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审视与重构策略

2022-03-04 19:17毛凌云
教育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毕业院校

毛凌云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高职院校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1]2019年开始,高职院校实施连续扩招计划,每年扩招100万人。扩招的对象不仅是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还包括社会考生,如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经过规模扩张、内涵发展后的高职院校,主要着眼质量建设。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职扩招,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处理办学规模与质量建设的矛盾,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亟须找到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高职扩招带来的新问题

(一)学生人数激增突破既有办学规模

高职院校在经历发展初期的规模扩张后,在国家示范校、国家骨干校建设计划的示范引领下,纷纷转型内涵发展,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办学资源基本满足办学规模需求。在经过近几年的内涵发展后,办学资源与条件不断改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支撑。2019年实施百万扩招计划后,高职院校平均每年约增加700人,三年增加的人数相当于一所小规模学校,这对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即使增加投入,也难以短时间内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扩招后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面临着增加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验实训场地面积,以及缺乏专业教师、图书等方面的新问题。

(二)学生类型多样打破单一评价模式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少数来源于中职毕业生,学生进校基础相对比较一致,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可以用统一的模式进行,学生评价模式相对固化与单一。高职实施扩招政策后,生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考生成为高职院校独特的风景线。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构成的变化,原有的统一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新的高职院校生源现状,“如果用一种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用一把尺子检测个性化发展的学生,这种评价理念肯定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学生成长。”[2]高职扩招面对的突出问题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评价体系,不同类型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具有明显的类型特征,需要高职院校系统设计、科学规划。学生评价模式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变革,根据学生类型特征进行分类评价,不再是以一种评价模式来评价不同类型的学生。

(三)学生结构变化冲击传统治理机制

国家实施高职扩招政策后,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考生获得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让更多青年学会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进入职业院校后,其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学生,有的还是一个家庭的父亲或母亲,除学习外,还要通过适当的工作来养家糊口。既有的针对相对类型化的学生构建起来的校园治理体系,对这些学生群体是不适合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这些学生的特征,构建适合这些类型学生的管理制度。随着扩招后社会考生群体的加入,传统的治理模式亟须改革,重构学校治理制度体系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二、高职扩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

(一)高职扩招不是简单的规模扩招,而是质量型扩招

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发展新阶段,高职院校在经历规模扩张、内涵发展阶段后,已进入质量发展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新阶段,不能因高职扩招而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强化资源配置,提升培养能力,确保质量型扩招”。[3]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实施的高职扩招政策,不是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的“野蛮”规模扩张,不是单纯地追求数量的结构扩张,而是“坚持中央统筹、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3]可见,高职扩招是确保质量基础上的适度扩招,不是盲目的规模扩张。

(二)高职扩招不是简单的任务分派,而是“能者”扩招

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国家实施高职百万扩招,并不是简单地以计划方式做任务分配,更不是简单地按学校分解扩招指标,而是充分利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让有容纳能力的高职院校合理承担扩招任务,扩招计划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接纳能力自主申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是否有资源支撑后才会允许扩招。可见,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的高职扩招是以质量为价值导向的。

(三)高职扩招不降标准,而是坚持“宽进严出”

高职院校肩负着面向生产生活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如果降低人才培养标准,就会直接影响学生成长成才质量,进而影响国家整个技能人才体系构建。国家实施高职百万扩招,其目的是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及技能,切实增强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其政策的逻辑出发点就是追求质量与社会适应性,而降低培养标准,是与国家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因此,高职扩张是坚持两个标准不降低,一是招考标准不能降低,不能是没有任何门槛的“注册式”招生,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建立学生进校考试标准,标准可以多元化、个性化,但不是“低门槛”。二是人才培养标准不能降低,对扩招进校的社会考生,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多样,评价机制可以多元,但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保证,不能享受“特殊待遇”,在是否达到毕业标准上要严格把关。

三、与高职扩招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策略

高职扩招的出发点是实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让更多的青年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通过大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想使扩招后各类学生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生毕业标准体系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4]。高职院校不能实施不同的毕业标准,学生毕业的标准必须统一,无论学生进校时的身份类型如何,只有达到高职专科层次教育标准才能予以毕业。国家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标准发生了明显变化,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分专业类别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毕业标准体系。这一标准体系不是对原来毕业要求的简单修订,而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新要求,科学制订学生毕业质量标准体系。学生毕业质量标准一经研究确定,就要坚决执行,不再区分进校时的生源身份,而是用毕业质量标准尺对所有毕业学生进行检测,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重修,延长毕业时间,直到达到毕业质量标准才能毕业。高职院校通过学生毕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与实施,确保扩招后的人才培养更加规范,人才培养质量更有保障。

(二)构建与学生个体基础相协调的学生全面成长方案

学生毕业质量标准确定后,学生要紧紧围绕如何达到这一标准制订三年成长行动方案,高职院校要安排教师或者辅导员,指导学生根据毕业质量标准倒排年度任务。学生类型不同,其进校就读时的素质也具有明显差异:应往届普通高中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的,但其实际操作能力却是零基础;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一般较普通高中学生要强,但其理论知识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毕业生;社会考生更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些学生是经历社会生活后回到学校的,虽然其知识基础可能薄弱,但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期待通过学校学习获得一技之长,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因此,学校要组织每一个学生对照毕业质量标准,自己设计一个可以达成这个标准的成长方案,也就是学生三年成长规划,指导学生为三年学习设计好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个体学生的成长方案,学校要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审核论证,确保学生制订的成长方案科学合理,可达成性高,能有效指引学生未来发展。

(三)构建能适时监测的学生成长引导平台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个体学生的成长方案是实现标准不降质量型扩招的有效举措。学生成长方案能否有序实施,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能否达标的关键。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方案的实施完全靠学生的自觉很难实现,虽然教师或辅导员努力跟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方案实施情况,但学生成长方案难以充分实施。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的智能信息化技术,开发构建一个有目标导向的学生成长引导平台,将学生毕业质量标准置入学生成长系统,将学生分学期或分年度的成长方案同步置入学生成长平台,通过智能信息化技术适时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进展状态。学生一旦缺课或者上课不专心,或低头玩手机,智能信息系统会及时反馈提醒,缺课时长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预警。通过系统预警提示,及时提醒学生,同时也能引起教师或辅导员的注意,及时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偏差,朝着毕业质量标准前行。

(四)完善与扩招规模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保障体系

高职扩招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紧张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既是满足高职扩招教学需求的现实需要,又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降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对教学资源的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办学资源建设。因学生人数增加,教室、实训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教学设施容量不足,急需扩大占地面积,增加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加强实验实训与图书资源建设,使办学条件与扩招后的学生规模相适应,确保各项办学条件指标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不断向“双高校”建设指标靠拢。另一方面是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关键在于教师,高职院校要求教师要成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大多数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比例难以达标,扩招后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在短时间内招聘、培养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教师队伍配置不到位,人才培养质量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将行业企业内的能工巧匠聘请为兼职教师,缓解师资建设难题。

(五)探索建立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体的多元评价机制

学生毕业质量达标的评价离不开学校自身对学生个体的日常评价及学业成绩评价,但学生毕业质量评价的真正话语权在于用人单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毕业生,才是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学生评价涉及德智体美劳五个不同的层面,为确保评价客观科学,高职院校要改变过去学校自身单一评价的机制,探索建立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体,学校自身评价为补充的多元评价机制,对不同类型的不同个体进行实事求是的质量达标状况评价,为高职院校实现质量型扩招提供有效的评价引导机制。

(六)构建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评价诊改优化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5]学生评价涉及德智体美劳各个层面,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既要评价学生达到毕业标准的静态标准,又要评价其达到这一标准的动态过程。在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实践中,高职院校对德智体美劳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要求是存在差异性的。对高职扩招后不同类型的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具体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如何构建才最科学合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成长的积极性,激发其成长潜能,高职院校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新。因此,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不能一成不变,高职院校应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对本校的教育评价机制进行动态诊断,在诊断中不断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在评价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高职扩张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四、结语

高职扩招政策的实施,把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机制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为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无论如何变化创新,严把毕业关口是确保实现质量型扩招的总龙头。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毕业质量标准建设为引领,以学生个体的成长方案编制和学生成长引导平台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评价机制改革,确保在高职扩招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进程不受影响。通过高职扩招的有效实施,切实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毕业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我们今天毕业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