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肘部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期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022-03-05 06:44盛国滨薛瑞冬蔡玉梅田杨杨
中医药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经筋腧穴结点

盛国滨,薛瑞冬,蔡玉梅,田杨杨✉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前,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缺血性卒中呈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1]。肘关节痉挛性瘫痪为中风后常见的病证,主要由于张力问题导致,而电针经筋结点疗法可以刺激伸肌群兴奋、平衡张力、缓解痉挛。本研究拟通过电针经筋结点和常规腧穴分别对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时间节点对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并对两组患者的MAS 级别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5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一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患者40 例,随机分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K113 号)。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3]中本病诊断内容;②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4]中本病诊断内容;③均经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病诊断标准;②年龄40~75 岁;③病程14~90 d,影像学显示病灶位于单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或出血;④Brunnstrom 分期,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为Ⅲ~Ⅴ期(痉挛期);⑤患侧上肢MAS 分级为Ⅰ~Ⅲ级;⑥患侧上肢Lovett 徒手肌力分级≥2 级;⑦意识清晰;⑧近1 个月内未使用过与本研究目的相冲突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1.4 排除标准

①脑卒中≥2 次,除中风外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肌张力增加而上肢痉挛者;②过去3 个月内接受其他中风后上肢屈肘痉挛的治疗;③过去3 个月内曾参与或现在正在参与其他课题试验的患者;④晕针,无法接受电针治疗;⑤发病时间不足14 d 或90 d 以上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参考《2016 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5]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诊疗,采用个体化、针对性控制个体异常生化指标的对症支持治疗。

1.5.1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

头针取病灶对侧顶颞前斜线[6],消毒后,选取0.35 mm × 40 mm 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平刺进针25 mm,捻转1 min(频率:200 r/min),留针30 min。体针选取患侧上肢外侧手三阳经筋循行处的结点。固肩结点(肩髃后0.5寸),伸肘结点1(尺骨鹰嘴上1寸),伸肘结点2(尺骨鹰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外1/3),伸腕伸指结点(肱骨外上髁下1寸),拇指展结点(腕背横纹上1寸),指伸展结点(第1~5掌指关节手背部远端凹陷处)。操作方法:消毒后,选取0.35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固肩结点、伸肘结点1、伸肘结点2均斜刺18 mm,伸腕伸指结点、拇指展结点直刺15 mm,指伸展结点斜刺10 mm,针刺得气,接电针,固肩结点(+),伸肘结点1、伸肘节点2(-),伸腕伸指结点(+),拇指展结点(-),疏波,2 Hz,电流强度以耐受为度,时间设定30 min。每日针刺2次,每周治疗6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5.2 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

头针治疗方法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相同。体针参考《针灸治疗学》[7]选穴,取肩髃、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与腕骨治疗。操作方法:选用0.35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常规消毒,肩髃向下斜刺25 mm,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均直刺25 mm,腕骨直刺20 mm。针刺得气,接电针,肩髃(+),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疏波,2 Hz,时间设定30 min。电流强度与治疗周期均同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

1.6 观察指标

①肘关节活动度(ROM)评定:患者取坐位测量并记录肘关节活动度,以此评定治疗过程中的痉挛程度改变情况[8]。②MAS 量表:分为0~Ⅳ六个等级,等级越低表示患者痉挛程度越低[9]。③FMA(上肢)评分: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分值低则上肢运动功能越差[10]。

1.7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结合MAS 评级进行评估。显效:治疗后MAS 评级恢复到0级或降低2级以上;有效:治疗后MAS评级降低2级;改善:治疗后MAS 评级降低1 级;无效:治疗后MAS 评级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和改善率之和。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百分率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 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FM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ROM、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1、28 d后ROM、FMA 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治疗7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ROM、FMA 评分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ROM、FMA评分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患者各时间点ROM、FMA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 <0.01;与同时间点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比较,2)P <0.05。

组别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例数20 20时间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治疗21 d后治疗28 d后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治疗21 d后治疗28 d后ROM(°)81.55±5.93 73.85±5.661)65.05±6.331)2)55.55±6.701)2)47.20±7.141)2)81.50±5.42 75.85±5.091)69.40±5.591)62.10±6.051)58.00±6.711)FMA(分)20.35±6.30 24.40±6.611)28.70±6.661)2)36.80±6.401)2)43.15±5.461)2)20.00±5.03 22.50±5.291)24.70±5.131)31.30±5.701)36.55±5.65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MAS 评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MAS 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1、28 d 后,MAS 评级较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7 d 后,两组间MAS 评级相似(P>0.05);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在治疗14、21、28 d 后,MAS 评级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各时间点MAS级别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风是患者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从而导致了上下行传导通路的损伤,中风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先抑制后兴奋,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肢体软瘫转变为肌张力增高的痉挛状态[12],高兴奋性的、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是痉挛的主要因素,脊髓反射产生高度亢进、周围性运动功能执行障碍等原因引发了痉挛[2],从而导致中风患者上肢内侧屈肌肌肉的痉挛疼痛、姿势异常,甚至肢体畸形。近年来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通过神经阻滞疗法,例如在肌肉特定位置注射肉毒毒素,并且结合相应的康复运动疗法[13],缓解痉挛疗效较好,但肉毒毒素价格较为昂贵,且管理严格,难以进行广泛应用。

《素问》言:“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14],表明病位在经筋。经筋具有约束骨骼、控制关节活动和随意运动的作用,从而协助人体保持姿势和控制运动。中医学认为,中风后肢体痉挛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且运行不畅,痰瘀痹阻经络,使经络失于濡养,病因多由气血阴液不足,五脏阴阳不调,遇饮食不节、情志刺激等因素,久病耗损阳气或痰浊血瘀久留所致[10]。阴阳失衡同样也会导致中风后肢体痉挛,即“阳缓而阴急”,表现为肩肘腕指关节向内屈曲并内旋,屈肌群收缩痉挛,而伸肌群则痿软无力。近年来,临床多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15-24],但随着中风发病率的增高,仍有恢复效果不佳的情况。

而电针经筋结点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伸肌群兴奋而达到平衡张力,缓解痉挛的目的。经筋结点多位于两端肌腱的联合会聚之处。有研究认为[25],经筋多由软组织构成,包括筋膜、肌腱和结缔组织等,同时部分神经系统也参与了经筋系统组成。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疗法则是中医学中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通过电针刺激位于患侧肢体拮抗肌上的经筋结点,达到兴奋拮抗肌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肢肌张力[26-31]。固肩结点位于三角肌中央偏上的位置,刺激可使肩关节稳固,防止脱位;伸肘结点1位于上臂肱三头肌止点,刺激可使肘关节伸展;伸肘结点2 位于肘肌起点处,电针刺激可辅助肘关节伸展,治疗肘关节痉挛;伸腕伸指结点位于指伸肌起点,刺激可伸2~5 指及腕关节;拇指展结点位于拇长展肌处,可使拇指外展;指伸展结点位于第1~5 掌指关节手背部远端凹陷处,刺激可使骨间背侧肌伸展,而达到伸指关节的作用。共同作用刺激可稳固肩关节,使肩肘腕部肌张力减低,而伸展外旋,纠正患侧肢体瘫痪。电针时选用的2 Hz 疏波,具有兴奋肌肉,治疗痿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刺激上肢手三阳经经筋结点,加强手三阳经经气,达到调节上肢阴阳盛衰、运行气血瘀滞的功效,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

实验结果表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组内各时间节点治疗前和治疗后ROM、FMA 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S 在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的组内及组间比较治疗7 d 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4、21、28 d 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的总有效率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P<0.05)。以上结果显示,电针经筋结点对于患者肌张力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单纯电针常规腧穴。但本研究仍有一定不足之处,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并增加后续随访以便进行远期疗效的观察,提供质量更高的临床观察依据。

猜你喜欢
经筋腧穴结点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梁清华教授扩肛法治疗肛肠经筋病经验探析
LEACH 算法应用于矿井无线通信的路由算法研究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基于八数码问题的搜索算法的研究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