才进行转化,从单一的人才变成双项能力兼备的“双师型”人才。
高校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教育素质和知识结构,但对于专业前沿性技术的实践还缺乏实用性的实战经验,而企业中的专业实践人才通过校企双主体的参与合作实现了双方人才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师和专业人才的优势互补。应结合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性不断拓展教师和专业人才的发展,提升“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育空间。
应建设一个实践性平台,让教师、“双师型”教师及专业人才能在平台上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自身应用性。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对于高校教育模式、教材要求等都有不一样的需求,应根据专业、职业需求建立与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差异化体现的特色发展道路。PLM理论可保证“双师型”人才在平台上的实践过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下,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准确率。实训平台的建设能推进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研产一体化,使教师及社会人才具有产教两个方面的能力。
基于PLM理论中的循环模型,政府、高校及社会企业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循环链中三个不可或缺的主体。政府、高校及企业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资源投入力度,给“双师型”人才提供较为完善的奖励机制,引发教师和专业人才对于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双师型”教师在培训前后提供一体化、标准化的资金支持。应利用政府的主导功能发挥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启发“双师型”人才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强学校对教师人才的人文关怀,提升高校教师向“双师型”人才发展的动力。要构建面向高学历和高技能的社会性人才转向“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水平,并以考核机制为辅助,保障“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效。
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双师型”能力评价体系两个方面入手,改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生存的环境及氛围。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推动教师自我提升的关键,能够保障社会性人才转向“双师型”人才的质量。多元化的“双师型”能力评价体系是评判“双师型”教师能力是否达标和提升的重要基石,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是强化教师和专业人才的教学和实践专业性及增强自我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要在遵循个体差异化、普遍共适性及可实地操作性的原则下编制好符合区域性发展的“双师型”教师认定评价制度和体系,体现“双师型”教师逐步深化和发展的能力层次,保障在“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评价方面的公正性、权威性、规范化。
结合PLM理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为“双师型”人才的能力提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路径,让教师和专业人才不仅在教学理论知识和理念上获得系统性提升,更让专业实践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