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本文从借助插图激趣学习、识记字词、指导朗读、激发想象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课文插图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课文插图使语文教学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插图激趣识记朗读想象
低学段语文课文中插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教材改版后的部编教材中插图更为普遍,不仅精美,而且作用也更为突出,它们或为文描述形象背景,或为文作具体描写。文字和图片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课文充满童趣和美感。这一改变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资源,提高学生对课文插图的感知能力。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需注重书本中隐藏的每一个细节。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更新,书中的图片素材越来越丰富。图片的地位不亚于文字,图片的启迪性、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针对《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导入,揭示课题,而是把这一课中的几幅插图展示在大屏幕上,学生一看是小动物的图片,立即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本来就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去动物园玩。
这时我没有插话,也没有去打扰他们,而是仔细地观察学生的表情,认真地倾听学生在讨论些什么。我发现预习过课文的学生马上看出这是《要下雨了》这一课的插图,甚至尝试利用图片表达课文内容。有些没有预习课文的学生在嘀咕:“这是什么故事?你看小白兔在割草,后来怎么跑了?它遇到什么困难了?小鱼和小蚂蚁跟它说了什么?它们有没有帮助小白兔?”学生的这些疑问证明我这次的尝试是成功的。过了五分钟,我依然保持沉默,没有去干扰他们。后来他们实在沉不住气了,向我问道:“李老师,你今天要给我们上什么内容啊?是美术课?还是讲故事?”我笑了,是得意的笑,发自内心的笑。看来孩子们这节课的学习兴趣被我调动起来了。兴趣在人的生活和学习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我利用插图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利用插图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丰富课堂生字教学是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借助插图的直观性特点可以让学生将书本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也是学生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例如,《动物儿歌》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六种小动物(蜘蛛、蚂蚁、蚯蚓、蜻蜓、蝌蚪、蝴蝶)的习性。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认读的话会很枯燥,而且这些动物名称的笔画都较多,对学生们来说,有些难认。
上课时我把插图在屏幕上放大,把动物名称标上去,先让学生看图说出该动物的名称,接着再读出标上去的动物名,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巩固,使其理解这些虫字旁的字大多和昆虫有关系。图片上的小动物很快吸引了学生,学生们都在认真地看动物图片。我把生字卡片贴在动物的旁边,让他们大声说出卡片上的字,再次认读这些生字以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我发现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识字的效果更佳,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欲望。
三、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们都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大部分同学在朗读时缺乏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时就需要借助课文插图,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且是“本土”设计,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文本中的插图为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做好有力的铺垫。《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配有两幅插图,读好贝贝和妈妈之间的语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妈妈说的“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句话是一个疑问句。一开始让孩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丢了学习用品后妈妈的心情,再指导学生朗读。有的孩子读出了妈妈责备的语气,有的孩子讀出了妈妈生气的语气,有的孩子读出了妈妈惊讶的语气……
后来我让孩子仔细观察插图中妈妈的神态,并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境读出带有吃惊、责备的语气,使其感受妈妈当时的心情。插图里贝贝的表情是睁大了眼睛、两手一摊道:“我也不知道。”学生说贝贝的表情看起来很无辜,她确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天天丢东西。第四自然段中,妈妈摸着贝贝的头,笑着对贝贝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并且每天都能回家。”让孩子借助插图读出妈妈耐心教育贝贝的语气。结合插图孩子们朗读课文中的对话渐入佳境,比原来更生动。让插图和文字完美融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本课阅读教学的目标得以轻松实现。
四、利用插图开拓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文本的素材不仅仅是文字,还有课文的插图。”虽然插图是静态的,但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次构建自己想象的画面,补充文本中的空白情节。
读图,生成多彩课堂2022年1月中第2期(总第102期)《夜色》是儿童诗,儿童诗区别于一般诗歌。儿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字词构句上更易理解。课文中出现了两次省略,我做了细致的处理。“可我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抬眼看向窗外,作者可能会看到什么景象呢?心里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感到害怕呢?经过爸爸的引导后作者不再害怕黑夜了。当作者再次抬眼望去,黑夜并不是那么恐怖,而是跟白天一样迷人。此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请学生按照课本内容说一说可能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信息来填补出没有的信息,领略儿童诗的魅力,展开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靠语言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假设自己此刻就处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会看到什么令人害怕的景象呢?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我看到了蛇。”“我看到了黑影……”这一系列答案证明插图发挥了作用,填补了诗歌没有表达出的意境。我又出示第二幅月光美景图,爸爸牵着孩子的手在静谧的小路上散步,提问道:“你又看到什么了呢?”此时,学生的视觉经历了一次“洗礼”,发现原来夜晚这么迷人。此时课文插图的作用发挥了文字替代不了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应多角度、多维度地开发课程资源,教会学生读课文插图,生成多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