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职业为荣 传承书香好家风

2022-03-05 23:08高炯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长子太原中学

我是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据《长子教育志·长子高氏教育世家简介》一文所载,以我祖父高洪为首之高氏族人,自民国初年以来,从事教育工作者先后共计35人。其中,祖父高洪的直系亲属从教者达16人之多。在110余年的时间里,连绵相续,不曾间断,其中多人为国家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成绩卓著。

我的祖父高洪,字容斋,1880年生。1904年留学日本东京铁道学堂,1909年学成归国。本着教育救国、开启民智的宗旨,祖父返乡后积极投身于本乡基础教育事业,任教于长子县县立高等小学堂,向学生积极介绍海外新知,宣传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大力推进“女学”,成为县内女子教育的先行者。其后转至省城太原,投身于新兴之“实业教育”“基础教育”,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祖父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而努力。他早年除任教于长子县县立高等小学外,还在省城与高平县留日铁道学堂同学刘知章合力创办“山西铁道学堂”,担纲讲授《铁道通论》。同时,祖父还先后在“山西商业专门学校”“第一师范学校”“育才馆”等校兼课,讲授“簿记学”“公牍”“统计学”等课程,终生不辍。

为了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祖父克服困难,筹集资金为县立高等小学堂兴建砖木结构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该校的教学条件。其后,他又在省城太原察院后街,置业创建“长子会馆”,便利县内学子旅并求学寓居。族人同乡在省城求学遇有困厄,他均解囊相助,受益者颇多。特别是在晚年,祖父更是克服重重困难,联络晋东南各县社會贤达共同出资,于1932年创办了“上党联立乡村师范学校”。他以制定办学章程,仿效陶行知晓庄师范的办学模式,明定办学宗旨,为广大农村培养师资。在遴选师资上,祖父提议引进新人,知名共产党人王中青、史纪言、赵树理等,均曾在该校任教。

祖父高洪育有三子,长子高之杞(字孟征),次子高之杜(字仲牧),三子高之杕。

(一)伯父母高孟征、张菊如夫妇

我的伯父高孟征,1903年生,山西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伯母张菊如,1904年生,山西教育学院毕业,中共党员,系我党早期共产党人张友渔之妹。

1937年日寇侵华,伯父携家人举家逃回原籍长子,在内兄张友渔及共产党人宋维静的帮助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其时,长子县成立抗日民主高级小学,伯母随即受邀至该校任教。1938年至1939年,日寇两度攻占长子并长期驻守,伯父母不得已逃至县西发鸠山中之鸦儿沟村,与当地乡贤李子楷先生共同组建抗日小学,坚持办学约两年。后因日寇扫荡,无法坚持,学校随即解散。1945年日寇投降,抗战胜利,伯父先后出任第四高小、第二高小校长、文教科科长等职。伯母张菊如任教于长子第二高小、长子师范学校,两人对解放初期长子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此,1950年伯母张菊如在长子县首届模范教师评选中被评为全县唯一一位模范教师,出席了山西省模范教师表彰大会。

解放后,两人先后调任太原。伯父高孟征被派往新建的太原重型机械厂,创办了被命名为“太原第五邮亭子弟学校”的小学,白手起家,筚路蓝缕,逐步发展成为太原万柏林区模范先进之“重型机械厂子弟小学”,直至退休。伯母张菊如先后就任教育厅中教科干事、太原十三中政教主任、太原重机中学教导主任,直至退休。

(二)家父高之杜

家父高之杜1913年生,1936年山西大学毕业,次年即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家逃回原籍长子,此后辗转至陵川县“晋东南联合中学”任教,从此开始其从教生涯。随着战局的变化,先后任教于进山中学、归绥中学、银川中学、宁夏师专等校,解放后返回太原,先后任教于太原中学、太原六中、太原十八中,直至退休。

(三)叔父高之杕

我的叔父高之杕,1916年生。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一年后“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南迁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合组西南联大。叔父经一年余奔波辗转至昆明于西南联大地质系复学。1941年毕业后,至新疆地质调查所任工程师,普查全疆地质矿产分布情况,寻找急需之战略资源,历时三载,克服重重困难,奔波于茫茫大漠深山幽谷之间,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地质资料,为新疆地质工作之奠基与日后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返回母校北京大学地质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194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的指示,负责北京部分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北京解放前夕,组织护校,联系解放军部队进驻学校。

(一)高炯、贺秀珍夫妇

从我记事起,国家就处在兵荒马乱、困难重重的混乱时代。我的少年时期经历异常坎坷,先是跟随母亲带着一大家子逃难,因为孩子多母亲照顾不过来,伯父只好把我和弟弟带到长子老家生活,日本人攻占长子县城后随伯父母逃往南坡村,从此开始耕田种地帮助伯父母养家糊口,所以我的童年时代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只是伯父母闲暇之时零星赐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知识的渴望愈来愈强,15岁时和好友相伴,背着行李,拄着一条木棍,徒步跋涉三百余里,到太岳山区阳城县的太岳师范,开始了极为艰苦的求学生涯。1950年,我进入太岳师范就读,受父辈家风熏陶,追随父辈投身教育事业,奔赴革命老区,在贫困落后的浮山县东山任教两年。后考入太原第二师范,毕业时,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听从组织安排,接受分配到条件较差、刚刚成立的太原第十三中学任教,一干就是40年。自从从事教师工作以来,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脚踏实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在太原十三中草创之初,我不畏艰辛地与其他同事一同劳动建校,因陋就简,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校改制、创建幼师后,积极探索幼教师资之培养方向、教学方式,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多次被评为年度个人先进工作者。

太原幼师初创时期,困难重重,但我还是做出了很多成绩。在无国家统编教材的情况下,我自编完成《儿童文学讲义》《楷书摘要》等教材,作为学校教学用书,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结合教学实践和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要求,完成了太原市区、古交矿区的方言音系调查,写成《古交方言辨正》(该书已经在出版社出版)、《太原音系与普通话音系之比较简述》,均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六五”期间国家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山西省各县市方言志”中《长子方言志》的调查编写任务,获山西省社科院优秀成果奖;结合儿童文学的教学,我创作完成多篇童话散文,部分发表于有关报刊之上,促进了本校儿童文学的教学及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

我的妻子贺秀珍,1942年生,中共党员,1963年太原师范毕业后,终身从教,任教重机小学30余年直至退休。

(二)二弟高灼

二弟高灼,1936年生,1952年公安军政干校毕业,终生从教,任部队文化教员三年,转业后先后任教于浑源蔡村中学、浑源中学、朔县师范,古交一中、古交教师进修学校,教龄长达40余年。

(三)二妹高炘

二妹高炘,1947年生,中共党员,山西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终生从教,历任左权县芹泉中学、拐儿中学及山西机床厂子弟中学外语教师,山西兵器工业职工大学外语教师、副教授。

(一)长女高迎晖

我的大女儿高迎晖,1985年太原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太原28中(现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成为我们家第四代中第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成员。

在校期间,女儿除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先后担任大队辅导员、团委兼职干事,为一所新建中学努力工作。之后,学校筹办职业技术教育,她听从领导安排,跨专业领域自学“档案保护”“礼貌礼节”“饭店服务管理”等课程,救学校教学之所急,为学校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向献计献策。

后来,当学校确定了旅游职業技术教育办学方向后,她被首批派往上海旅专进修,成为专业课教师,为推动山西旅游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其示范课推广得到省、市教委领导的好评。

其后,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支持丈夫的事业发展,她调入山西大学工作,安排在校图书馆做管理员,暂时离开讲台约一年。期间报考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此后,她一干就是22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我的女儿来说,重回讲台,既是她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的家风使然,因为她骨子里流淌着教师职业的血,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儿媳郭志芹

我的儿媳郭志芹任职任教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从事临床医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常年的医学教学实践,既是大夫,又是硕士生导师,工作异常辛苦,经常是没有上下班、没有双休日,既要对病人负责,又要手把手传帮带研究生,保证科研项目完成以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先后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级课题多项,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她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党员、抗疫优秀个人。这是我们高家第四代的专家型教师。

(三)侄女高金晖

我的侄女高金晖,系二弟高惠春长女,太原师范学院毕业后,也随父辈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古交二中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她成为有丰富经验的远近闻名的明星教师,深受学生的爱戴,为古交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高家的先辈们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激励着高家的后人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行。如今,为人师表,默默奉献,已成为我们一家人的人生准则。我们一家人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每一位后来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地工作。我们以教师职业为荣,传承着我们的家风。

(作者系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

猜你喜欢
长子太原中学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共和国农机“长子”成长记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国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分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长子”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