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星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时间,教育的剧场效应和内卷现象得到有效抑制,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得以重现,这也给困境中的农村初中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生态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五破”与“五唯”的激烈对峙。多年的积弊沉疴亟需一剂猛药,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上做文章,纠错纠偏,使教育回归本真。
1.新时代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在“为谁培养人”。学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新时代学校管理的着力点在“培养什么人”。立德树人是党和人民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农村“三个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问题儿童)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会衍生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垣曲县英言初级中学通过“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辅团建益智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我们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体节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健壮体质;我们通过研学旅行、社区实践、传统节日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新时代学校管理的落脚点在“怎样培养人”。我校实行行政管理、处室管理、年级管理、学科管理“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了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文体、纪检、宣传、卫生、生活等五个部门,在德育处的引导下自主开展工作,實现了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实行班级管理共治共赢的模式,公布岗位、竞聘上岗,一时间,饮水机管理员、卫生工具管理员、多媒体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等诸多岗位被一抢而光,实现了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培养了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构建了全体学生共生共长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了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双减”的本质是在课外做减法、在课堂做加法,减量不减质。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精益求精、务实高效。我校探索实践了六年的“双元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恰如其分地彰显了这一关键。
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为低起点、慢节奏、小循环、多反复、坚持抓、抓坚持。操作流程为:第一步,课前三分,温故知新。这是对上节课重点知识的再巩固、再消化,也是对本节课新内容的再过渡、再衔接。第二步,目标导引,自主学习。学生在课时目标和课标要求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第三步,展示点拨,“师徒”合作。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同学点评,教师点拨,然后同桌“师徒”结对对学,此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空间,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第四步,课堂练习,归纳总结。这一步解决的是会不会、熟不熟、难不难的问题。第五步,堂清检测,效果反馈。学生像考试一样,当堂完成达标测试,以反馈课堂效果。
实践该模式产生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建立堂清本、取消作业本。堂清检测过了关的学生,在二次过关时间可以自由写字、阅读、绘画等,没有过关的学生则由“师傅”和教师在二次过关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直至过关为止。如此,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师是第一生产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程度和速度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和深度成正比。“双减”的实施,无疑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赋能有品牌的学科建设。我校选拔年富力强、有一定学科领导力的教师担任学科组长,全面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给人力,给物力,给财力,给奖励,积极进行一流学科组建设。我校30岁以下年轻教师居多,只要经过两三年的成长期,基本都能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成为一流学科的中流砥柱。
2.聚能有“干货”的教研建设。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有组织、有规划、有主题的教研活动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校在教研建设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一是常规教研要扎实有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典型经验;二是说听评课要有仪式感,有始有终,少说优点,多提建议,紧扣课改流程和环节;三是日常教研要形成风气,让集体办公式的日常教研成为能解决学科难题的主要阵地;四是推门听课要常态化,让课堂观摩成为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素养的最有效途径;五是网上教研,走出校门,走进兄弟学校的名师名课,走进县外的同年级同学科,多交流、多沟通。
3.提能有载体的自身建设。在教师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学校给平台,实施“青蓝工程”助力成长;学校给机遇,推荐外出培训助推发展;学校给载体,提供赛课讲台助教师放飞梦想。
“双减”考验的是学校能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多样化需求。基于人文教育的学校特色建设主题和“我想学,我要学,能学会;我想玩,我要玩,能玩好”的学与玩的辩证理念,我们大胆设想、勇于实践,迈出了课程改革的第一步。
1.打破常规,改变课时。为了扭转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质量下滑的局面,积极接轨新课程下的中高考改革,我们整合课时,优化结构,依据学科素养目标和课型特点,率先实行了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制定了《英言初中长短课、大小课课程实施方案》。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课时由45分钟调整为60分钟,其余学科由45分钟调整为30分钟。同时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结构,无论大课还是小课、长课还是短课,均要取得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在保障学生8小时睡眠时间的基础上,我们大量削减文化课课时,增设活动课程和读写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早操和大课间60分钟、社团活动60分钟、语文和英语双语阅读60分钟、写字30分钟。
2.开发课程,张扬个性。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在此理念指引下,我们在积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抓重点、补短板,为学生提供了一道道丰盛的自助餐式的校本课程大餐:借社团活动的全面开展,开设音乐表演、美工制作、球类运动、剪纸泥塑等21种活动课程;借质量提升工程的全面推进,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12种学习方法辅导课程;借德育系列化活动的全面铺设,开设《英言初中学生必读》《成人·成才·成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学经典》《二十四孝故事》《心理健康教育小故事》等六种德育课程;借时代对学生素养的全面要求,开设劳动、阅读、写字、实验、信息技术等六种素养课程。通过开发个性化课程,提升服务水平和育人质量。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的确,中国最需要受教育的是家长。课下作业少了,学科类培训机构没有了,很多家长倍感恐慌,犹如丢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孰不知正确的角色定位早已为家长递上了“操作手册”。
1.更有时间做孩子玩耍时的伙伴。陪伴是治愈孩子的良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能够提升亲子关系的亲密度,从而达到消除隔阂、走进彼此心灵的效果。
2.更有资格做孩子生活中的益友。生活是孩子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大百科全书,是活生生的教材。父母在朴实的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行走于乡间小路,耕耘在田野地头;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看电影……打破父与子、母与女关系的边界和壁垒,做孩子亲密无间的益友。
3.更有信心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导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潜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以捡拾碎片化的时间,为孩子整合“家庭课程”,指引孩子向着真善美的远方奔跑。
评价是“双减”的指挥棒,只有指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素养评价,才会让“双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主张:以“三理一技”为立德树人的协同标准,即身体上的生理素质、情绪上的心理素质、道德上的伦理素质、职业上的技能素质。以此为指引,上学期,我校作为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除了对文化课的考试评价外,更多地渗透了对学生“五育”成果和素养的评价,使评价真正变得多元。
例如,美术教学评价中,围绕冬奥会开展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人人参加、人人有作品,鼓励有新材料、新视角、新思路;写字教学评价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进行写字现场展示和评价;劳动教育评价中,围绕学校教育重生存、家庭教育重生活、社区教育重生态的基本理念,任选其一进行现场展示;音乐教学评价中,要求学生任选独唱、舞蹈、口技、器乐等任何一种形式进行现场展示;体育教学评价中,围绕“体艺2+1”的基本要求,学生现场展示任意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心理健康教学评价中,各班进行一次团辅团建活动,要求每位学生绘制一幅画像,或学生的自画像,或给同伴的画像;安全教育评价中,学生随机抽取实践类考试命题,内容为地震逃生、火灾逃生、踩踏逃生、溺水逃生、遭遇陌生人侵害逃生、疫情预防、饮食安全预防等;传统文化教学评价中,要求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并能列举两个国粹和文化经典。同时,要求做好语文课本剧、英语情景剧、历史剧、政治学科的现代剧的编排和演出,连同上述八个方面的评价活动在学校开放日期间一并向家长和社会展示。
“双减”的落地,让管理回归规律,让学生回归学校,让评价回归理性,这为农村初中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将牢牢抓住这一“风口”,在教学质量提升上持续发力,让教育真正按规律实现良性运转。
(作者系垣曲县英言初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