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妮
专题式教学是基于学习内容,从“专题”入手进行的教学整体设计。如果在进行“专题”设计的时候忽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则语文学习容易陷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学生难以在综合运用当中走向完整统一。当下的中职语文专题教学关键在于双线并进,整体构建。基于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重视角进行项目化内容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关于“专题式”教学的讨论由来已久,这是一种指向学生整体语文学习力建构的教学范式。无论是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论”,还是怀特海的“教学三部曲”,或者是菲尼克斯的“代表性知识概念”,都直接靶向了“专题”内涵。综述来看,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走出原有零散的、碎片的、非线性的知识,转化为在项目专题下可以建构的语文知识。从中职语文教学内涵来看,专题式教学表征是基于同一主题的学习材料的罗列,是基于同一语文方法的学习内容进阶,是基于同一知识技能的学习迁移与运用。
1.什么是专题式教学目标定位
专题式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一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专题式教学一是指向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二是指向以阶段复习为核心的知识罗列。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水平不一,学习兴趣不浓,需要教师运用专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探究兴趣,便于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学习单元,本单元进行的专题式教学从目标定位上看,可以确立为“阅读与欣赏”。阅读本单元的八首诗词。从读的层级上看,第一层是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琵琶行》中“倡(chāng)女”“贾(gǔ)人”“荻(dí)花”等;《八声甘州》中的“颙(yóng)望”等。第二层是要读出情感。《山居秋暝》是一首田园诗,主要抒发了作者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情怀;而李白的《月下独酌》,要读出李白的“孤独”,读出一种流动的愁绪;杜甫的《登高》恢宏大气,具有磅礴的气势,在朗读的时候自然要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在朗读过程中,不同的内容需要教师有目的的指导,要围绕诗词吟诵的基本要求,从诗词的格律出发,教给学生方法。第三层是要读出画面。本单元的所有诗词如同“大珠小珠”,闪烁着语言的智慧,流露着思维的火花,是作者通过精心挑选的“物象”进行的组合,是直而不露,通过含蓄的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从“言”到“意”的路径就是“象”。在目标定位的时候,就需要帮助学生在本单元的“玉盘”中看到物象、事象、景象、人象。
2.什么是专题式教学组成内容
专题式教学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内容,在“上联下挂”中不忘“左顾右盼”,把单元所有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目标确立的时候,一般要通过核心词语作为关键词,指导目标的确立。如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单元中,核心词语显然是“诗词鉴赏”,上位知识为“文化传承”,下位知识为“鉴赏方法”。二是知识支架的建构。在中职语文学习中,需要摒弃传统的“讲授式”“对话式”教学,要注重学生通过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占有,实现知识的“上下打通”,建构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专题教学需要打破原有的课时安排,一般通过单元导读课、精读指导课、略读探究课和单元盘点课,将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桎梏,从专题化角度入手,实现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三是知识技能的整合。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一课一得,更要关注“一专题一得”。如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单元专题教学中,本单元“一得”主要表现在对诗词的鉴赏上,学生要通过知识技能的整合,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步骤。
当我们明晰了专题化教学的基本概念之后,了解了操作设计思路之后,也就掌握了专题化教学双线组元的基本路径。一是确立专题的人文主题,二是确立专题的语文要素。两条路径相互渗透,相互融通,在教学中是一体化设计,但又遵循了基本的逻辑关系,即通过对文本语文要素的落实,指向人文主题的发展。
1.确定人文主题
中职语文教学中 “人文主题”的确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依据中职语文教学参考书确立。教学参考书是教师上课的指导手册,是经一线专家反复推敲后在课堂进行验证后的完备知识体系,可以成为确立人文主题的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专题化教学之前,要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从教学参考书中找到核心关键词。如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单元学习中,我们可以从中职语文对诗词学习的基本要求入手,找到学习的核心目标。我们还可以依照核心目标进行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的盘点,让目标进一步细化。另一种是教师在进行教材解读后从学习内容中提取人文主题。如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单元中有八首诗词,这些诗词的作者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表达的主旨也不同,但这些学习内容共有的名称是“诗词”,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诗词,传承诗词,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感悟古人的伟大品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解读,综合提炼本专题的人文主题。
2.确立项目化内容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始于项目。教师要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变“死知识”为“活方法”。如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单元学习中,专题化学习的语文活动项目可以从“听说读写”角度进行。“听”,就是联系诗词内容的背景知识,了解诗词写作的时代因素,从作者生活出发,从社会发展出发,从作者志趣出发,在“听”中鉴赏。“说”,就是说自己的理解。这些诗词有的内容简单,意象浅白,有的词语聱牙戟口,意象丰富,学生通过“说”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理解进行分享,在“各美其美”中实现对诗词的鉴赏。“读”就是通过吟诵、朗诵、表演等形式,借助语音语调感受诗词内容。如《登高》一诗,教师组织学生在感受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诵,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可以进一步与杜甫当时的情感产生共鸣,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在入情入境的“品读”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写”就是将诗词画面表现出来。一是通过“意象”去发现诗词是“物象”,再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言”来描摹“物象”的。“写”的过程,就是言语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不断在“得言得意当中走几个来回”。如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单元项目化设计中,教师可以进行综合语言学习活动。一是举行“诗人的时代”分享会,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汇报;二是举行“诗人的故事”,让学生采用“百家讲坛”的形式说诗人的生活,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理解;三是举行“诗人的声音”,通过情景复现的形式,在朗诵中走近诗人,感受诗人,在“伟大事物中实现与知识的共鸣”;四是举行“诗人的世界”随笔活动,让学生通过写诗人、画诗人、辩诗人,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转换为言语表达。
中职语文专题式教学特别注重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围绕“双线组元”的方式,让学生从“有限知识”走向“无限知识”,从“单一通道”走向“多元途径”,从“死记硬背”走向“语言实践”。
1.基于工具的学习形式变化
专题学习要从学习任务入手,借助具体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首先是学习单。在“大珠小珠落玉盘”单元学习单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发展水平,设计指向本单元所有诗词基本内容的作业,如诗词中难读字的读音标注,具有特殊含义的字词理解等。也可以设计指向学生能力发展的作业内容,如搜集、了解作者生活背景,整理八首诗词的“物象”等。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相互联系,走向“鉴赏”学习的触类旁通,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其次是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如围绕《卜算子·咏梅》的学习,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感受“梅”的精神品质。此外,还可以围绕陆游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陆游对“梅”品质的赞美与向往。最后是在作业设计中采取开放的鉴赏路径,如围绕这些诗词,让学生讨论还可以从哪些鉴赏思路入手,让学生在比较当中走向思维的统一。
2.基于协同的学习形式变化
项目化学习的关键点在于“项目”。“项目”就如同建筑工程,需要不同部门通力合作。同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协同学习,可以取得“1+1>2”的效果。不同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就如同在熬制一锅“石头汤”,有的学生贡献了声情并茂的朗诵作为“食材”,有的学生贡献了搜集的写作背景作为“食材”,有的学生通过阐述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作为“食材”,有的学生贡献了对诗词意象转化的路径作为“食材”。当这些“食材”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协同学习就真正发生,于是学生在一锅浓浓的“石头汤”中实现了对单元人文主题的认知和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如学生对《琵琶行》进行赏析时,《琵琶行》作为一篇叙事长诗,赏析的形式与路径非常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琵琶曲”作为赏析素材,引导学生从诗人的感叹入手赏析,将歌女的悲惨遭遇作为赏析素材,从白居易的写作风格入手,不同学生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特定的专题内容,在项目化学习指导下,围绕双线组元进行学习,然后在个体学习基础上,分享交流,进行对话,发展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3.基于素养的知行合一的整合
项目化学习的双线组元,强调通过项目来整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要联系文本内容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强调在单元主题中通过人文主题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专题学习当中蕴含的育人因子。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语文要素进一步厘清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整合起来。学生通过项目化语文活动实践,实现了知行合一。此外,从基本的专题教学的结构来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就是从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思维、审美等具体的语文要素出发。专题式教学走向知行合一,就是不断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将学习能力进行知识建构,实现学生通过单元项目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内容。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基于专题式教学就是要发现教材不同单元当中,不同文本之间的基本结构,分析不同文本之间隐藏的逻辑关系,找到不同文本之间的价值意义,靶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而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