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制造化、制造服务化 打造两业深度融合城市范例

2022-03-04 08:32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两业供应链制造业

文/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杭州积极探索两业相融相长路径,以企业为主体,以数字化为主线,瞄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动业务关联、链条延伸,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到“工业大脑”“企业上云”,探索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两业融合路径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两业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相融相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边界趋于模糊,出现了耦合共生的现代产业结构,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推进两业深度融合,不仅是杭州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逐步探索形成两业融合发展的杭州路径

(一)“数字+服务+制造”

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联结制造与服务,应用物联网、车联网、云平台等互联网+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近年来,杭州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二次攀升,实施新制造业、“新工厂”“未来工厂”等计划,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广协同制造、智慧制造、共享制造、网络型制造等新制造,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向制造业延伸,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尤其杭州高新区(滨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生命大健康、信息软件等领域积极推动两业融合,以“数字+制造”“数字+服务”赋能制造和服务,制造业逐步向服务端延伸、服务业逐步向制造端拓展,打造形成两业融合“滨江模式”。

制造业服务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二)“服务衍生制造”

发挥数据、技术、渠道、创意等要素优势,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经营和商业模式,支持电商等平台服务型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拓展制造业务,从而实现两业融合。杭州拥有众多电商知名企业,积极发挥大数据、渠道等市场优势,通过品牌授权向制造环节不断延伸拓展,实现零售服务与自有品牌制造融合。以网易严选为例,“严选服务衍生模式”以互联网为主导,以制造为基础,依托自身平台利用严选消费大数据,帮助制造端精准感知市场需求,与品质制造商、品质物流服务商强强联合,从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到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实行严标准选择、全过程控制,深入全产业链,通过品牌授权制造和委托加工等形式,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模式,打通供需两端,缩短产销环节,并构建了平台型企业为中心、众多企业参与的供应链生态圈。

(三)“供应链管理延伸”

通过提升信息、物料、资金等配置流通效率,推动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消费信息交互和流程再造,形成智慧供应链网络,推动物流供应链与制造业融合。现代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是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更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杭州拥有航空港、陆港、内河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网路通达优势,集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供应链物流企业,建设打造世界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智慧物流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并成为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譬如菜鸟网络、传化智联、百世物流等,通过发展现代物流融合制造,一方面推动物流全流程数字化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对接平台,创新供应链协同模式,推进物流设施和制造服务全流程绿色化、智能化、一体化提升改造。

(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引导规划设计、制造、施工等领域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和延伸链条,提供一揽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总集成总承包等模式。杭州积极优化产业生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制造企业发展融资租赁、工程总承包等模式,引导企业深化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配套服务集成,加强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完善协同应用生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譬如杭可科技公司,整合行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售前咨询、方案规划仿真、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施工及试运行、售后服务等一揽子服务,为客户提供从“咨询”到售后的全过程服务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提升锂电池生产装备制造业和系统集成服务业融合水平。

(五)“工业设计服务制造”

通过创新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活动,紧密联系研发设计、技术、制造与消费者,策略性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杭州把发展工业设计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在时尚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健康产品制造与服务、文化等重点领域,完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推进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制造业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加速工业设计与信息软件、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产业整体实力全国领先,业态日渐多元丰富,逐渐成为以“设计+数字化”为特色的全国工业设计中心城市。譬如,顾家家居,设立制造设计中心数字化平台,共享开放PLM系统模块,实现智慧服务、3D设计、制造、物流一体布局,推动制造与设计深度融合。再譬如,长三角国际珠宝产业园,新消费联动新制造,紧密联动时尚设计类高校、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协同打造以珠宝时尚产品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展示发布为主的一体化时尚制造平台。

当前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和网易严选入选首批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占全省入选国家试点数量的五分之一;2021年新增7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占全省入选企业数量六分之一,新增1+6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整体试点质量较高。但在调研过程也发现,杭州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存在延伸拓展不足、反向制造不足等一些突出问题。

(一)制造业向服务延伸发展不足

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产业集群竞争转向供应链竞争、产业链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趋势方向。客观上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实现价值链延伸和高端市场发展,要求制造业在服务端不断强化,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但由于行业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工业企业“重制造、轻服务”,部分企业热衷房地产经济,造成诸如金融与实体经济、科技与生产等脱节现象,数字赋能制造、设计赋能制造、科技赋能制造等的价值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地产投资需求旺盛和土地增值,用地用工等成本上升过快,杭州部分制造企业外迁,产业空心化倾向对制造服务融合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

(二)服务业向制造反向拓展不足

现代服务业是杭州的一大优势,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8.1%,拥有数字经济、电商、批零、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行业众多知名企业,但从产业角度看服务业和制造业仍处于割裂状态,消费互联网发达但服务于制造的工业互联网亟待提升,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本地本省产业升级的能力欠缺。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不够,不能有效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围绕九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科技研发、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业设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有待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有待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各类平台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信息软件、工业设计等基础服务设施短板有待补齐,服务体系待改善提升。

(三)对两业融合发展的认知不足

两业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业融合主要表现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等模式驱动的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由于两业融合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多个交叉学科,各界比较陌生,对融合发展的机理、作用机制、发展模式等不清晰,有的简单地将“两化融合”视为“两业融合”,一定程度影响两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市认定两业融合试点主体不多,两业融合省级试点数量少于宁波、温州、绍兴、丽水等设区市。开展两业融合和申报试点的热度氛围不够,与全市约5700家规上工业企业和上万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的规模能级不符。

(四)两业融合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市场竞争方面,与两业融合密切相关的科技金融、移动通讯、信息安全等服务领域,存在准入限制、玻璃门弹簧门,民营经济进入相对难,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对薄弱,相应政策引导与利益保障机制有待建立,服务于两业融合发展的土壤环境需进一步培植。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对两业融合发展前瞻性认知不足,专业、学科建设未能跟上趋势,两业融合复合型人才、数字型人才等培养滞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专业设置处于起步阶段,高技能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基础建设方面,5G应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规模大,推进完善尚需时日。评价机制方面,适应于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业的评价与认定,适应于两业深度融合的监测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等还需进一步建立。

聚焦服务制造化、制造服务化,打造两业深度融合城市范例

(一)深入推动服务行业制造化发展

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鼓励支持骨干企业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发展咨询设计、制造采购、供应链管理、施工安装、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开展设施建设、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等领域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大型企业集中整合优质资源,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集成系统,发展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交钥匙工程(EPC)等服务。引导企业增强系统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南方中金环境、杭可科技、杭氧集团、奥的斯机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重点行业,支持企业取得相关资质,探索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战略和管理咨询服务。

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延伸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远程运维、状态预警、故障诊修、回收利用等全链条服务,拓展售后支持、在线监测、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和产品升级服务,发展产品再制造、再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最大化。建设产品应用互联网和数字化平台,发挥杭州新华三、迪安诊断、大华智联、思创医惠、杭叉集团、信凯实业等一批行业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贯穿产品生产和使用全过程,获取即时数据信息,提供协同管理、资源管理、数据服务等服务,拓展产品价值增值空间。

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健全供应链服务体系,提升信息、物料、资金、产品等配置流通效率,推动供应链信息交互和流程再造,实现制造业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稳步建立制造业智慧供应链体系,推动感知技术在制造业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建设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生产性服务,形成高效协同、弹性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智慧供应链网络。深化现代物流服务和先进制造业跨界融合,以“互联网+物流”为方向,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应用,支持中通物流、传化智联、百世物流、川山甲等积极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物流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广物流机器人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实现供应链资源实时、高效整合。

深化发展服务衍生制造。鼓励电商平台拓展制造,发挥大数据、技术、渠道、创意等要素优势,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促进平台和制造企业产销对接。支持发展精品电商,做精电商直营对工厂源头的品质管理,打通从原材料、生产设备、产成品到销售各环节。推动消费升级引领制造业转型,充分发挥淘宝直播、蘑菇街、有赞、有播等直播平台优势,借力知名头部直播电商MCN机构,以网络直播电商服务传统制造,直播带货等数字消费模式为引擎,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知名度、附加值高的直播电商产品与服务内容。支持依托打造直播电商核心区,推动杭州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大电气装备创新中心、长三角国际珠宝产业园、快准车服网络科技等深化与制造业融合互动,推动信息软件服务商平台化转型,打造“杭货”品牌IP。

鼓励农文旅体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森林小镇、旅游风情小镇等,做优做强乡村民宿、乡村休闲、乡村康养等新兴产业,打造区域品牌,创新集“休闲、观光、体验、游购”于一体的农文旅业态,以文化旅游牵引农副产品制造,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生态经济融合新模式,打造“研发+生产+康养”“加工生产+生态贷”“专业市场+消费服务”等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鼓励在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六次产业”,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竞争力。

(二)深入推动制造行业服务化发展

加快未来工厂建设。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等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数据跨系统采集、传输、分析、应用,以制造方式创新、企业形态重构、要素资源重组为重点,加快数字技术在优势制造业全流程渗透。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加快建设“新工厂”,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重点前沿领域,培育100家左右智慧工厂、链主工厂、聚能工厂、云端工厂。推广数字化设计工具,支持海康威视、杭叉集团、犀牛智造、春风动力、老板电器、万向钱潮等一批企业示范引领,推动生产过程“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管理,优化要素管理,实现生产设备、产线、车间及工厂智能化运作。

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面向供应链的网络化协同系统,优化布局云数据中心,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统筹5G和窄带物联网协同应用,加快SupET等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促进企业间数据互联和业务互联,促进资源共享、业务优化和高效配置。推广产业大脑场景应用,探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共性支撑平台,围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众合科技、鸿雁电器、中控技术、紫光恒越、阿里淘工厂、仟金顶网络科技等一批企业强化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场景应用,打造数字制造产业新生态,建设智能化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工业互联网各环节高效衔接和全流程协同。

推广柔性化定制。建设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多渠道数据采集窗口,通过用户参与、在线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深化客户需求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应用,依据用户需求实现制造端按需灵活生产。支持建立行业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加快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数字柔性化改造,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促进小批量个性化制造系统与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协同。深化大中小企业与阿里巴巴、中电海康、网易严选等数字化企业合作,鼓励顾家家居、航民百泰等时尚类企业,提升行业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支持在线定制、网络预售、众筹团购等定制消费,发展时尚消费新业态。

大力发展共享生产平台。鼓励资源富集企业开放产品制造、研发设计、物流配送等优势资源,搭建共享制造、共享设计和共享数据平台,提供数据开发、物流仓储、检验检测、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专业化共性服务,打造共享制造“杭州场景”。建立“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共享制造模式,发展分包协同生产、融资租赁等业务,整合制造各环节分散、闲置资源,依托网络化协作开放平台对接需方,实现弹性匹配和动态共享。鼓励吉利汽车、泰普森、嘉楠耘智等企业开展示范引领,探索产业集群内部共性制造需求,建立共享制造工厂,集中配置高通用、高成本的生产设备,创新高端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实现制造业资源高效利用。

支持工业文化旅游融合。鼓励在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之江文化产业带、沿运河文化产业带、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培育“工业遗产+旅游”融合新业态,加快工业存量空间腾笼换鸟,建设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展工业旅游产业、标准、政策等研究,开发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以工业文化肌理为核心,运用创意思维、数字技术激活遗产价值,建设现代化工业文明窗口,打造文化新地标。支持千岛湖啤酒、农夫山泉等淳安经开区企业推动旅游反哺产业发展,聚集工业和旅游资源,探索推进工业旅游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推动工业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延伸品牌知名度和社会价值,实现“文化旅游+工业”产旅融合转型。

猜你喜欢
两业供应链制造业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