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欢
【课前准备】
1.补充姜夔、杜牧、南宋扬州历史知识,以及徐凝、欧阳修、辛弃疾、吴文英等有关扬州的诗词。
2.课前微写作任务。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江苏扬州举行,为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风采,工作组以“诗话扬州”为主题,向中学生征集扬州城市宣传文案。如果你参加此次活动,请以姜夔词或杜牧诗为底本,描绘其笔下的扬州城。(提示:先用二字或四字词语概括特点,再结合意象描绘诗境。)
【课堂微镜头】
生:柔美婉约、山水如画、安逸闲适、古香古色……
师:如果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人美、景美、生活美、文化美。
我们虽未能至,但心向往之。古往今来,达官显贵和黎民百姓都对扬州心驰神往,文人墨客留下的名篇佳作不可胜数,尤以杜牧、姜夔影响最大。
生1:杜牧笔下的扬州是生机勃勃的,我们看到了“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杜牧笔下的扬州是美丽的,“白鸟故迟留”,鸟来到扬州徘徊不愿离去,可见扬州之美丽。
评:简洁概括,但缺乏吸引力。
生2:杜牧笔下的扬州轻歌曼舞,我们听到了张灯结彩的青楼上传来的欢声笑语。
杜牧笔下的扬州风景清丽,我们看到了满街青苔,飞扬的白鸟,斜阳下的小楼,这些景象令人心旷神怡,使人飘飘然飞于青天。
杜牧笔下的扬州有春闺之愁,我们看到了少女卷上珠帘,翘首盼望那红衣白马少年郎。
评:文字优美,视听结合,涉及青楼文化,三个层次顺序要调一下。
生3:杜牧笔下的扬州是仙境。一把折扇摇出隐隐青山,摇出迢迢绿水。烛影之中,谁拂弦轻捻,再回首时却是天上人间。
评:“仙境”让人憧憬,“天上人间”则可望不可即,扬州城的富庶逍遥可见一斑。
师:杜牧时代的扬州仍有车水马龙,歌管满城的盛唐遗韵,是繁华富庶诗意浪漫的名都,而姜夔笔下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
生1:姜夔笔下的扬州是荒凉的,荠菜和麦子碧绿凄冷,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金兵侵犯长江流域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木树都厌恶那场战争。
评:选取了典型意象,但语言苍白内容不详。
生2:那碧色河水早已冰冷的可怜,城中的断壁残垣之中杂草丛生,被破坏的千年古木早已成了动物的家。暮色降临,枯黄的落叶飘荡在万里长空之中,一片寂静。冰冷的月光洒在泥土上,那可怜的桥边还绽放着芍药花。
评:想象合理,情景交融,但未概括城市特点。
生3:姜夔笔下的扬州是凄惨的,我们看到了“淮左名都”“春风十里”等昔日繁华的景象,也目睹了“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让人心生凄凉悲痛,“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的繁闹已悄逝离去。
评:化用原诗自然和谐,今昔对比鲜明。
师:姜夔时代国家风雨飘摇,扬州处于宋金版图交界处,经历了金兵两次洗劫后已满目疮痍。姜夔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自度曲,他笔下的扬州是萧条破败、荒凉冷寂的空城。
师:同学们借助杜诗姜词,展现了扬州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人们一提起扬州自然就会想到二人,他们的名字与这座城市紧紧相连。而如果只能从中选择一人作为扬州的城市代言人,你更推荐哪一位?为何?
生:杜牧,名气更大。
生:杜牧,他诗中的扬州更丰富。
生:姜夔,他的词有两个扬州。
师:我们读《扬州慢》时既心动和向往于杜诗里的名都,又伤感和痛心于姜词里的空城。而姜夔将眼前实景与诗中虚景巧妙相融加以对照,内容上更广博,情感上更厚重,艺术上更蕴藉。此词诞生后广为流传,且在岁月的沉淀中熠熠生辉。如果二选一,老师要为姜夔投上一票。
二千五百多年来,扬州城历经了数度起伏和兴衰交替。今天当我们徜徉于清幽古旧的竹西亭,漫步在青砖黛瓦的东关巷,吟诵着经典的杜诗姜词时,依然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秀美风雅,那积淀千年的唐风宋韵,也体味着她的荣光和伤痕。“文学是时代的精神图谱”,我们通过诗词与时代、城市相知相认:扬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一直是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名城。
【课后反思】
此课褒贬不一,好评在于用写作驱动诗词鉴赏,体现语文的生活化和工具性;质疑在于未对诗词细加涵泳,认知浮在表面。而笔者也通过这堂课,更深刻地理解了诗词情境教学。
虽然学者们早提出“情境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世界话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理解文化多样性”;“高考评价体系”43次提到“情境”。但一线教学中,活动设计难、课堂实施难、终端考核难,情境教学的开展并不理想。教师常将诗词与情境抽象剥离出来,进行一种静态的知识性传授,重内容理解和赏析,少评价、轻交流、无运用。教师主导讲或问,学生被动听或答,课堂高耗低效,学生收获寥寥。
而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早在1946年就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鲜明地指出了以听讲、阅读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效果只有10%,明显低于实践中学、应用中学的75%。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古诗词不运用就如躺在历史中的古董,逐渐黯淡终失活力。如将诗词教学渗透到日常生活应用中,让学生从身边事出发,在用中学,用学合一,即使无高深的鉴赏又何妨?对中学生而言,能懂、会用,不就是收获吗?
反复斟酌后,笔者确立了诗词鉴赏与文案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旨在让学生把对姜夔和杜牧诗词的理解、扬州城的认知灵活渗透到文案中。引导学生既关注和参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又能理解和传承优秀文化,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笔者深知情境教学任重道远,需探索之处有很多:诗词教学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如何使情境教学行之有效,如何在鉴赏中进行审美表达和创造等,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得到大方之家的指引,更好地开展诗词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