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学术研究的一部佳作

2022-03-04 10:51王怡涵梁佳玉
西部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田野调查

王怡涵 梁佳玉

摘要:加强和创新学术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术规范与创新》一书立足于学术规范和创新的基本内容,系统阐述学术生产、学术传播和学术创新环节的要求和做法。它注重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着力破除学科藩篱,重视以议题为中心,帮助学习者克服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性,积极拓展学术视野,既要看到不同学科学术规范的特殊性,又要注意到学术规范的整体性。同时,鼓励和重视学术创新活动,主要从方法和思维两个方面引导学习者展开学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在推进学术规范建设和学术创新进程中,本书积极承担学术责任,对于学科的健康发展以及学术创新高质量发展等将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术规范;学术创新;田野调查;学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3-0173-04

创新是学术发展的不竭源泉,规范是学术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做学问的伦理道德和基本准则的学术规范,贯穿于学术活动全过程,其作用是保障学术自由,推动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近年来,学界越来越重视构建学术规范,培养学习者对学术规范的认识和应用。学者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研究学术规范,普及学术规范知识,推动学术创新发展,积极造福人类社会。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公共管理系主任何得桂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高建梅副教授担任主编的《学术规范与创新》一书于2020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着重探讨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与学术创新问题的最新著作,基于我国学术规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前瞻性的研究与探索,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对学术研究感兴趣者阅读。我们认为,这部著作有如下四个显著特征。

一、内容体系完整,逻辑脉络清晰

《学术规范与创新》聚焦学术规范与创新,全书分为五篇,共有十二章38.5万字。第一章主要探讨何为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让读者认识到对学术研究要保持敬畏感,端正研究态度,遵守学术规范,注重创新创造。其余十一章被纳入学术研究篇、学术写作篇、学术发表篇、学术讨论篇、学术创新篇。由于注重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书中内容逻辑清晰,既注重学术研究本身的规范,又强调学术评价系统的科学合理;既要求严谨和求实,亦倡导创新。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主要思路和大部分内容源于第一主编何得桂2017年以来所教授的本科生课程学术规范与知识创新,全书是作者在多年课程讲授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凝练。

《学术规范与创新》内容体系完整,逻辑脉络清晰。各个篇章环环相扣,从学术研究程序规范谈起,层层递进,系统阐述了学术生产、学术传播和学术创新环节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贯穿学术研究的全过程,由此构成了学术活动的一个闭环。学术研究篇和学术写作篇对学术生产的规范进行细致入微的梳理和讲解。学术研究篇主要从研究选题、研究文献考察与资料收集、研究方案的设计三大环节入手,分别介绍每个研究环节应该遵循的研究规范。本书作者认为,学术研究选题应当具有创新性、价值性、可能性及适当性;文献考察与资料收集需要遵循分门别类原则、合适可行原则、真实有效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研究设计要有问题意识,文献综述要清晰且全面,研究环节先后顺序要鲜明。学术写作篇则围绕论著写作规范和引文规范两方面展开,既重视分析学术规范与创新内容层面的问题,例如选题不当,又注重探讨其形式层面的问题,譬如引文、参考文献、注释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力求广大读者可以掌握学术写作中引文的基本用法和基本规范。学术发表是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學术讨论要注重推动学术交流、追求真理,学术发表和学术讨论共同推动学术的传播与发展。学术发表篇详细介绍了期刊投稿、著作出版、网络发表规范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注意事项,引导读者在规范中探寻平衡,及时发表学术成果,使研究成果能够产生应有的影响。学术讨论篇则重点分析学术批评、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学术评价的规范。学术批评需要遵守学术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平等原则;参加学术会议要学会判断学术会议的价值,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准备好讲演和会议墙报;学术评价注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术规范与创新》将学术创新作为内容的落脚点,学术创新篇主要讲授学术创新的基本规范以及田野调查与学术创新的关系,提出将田野调查融入到学术创新中,要进行有学术关怀的田野调查,既要掌握田野调查的主要技巧,也要学会发现、分析问题。

二、理论结合实践,突破学科束缚

学术规范的讲解不仅要注重内容体系的完整和逻辑的清晰,而且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1]《学术规范与创新》在介绍学术规范时既重视理论上、方法上的探讨,也注重具体的实践操作;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系统阐述学术研究规范,着重探讨学术创新问题。作者充分借助典型案例和身边事例进行分析,做到既注重摆事实又重视讲道理,使这本书既有实操性、规范性以及方法论自觉,又有一定的理论性、创新性以及终极价值的追求。

学术规范既有普适性又有特殊性。例如,不同类型学术论文的摘要有所差异,《学术规范与创新》指出政治思想研究类论文的摘要强调研究者对相关政治思想家及文本内在逻辑的概括;政治理论类论文的摘要主要解释自身的理论建构和逻辑推演;实证研究型论文的摘要则要突出材料来源、研究思路和基本结论。同时,作者通过列举具体案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在教授章节安排的基本规范,《学术规范与创新》以学术著作《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山区避灾移民搬迁政策执行研究:陕南的表述》为例,指出章节安排应根据讨论主题的思路和内在逻辑来决定,章节之间要形成层层递进且前后呼应的关系。虽然《学术规范与创新》列举的学术成果主要属于政治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的范畴,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用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专业学习者的借鉴。从这个角度说,《学术规范与创新》不仅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亦不乏对实践和现实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典型案例增加了内容的可读性,更容易被学习者充分理解和掌握。

与此同时,学术研究要努力打破学科藩篱的束缚,以研究议题为中心,注重跨学科性,兼顾学术规范的共同性追求与不同学科的个性规则。学术批评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术批评。该书在介绍学术批评的方式与要求时兼顾不同学科的评判标准,指出学术批评需要遵守三大基本原则,即学术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平等原则。按批评对象的不同,作者将学术批评划分为三种,主要是批评、反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术规范与创新》分别举了管理学和历史学界的实际案例;按对批评对象的褒贬态度不同将学术批评分为推荐式批评、切磋争鸣式批评和批判式批评,并以管理学界学术批评的具体实例进行详解;按学术批评的交流方式不同分为撰写论文与著作批评、座谈批评、会议批评和借助新闻媒体公开批评,同时借助国内外的具体实践介绍上述的批评方式。这些丰富的案例兼顾了不同学科的共通之处,注重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平衡,深入浅出,使读者对批评范式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和认知。能够帮助读者跳出单一的学科视角,既能看到不同学科学术规范的特殊性,又能看到学术规范的整体性。

三、重视学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创新是学术发展的源泉;学术规范的目的在于做真学问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做真学问离不开学术创新。《学术规范与创新》既注重理论上、方法上的探讨,也重视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处处展现出对学术创新和发展的密切关注和有效回應。它主要从方法和思维两个方面指导学习者学会学术创新。

(一)方法创新是“术”

一是从表达方法和调查方法两方面强调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好的学术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能够使读者和同行获得学术和思想上的启迪。《学术规范与创新》以《从“管治”到“服务”——关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卷调查》为例,指出调查报告的标题一定要有新颖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抓住读者眼球,使其产生阅读兴趣;主题思想应有较强的针对性,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内容一定要有新观点,新观点和新结论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在对材料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提出自身的见解。同时,要根据具体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写作模式,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与调查报告有所不同,咨询报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学术规范与创新》中展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政策咨询报告《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若干建议》,它按照“摆问题、析原因、提建议”的思路,逐次递进,提出具有操作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二是指出田野调查在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田野是一种场域。它包括农村而不限于农村,是实地、实际、实践、实验的指代。田野是一种方法,主张以现场主义、客观主义、科学主义的方法从实地、实际、实践、实验中获取材料、灵感。”[2]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田野调查在研究我国伟大实践创造及相关领域时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发现其他方法没有发现的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主要的一种活动方式。《学术规范与创新》鼓励学习者学术研究要充分掌握田野调查方法,具备扎实的田野调查技巧,访谈时要注意深度,理解和尊重受访者,与受访者建立信任关系。要学会倾听,且保持积极有效的回应,重视田野调查的记录形式与内容,使用录音、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记录。“学术论文应该是‘顶天立地’的,即‘在理论上顶天,在实践上立地’。”[3]223有学术关怀的田野调查是实现学术“顶天立地”“学术为民”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思维创新是“道”

学术创新要对有关学术动态的敏锐观察以及对学术发展可能提出问题的预见。针对实践过程如何实现真正的思维创新,《学术规范与创新》概括出三条有效路径:一是学术拓荒,全新创造。这要求研究者站在所从事学科的思想前沿,开辟新领域、发现新现象。二是改造翻新,寻找突破。对旧思想、观念、问题等重新认识,加以改造性表述,或者针对旧观点填其疏漏、补其不足、提出议论、反论对讲。三是出人不意,聚焦盲区。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努力探索,找到学术研究中的“盲区”,包括理论盲区、对象盲区、材料盲区和方法盲区,针对盲区进行研究和分析[3]202-204。在此基础上将方法创新与思维创新相融合,带着学术关怀进行田野调查,学会在田野调查中发现问题,研究发问时要直指要害,问真问题,问有怀疑的问题。借助不断的研究发问,既要了解事实层面的内容,也要学会追问问题背后的深层意义,提炼学术对话点,与已有的研究形成学术对话,对大量社会事实现象进行提炼总结,创造概念以获得对事实的定义权。在此过程中推进学术增量,推动社会进步。

四、积极承担学术责任,形成深远社会影响

无论是研究、写作、发表,还是学术交流或学术讨论,都是研究者不断输出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过程,也是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要求。对于大学生和刚入门的青年学者,学术规范是参照与矫正标准;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者,学术规范是进入研究领域的敲门砖、入场券。《学术规范与创新》认真承担学术规范的教育和引导责任,既可以作为教材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习,加强学习者对学术规范和创新的认识,培养他们学术研究的兴趣,又可以作为一本学术入门的工具书,供学生和研究者在学术研究遇到问题时及时查阅学习。与此同时,它是一本很好的饱含着丰富内容和创新见解的参考书。对于刚刚入门的青年学子,可以帮助他们尽早地接受学术素养训练,提升学术能力,也能为实践遇到的问题给予答疑解惑;《学术规范与创新》呈现的典型案例和具体经验有助于学习者拓展研究视野,增强学术能力。可以说,它的出版推动了学术规范发展和广泛传播,充分体现编写者在学术规范建设的过程中承担学术责任,以学术发展为己任的务实态度和学术担当。

学术规范的建立健全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健康发展的保障。优良的学术规范的构建和执行有助于和谐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学术环境的营造。《学术规范与创新》立足学术规范和创新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借助政治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典型案例,广泛吸收借鉴不同学科领域对于学术规范和创新的研究,博采众长,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体系。这不论是对学术规范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整个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学术规范与创新》重视学术讨论,详细介绍学术批评、学术评价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倡导以创新和质量为学术评价的基本导向,推动良好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的建设。

二是注重将田野调查与学术创新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了一条进行学术创新切实可行的路径。《学术规范与创新》的作者鼓励和指导学习者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展开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在田野中寻找学术对话点,在不断对话和探讨中促进学术成长,进而实现学术创新。这一方法操作性强,前瞻性明显,值得学习者揣摩思考并付诸实践。这是《学术规范与创新》不同于其他学术规范与创新论著之处。

三是它为学习者明确了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学术论文选题要有前瞻性,要突出前沿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应当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内容要有原创性,突出新视角、新架构、新理论、新方法;结论要有实用性,要能管用、实用,原创的目的在于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一套新的思维范式[3]223。这些是评判学术论文的一把尺子,学习者在写作时以此为标准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学术论文,推进学术成长进步。《学术规范与创新》既重视分析学术规范与创新的内容层面上的问题,如选题不当、方法上的探讨,也重视学术创新的分析。这些对于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以及学术创新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五、结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学术创新,也就没有学术增量。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同类教材相比,《学术规范与创新》注重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阐述学术研究规范,包括学术研究基本规范、研究程序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学术成果呈现规范、引文规范、署名及著作方式标注规范、学术发表规范、学术评价和批评规范,同时着重探讨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与学术创新问题,包括如何进行田野调查、如何写好调查报告、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学术创新。《学术规范与创新》各个篇章环环相扣,内容体系完整;特别注重将理论与例证充分结合,深入浅出讲解学术规范,注重打破学科束缚,重视跨学科性,突出学术讨论的地位、功能与作用,兼顾学术规范的共性追求与不同学科的个性规则;重视学术创新,认为田野调查是实现学术“顶天立地”的有效路径,为创新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动力;主动承担学术规范教育责任,帮助学习者提升能力,拓展视野,体现编写者以学术发展为己任的务实态度和学术担当,对于学术规范发展以及学术创新发展等将产生积极且深远影响。特别是该书力争做到“多一点问题意识”,少一些“学科焦虑”,为大学生和年轻学者指出一条治学的有效实现路径,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值得认真关注、仔细阅读和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

[2]徐勇.田野政治学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449.

[3]何得桂,高建梅.学术规范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王怡涵(1996—),女,汉族,河南郏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通讯作者:梁佳玉(1998—),女,汉族,江西宜春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
田野调查
内蒙古农牧区中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礼物的馈赠实践与乡村人际互动研究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洱源县凤翔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新时期客家民间信仰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蔚县真武庙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中研究者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