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民族器乐作品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3-05 03:46刘波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2年7期

□刘波

一、民族器乐学习的意义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据考古发掘的历史资料记载,在原始社会早期就出现鼓、铃、管、磬等吹打乐器。随后在周代“八音”的出现,预示着我国音乐水平发展之高,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之深。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需要学生去了解和学习。《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标准》提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的独特教育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对于民族器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对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传承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4岁至17岁之间,他们有想法,自尊心强,但自我控制的能力偏弱,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以主观意见为主,分辨能力不强,喜欢流行音乐,对于民族器乐缺乏兴趣,认为民族器乐作品太过古老。同时,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较差,对于提高音乐水平的要求也不迫切。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思想上的误区,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重拾学习信心,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三、关于民族乐器的类别

民族乐器如何进行分门别类?主要有以下分法:1.根据乐器制成材料的区别,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分类法,也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各种乐器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其归属,如笛、箫、管子等就是八音中的竹类。2.根据不同的发声原理以及演奏方法,可将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3.根据演奏形式不同,又可分为打击乐合奏、吹管乐合奏、丝竹乐合奏等。我们下面探讨的主题,就是关于民族器乐独奏、合奏欣赏教学的一些思考。

四、关于不同民族器乐作品欣赏的建议

民族器乐作品丰富多样。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民族器乐作品,培养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学生审美的培养是有所助益的。但老师要注意将民族器乐作品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中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发挥音乐欣赏的最大效力。

(一)针对民族器乐独奏作品的欣赏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直接带领学生感受乐曲作品的乐器音色、节奏旋律、曲式结构会让学生难以接受,觉得离自己生活太远,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找到学生的兴趣切入点教学。例如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和欣赏一些比较流行的民族器乐作品,再进行后续的学习。现在很多民族器乐也在进行流行化尝试,如方锦龙老师所演奏的琵琶,风格更偏现代化,融合了国际元素比如爵士、蓝调等,节奏上有很多切分,演奏旋律有较强的“流动感”。运用一些流行时尚的元素进行综合性艺术体现,使其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学生通过观看这样风格的民族器乐表演更容易引发学习兴趣。

此外,可以叙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进行导入,把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表达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为音乐欣赏奠定基础。例如《十面埋伏》,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在这部作品中,乐曲一开始运用扫弦的技法来模拟战场开战前的鼓声,并用长轮音来模仿吹管乐声描述大战一触即发,着重表现汉军对于此次大战的势在必得;随后突然音乐节奏紧促,旋律由慢渐快的速度变化,通过利用“刹弦”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刀剑碰撞厮杀的紧张场面,最后旋律渐渐弱下来,仿佛战争进入了尾声,只留下血流成河。项羽看着这一场景心灰意冷,在乌江自刎,旋律低沉悲壮。提醒学生仔细聆听,是否感受到这样的氛围。在上课前,老师可以把这首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以及主人公项羽乌江自刎的结局讲解给学生,让他们在聆听音乐前对于乐曲有所了解,学习乐曲时才能体会作者的感受,从而懂得欣赏音乐。

(二)针对民族器乐合奏作品的欣赏建议

民族器乐合奏曲是由多种不同的乐器组合进行,但乐器的组织并不是单纯由多种乐器演奏统一旋律,而是往往会有一件或几件乐器进行主奏或轮流主奏。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合奏有丝竹乐、鼓吹乐和吹打乐。根据不同的合奏作品特点进行教学欣赏,能让学生了解得更清楚。

丝竹音乐合奏中,各声部采用你来我往对比进行的演奏手法;在合奏中由于不同乐器的加入,其音色和音域也不相同,使得合奏有了更多的丰富性,形成声部和声,因而乐曲更有层次感。即使在演奏同一旋律时,其中的乐器都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法,以获得一定的复声部效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南丝竹,如《欢乐歌》就运用了变奏加花等手法。用相同的旋律素材,采用变奏在前、原型素材在后的演奏方式,是江南丝竹乐曲中的一个创新。乐曲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由快发展至渐慢,而后又发展至渐快,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在此类器乐作品的欣赏中,要注意结合乐曲背后的地域文化特点,如《雨打芭蕉》,就有着典型的广东地域特点。乐曲从一开始的放慢加花等方法变奏,音乐旋律优美动人,音乐中时而出现短促的断奏声,就像是雨落下打在芭蕉上,淅沥作响,体现广东音乐畅快活泼的风格。在原旋律基础上不断进行变奏,也就是“加花”,使其更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特点。了解清楚背后的地域文化特点,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更能接受。

对民族器乐合奏曲作品的欣赏,需要针对具体的合奏类型来采用不同的欣赏方法,例如小型室内乐合奏作品,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的乐器音色特点,在每一种乐器出场时能分清乐器音色,锻炼学生的声音听辨能力。在乐曲的欣赏中,可以提问学生速度、力度变化、音区音色特点等问题,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音乐中。在重奏作品中,可以让学生感受乐曲有几个声部、音区音色变化,感受和声的魅力。在欣赏感受合奏作品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合成小型乐器队,利用手边的打击乐器或者竖笛、口琴等,学生分组配合感受乐器合作的魅力。

(三)与职业需求结合下的民族器乐作品欣赏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职业需求是中职学校教学的导向,中职学校的学习要服务于学生的工作环境以及日后的就业。创新教学模式,将音乐教学与学生具体的职业相结合,构建与职业需求相结合的音乐教学模式。

例如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根据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设计出场景音乐搭配的音乐场景情境教学活动。针对旅游服务专业所学习的旅游资源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其概念、资源分类,保护与开发等,为让学生全面掌握,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旅游资源,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同时结合个人推荐旅游资源音乐匹配的形式,设计出“旅游资源晒宝——场景音乐匹配”音乐场景情境教学活动。例如在介绍云南彝族聚居地时,就可以把《欢乐的火把节》这首器乐曲与彝族火把节这个传统节日相匹配。

总结

民族器乐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符号。通过民族器乐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中职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民族认同感。因此,在民族器乐作品欣赏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职业需求,从而使民族器乐作品欣赏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