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细节成就精彩

2022-03-04 10:55:39殷杰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外细节科学

殷杰

摘要:一堂精彩的科学课离不开对教学细节的把握,细节虽小但作用很大。本文从“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实验”“课外延伸探究”“把握细节时机”五方面来阐述小学科学课堂中把握细节的重要性。

关键词:把握细节小学科学探究

一堂精彩的科学课离不开教师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准确把握。细节虽小但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对细节处理把握好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教学细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可能是教师的一个引导、一次设疑、一段师生间的对话等,一个个教学细节连接起来就构成一节科学课的教学过程。科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细节,恰当合理地去运用这些细节,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活力。以下是笔者对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学细节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兴趣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才有意愿去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的欲望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前提,学生对科学索然无味,势必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虽然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有目的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调动方法也有不同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高效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

例如,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时,课前教师进行魔术展示,向一张白纸上喷洒蓝色的液体(碘酒),白纸上就会出现本课的课题,这引起了学生的好奇:这是什么原理?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猜想,教师以此为契机进入本课的讲解,学生就能够主动去学习,学生愿意配合教师,紧跟教师的节奏,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在当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教师以灌输的方式传递,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简单地模拟教师的实验,最后的实验结论和教师要求得到的“不谋而合”。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感知体会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探究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通过探索得出结论。当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学会了自主探究,常常会形成独特的思考方式,会有出人意料的观点和想法。随着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越来越强,教师不但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更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方案。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方案的方法有很多,如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班级讨论征集探究方案、分组竞赛论证探究方案等。只要是学生在明确探究目的的基础上设计的方案都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摸索探求。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需要教师在理论层面、指明方向、纠正错误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

三、重视课堂实验,优化实验方案

科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阵地。科学实验的材料准备是科学探究的重点,教师对实验器材的准确把握、准备齐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保障。这里面有个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科学探究大部分是在科学实验室内进行的,当学生进入科学实验室时,还没有进入实验状态,对于教室的实验器材都充满好奇,有些同学会情不自禁地摆弄起实验器材,或者上课时注意力还在实验器材上,根本无心去听老师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来,让学生提前收集相关的实验资料,提前向学生透露实验中要用到哪些器材,这既为学生开展实验打下良好基础,又满足了学生对于实验器材的好奇心。

例如,天平是常见的实验器械,但学生对天平的接触却很少,教师应该预见到学生对天平很感兴趣。上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天平的相关资料,实验之前教师简单介绍天平,并让学生摆弄天平。这样满足了学生对天平的好奇,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实验中去。

四、注重课外实验拓展,将科学探究延伸下去

一节科学课毕竟时间有限,学生很有可能意犹未尽就下课了,但我们的科学探究还要延续下去。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探究局限在科学课堂上,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探究方法,并将实验原理、實验结论等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有些实验需要很长时间,课堂上难以完成,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如观察天气、饲养蚕宝宝、观察蚕豆发芽等,都需要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探究。老师除了要给予学生策略和方法上的指导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鼓励和表扬学生,通过饲养能手、小小观察家的评选,以及实验结果的展示,激发学生课外实验的热情,鼓励孩子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探究。

例如,《铁生锈了》一课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只展示已经生锈了的铁块,而对于铁生锈的过程探究则布置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铁生锈需要水分、空气的知识,学生在课外长期的观察中就能深深理解这一知识点,再结合后面的课程《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学生通过铁生锈了这个实验明白了铁生锈需要的条件,就会探讨如何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此时让学生运用防止铁生锈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的难题,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的结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连贯性。

把握细节成就精彩2022年1月中第2期(总第102期)五、把握时机,合理运用细节机会

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来应对教学中许多的可能性,学生永远不会按照老师的“剧本”听课,细节出现时机稍纵即逝,合理地把握细节出现的时机,巧妙地加以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教师课前做了一个实验,在讲台上放一个黑板擦,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听,教师先是用力拍打讲台,产生“砰”的一声响,此时黑板擦随着声响“跳动”了一下,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肯定会说听到“砰”的一声,但学生并没有提及黑板擦“跳动”了。教学细节悄然出现了,我“故意”忽略不提黑板擦的“跳动”,只是提醒学生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等到后面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论证,得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这一结论时,再来做这个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黑板擦的“跳动”是由讲台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并把握好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科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细节,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合理把握教学细节,用心演绎教学细节,我们的科学课堂才能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徐金青.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探微[J].华夏教师,2019(24).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课外细节科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科学
科学拔牙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