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彤 岳琳 张颖欣 李沁滢 谢斯妍
摘 要:当前劳动教育对小学劳技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在小学劳技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故事教学法,实现故事教学法与小学劳技课程的有机融合,对发挥劳动教育作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 小学劳技课 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有效改善课堂沉闷、僵化的局面,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具有广阔前景。将故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劳技课程中,以丝网花艺课为为例,以劳动教育为指导,针对小学劳技课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师长期主导课堂、学生主体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探寻故事教学法在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1 概念界定
1.1 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定义与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是纳入课程计划的必修课程,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技术课程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能够感受劳动,分享劳动喜悦,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从事劳动。二是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简单的工艺品或技术作品,掌握基本设计、制作的简单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解决技术过程存在的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技术实践,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劳动习惯。五是关注职业领域、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知道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发展的關系。
1.2 故事教学法定义
故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短小精悍的故事来强调所讲内容,或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解内容,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故事作为一个教学的媒介,有具体的教学情景,有可实现教学目标,对师生和教学有价值。故事教学法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理解概念、学生发展三方面。本项目的故事教学法不仅指通过故事情景进行课堂的教学与导入,更多的是指通过学生编写或改编故事进行个性化的作品创作。
2 故事教学法的价值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故事世界是小学生最容易理解的世界。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以形象的、具体的思维为主,耐心和专注力有所不足,缺少稳定性以及兴趣。教学内容必须要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故事源于生活,故事回归生活。故事教学法在与具体的内容相结合时,所运用的故事大多数都是具备很强的趣味性,是内容丰富的且情节吸引人注意、生动活泼、能引发思考的,利用这些故事能够很好地为小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故事教学法与丝网花艺课程的结合很好地迎合了小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特征,通过一系列故事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热情。只有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时,他们才会产生进行动手制作的动力和欲望,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2.2 切实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故事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教学双边性原则。目前只重视老师的教,无视学生的学。在小学劳动技术课堂上,“一言堂”教学、“灌输式”课堂颇多。故事教学法与劳动技术课程重视对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和培养,重视发挥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运用故事进行教学,能够引起小学生的思想共鸣,加强小学生之间对学习内容。丝网花艺制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积极性的发展。在劳技课堂中,的教师只发挥引导和帮助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同时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学双边性规律能够切实体现。
2.3 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等的提升发展
故事教学法与相关教学内容结合能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通过复述故事、讲述故事、自己创造新的故事内容等方式,能够让小学生运用逻辑组织语言,学会正确的表达故事思想和情感,并将其融入到劳动技术课程当中。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会自我思考以及与别人进行沟通,在一系列故事当中了解不同的文化。例如:丝网花艺教学,以故事创设情景,学生开始动手制作丝网花,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打开学生思维。学小生以兴趣为支点,以故事为引导,他们丝网花的艺术世界中畅快遨游。
2.4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故事教学法具有德育教化的功能。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要进行的德育教育就尤其重要。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必须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故事教学法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等则能够给小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能够强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贯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例如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故事等。故事教学法将德育有效渗透其中,能够丰富课堂形式,唤醒小学生内心对故事情节的深层情感,促进学生内化,锻炼意志力,塑造健全人格,推动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劳技课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3.1 学生能够接受小学劳技课中应用故事教学法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调查发现,有90%的学生喜欢将故事教学法与小学劳技课进行融合。一方面故事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形象有趣的故事教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愿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3.2 学生能够发挥主体地位在劳技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故事教学法,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手工制作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故事的编写与创作,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3.3 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故事与教学不够统一、学生自我创作能力受限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与学生动手能力不相符等问题,故事教学法与劳技课的融合有待进一步推进。
4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劳技课的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
4.1 故事与教学不统一
教师在通过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学过程没有与故事进行很好地融合。故事的讲解存在生搬硬套、形式单一、故事独立于教学之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课堂导入时对故事进行简单的复述,之后没有再提及故事的相关内容,教学与故事发生割裂;教师在讲解故事时,没有多种形式的融合,只是简单地口述,单方向地向学生传输信息。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故事与教学的关系,不能明白故事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贯穿作用,进而也无法进行二次创作,迸发灵感和激情,小学劳动技术课所追求的合作精神、劳动精神和美好品质的培养也无法得以实现。学生没有感到创作的激情,没有合作的意识,没有思想感情的内化;教学与故事完全是两条平行线在同时进行,甚至故事的作用在教学导入这一环节后就完全停止了。
4.2 学生的自我创作受到限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创作阶段,教师给定的要素过于单一或者限制过多,给定要素不合理,提示的要点引导性过强,造成学生自我创作受到教师的限制,自我想象力得不到挥发。以丝网花艺课《驿寄梅花》为例,教师在学生自我创作环节中给定的要素为“梅花”。单一的要素使学生的想象空间过于空泛,导致学生出现过于拘谨的想象。教师给定要素不合理、单一,学生创作受限的表现。一方面,學生自身的知识面较窄且同级学生兴趣点、知识量大体一致,造成学生在自我创作时相似性很高,这是学生的自我创作受到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的限制。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开始前,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前提资料,学生的知识面没有得到拓展,没有知识基础也就无法进行创作。
4.3 丝网花的制作方法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相符
丝网花的制作一般需要剪刀、钳子、铁丝、铁杆等危险系数较高的工具。低年段的小学生还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教师在对低年段的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出现了学生不会使用工具,难以掌握制作方法等问题,导致教师无法正常地开展教学。例如,在向二年级的学生教授《向日葵与石头》这一丝网花艺课中,学生需要制作一朵向日葵。向日葵的花杆长度大约在六十厘米左右,花杆的直径大约在三毫米左右,需要用钳子将花杆剪短一厘米左右。学生无法剪断花杆,老师只能帮学生剪断,这期间花费了快要半节课的时间,最终课没有上完。
5 教学改进策略
5.1 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故事
首先,故事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要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故事。如:低年级和高年级选用故事的标准是不同,前者注重趣味和启迪,后者注重真实和典型。其次,故事要与学校目标相联系。故事要与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要围绕课程计划、教学目标组织,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教师不能滥用故事,一味追求故事化课堂,忽视了教学内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故事的来源上多花功夫,注意平时广泛阅读,注意收集故事题材。教师可以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小事入手,创设故事情境,也可以是选编一些童话故事、励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还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所学的课本教材对故事进行选择,。教师还要对故事进行全方位地剖析,将故事贯穿于整个课堂,实现故事与小学丝网花艺教学的融合。
5.2 注意叙述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叙述故事是教师实施故事教学的必经之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巧用故事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应当以更灵活多变的形式叙述故事。首先,教师开始叙述故事是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以“驿寄梅花”为例,在叙述故事的开头,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谈谈与故事相关的内容,还可以使用一些容易吸引学生的套语。其次,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注意不能将故事生搬硬套。教师要对故事进行精加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述,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语调生动,语速适中,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停顿一下,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等。再次,教师要恰当运用身体语言。教师运用动作和表情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这样不仅满足学生听的欲望,更能激发他们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故事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5.3 鼓励学生积极改编故事
故事教学法仅仅由教师叙述故事、学生听故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对故事进行改编或二度创作,或是将非故事题材故事化,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独一无二的花卉。可从以下几个要点:第一,题目故事化。题目是一篇文章文眼,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创作。第二,关键词故事化。关键词对故事改编具有积极的意义。改编故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利用现有的关键词故事,并依据创作出来的故事。第三,插图故事化。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编故事。学生将图片描绘成文字,转化成自己喜爱的故事,有利于为之后丝网花艺的制作打开思路。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图画天生就有好感,利用学生喜欢的图画,则更能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插图利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
5.4 深化学生情感体悟
故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故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这里的交流不仅是指口头上的问答,也是指师生间情感上的交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寻主题,激发学生情感,以及引发学生的求知、共鸣。故事教学法和教学内容的融合,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故事中所蕴含情感。同时也让学生对丝网花的制作提起极大的兴趣。如“驿寄梅花”的传统文化故事是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情感体悟,让学生饱含热情的带着这种情感去完成梅花的制作,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升华了学生的思想,使之进一步完善自我,也使故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
国家级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110065025。
参考文献:
[1] 廖君.农村小学劳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6):155.
[2] 方磊.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8):64-65.
[3] 陆滢.共生教育:小学劳技教学新形态[J].教育界,2021(6):83-84.
[4] 邢远林.故事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实践,2020(5):91.
[5] 陈鸿飞.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劳技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教改课改,2021(15):47-48.
[6] 方磊.小学劳技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教学初探[J].教改课改,2021(9):41-42.
[7] 潘彩群.基于微课的小学劳技课堂的构建研究[J].教育论坛,2021(6):223.
[8] 肖雨洁. 湖北省编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材发展沿革与审视(1987年—至今)[D].湖北大学,2018.
[9] 刘冬芸. 论劳动技术教育在当代初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3.
[10] 白连顺.当前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11] 刘猛.基础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3.
[12] 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7(24):125-126
[13] 陈晓蓉.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24):25-26
[14] 曹颖.融合历史故事,发挥育人功能——初中历史故事教学法的探究[C].24-27
[15] 温敬超.关于故事教学法[J].学理论.2014(21):225-226.
[16] 张亚男.小学美术课程中“故事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08):45.
[17] 田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級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08):54.
作者简介:
王若彤:(2001.11—),女,汉族,山西省绛县人,大学本科在读,小学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