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英语教育教学经验与反思

2022-03-04 23:25:18阮贤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手语聋生教材

阮贤

摘要:笔者从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和内容、不同版本教材对学习进度和效果的影响、教的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英语教育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分享二十几年的聋生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并由实践产生深刻分析和反思,即“变”与“不变”、“教”与“学”、“有趣”与“无趣”、“好”与“坏”以及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阐述聋生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新路径。

关键词:聋生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反思

我从事聋生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见证了特殊教育从无到有、逐步正规并日益发展的历程。带有手语特色的英语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促进聋生真正融入互联网生活,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和5G时代生活做准备。经验告诉我,我和我的学生做到了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和内容

聋生英语教学起步晚,《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也没有提及英语学科。聋生欠缺学习英语的先天能力,主要以手语去记忆、理解词汇和句子;没有教材,只得借用普校初中教材,其中大量听力内容又没办法教学。因此,聋生英语教学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自主掌握进度和内容。

1996年刚到特校时,我发现仅仅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并且只教学生26个英文字母和一些简单的词汇,理由是计算机键盘上有英文字母和单词。这就是我初期教授英语的目标,简单、明确。所以,教学过程轻松自由,老师可随时调整课堂节奏,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招收聋生的高校越来越多,英语被纳入高考科目。聋人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是针对高校考纲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强度,内容新增许多,教学结构变得更严谨,师生颇感压力大,问题频出。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摸索下,一些有毅力的学生经过四年坚持努力学习(我校高中是四年制),取得了佳绩。

最近几年,全国招收聋生的大学在所有专业上均要求聋生必考英语,但没有统一的考试内容。教师要兼顾各高校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实施增删。因此,教师的个人素养不容忽视。

二、不同版本教材对学习进度和效果的影响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我省普校初中英语教材大约更换了四个版本:旧人教版、新人教版、新目标和外研版。每种版本的教材对聋生的适合度各不相同,对教学进度和效果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两种人教版教材,知识体系编排比较清楚,从字母开始,再到单词、句子、语法,学生容易学。缺点是教材内容有时脱离学生实际生活,课堂上我要花很多时间给学生描述课本内容,帮助其理解,难以达到学以致用。

新目标,内容活泼、贴合实际,但知识点分散,同一个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而聋生记忆浅,遗忘快。我需要将教材里相同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再教学生,这样比按章节教的效果好。弊端是学生不知如何使用教材,每次都是等着我去布置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

外研版,内容有趣、丰富、有深度,知识模块清晰、翔实,可对聋生而言起点太高,词汇量大。在使用教材前,我要教学生先掌握26个字母和普校小学生应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过多的内容导致聋生高中毕业时不能实实在在地完成普校初中阶段的教材内容学习任务。

三、教的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英语是语言课,而聋生没法听、说。我们日常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于手语输入内容,再通过书写来检查、了解学习情况。

20世纪,老师每天在黑板上抄写放大教材,让学生看着板书和老师的手语进行教学。在抄写放大教材的过程中,学生的书写等能力得到锻炼,但课堂容量小,练习单调,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后来,教室有了投影仪、展示台。课本和作业放到展示台下,立刻就出现在屏幕上,节省抄写的时间。但受学生只能看、不能听的条件影响,有些东西影像一闪而过,学生来不及看,似懂非懂,以为自己掌握了。黑板与展示台的结合使用,既保留了传统优势又拓展了学生思维,不足的是:虽然内容充实,可教学的深刻性不够理想,学生有点浮躁。

如今,课堂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发展,为学生打开新视野,学生可以多渠道、快速获取知识。教师上课不需要再不停地板书,只要手指点点画画,就可以讲清楚内容。但容易让学生养成碎片化思维习惯,做事浅尝辄止,而他们唯一的输出方式——书写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四、英语教育教学实践反思

(一)“变”与“不变”

世间万物“变”是常理,上面提到的教学目标、教材、手段、社会环境,包括教师自身都在不断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不能变。在课堂上不能只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点,而是要随时捕捉学生的亮点或闪光点,引导他们遨游知识海洋。大学毕业的孟同学在刚进高中时痴迷打篮球,他在课堂专心研究篮球,常常是后脑勺对着我。我花了整整一年,从不嫌弃他,每次上课都对他表示关注,还在放暑假那天和班主任一起开车送他回家,顺便家访。日积月累,他终于像换了个人,做事开始有章法,最后顺利考入长春大学。

(二)“教”与“学”

“教”与“学”,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与普校比较,聋生的英语教学内容相对浅显。科技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能代替教师传授部分的知识和技能,但新时代教育目的还应包含价值的传递、对学生社会生活的指导、教会他们掌控情绪等,这些是其无法做到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以后的路才会走得更长。在特校,许多学生想和父母沟通却存在手语障碍。这时,一旦有老师帮他们打通和社会沟通交往的渠道,明白其心声,学生便会十分信任老师,那么,教育教学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三)“有趣”与“无趣”

我觉得世间所有的知识、技能到一定的程度是需要有毅力才能完成的,学习本身不是件轻松的事,寄希望在说说笑笑中掌握本领,无异于痴人说梦。有些逃避困难的学生借口学习无趣,推诿责任,自己落个心安理得。我特别欣赏女儿的高中班主任在高考前说的话:“如果你能把枯燥、繁忙的高考复习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你将来的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会一直幸福满满。”“有趣”“无趣”自在每人心中,形式的“有趣”不是真正的“有趣”,也许会是以后人生的“无趣”,内在的“有趣”才是真正的“有趣”。

聋生英语教育教学经验与反思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四)“好”与“坏”

生活的“好”与“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互相转化,我们不要随意给学生贴“好”或“坏”的标签。看似是坏学生,你花时间去抽丝剥茧,肯定会有意外收獲。

(五)新时代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一带一路”,现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英语已悄悄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是社会的一员,特教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回归社会。电影《喜禾》里的妈妈非常担心孩子读特教就与社会脱节,那是她不了解特教。这些都对聋校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特教高考范围内,要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放眼世界和未来。

总之,聋生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地只注重学科内容,还需要多关注学科外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学生家庭情况等。用心去做,你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安心.教师工作细节的执行与完善[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吴增强.班主任心理辅导务实(中学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手语聋生教材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 03:24:37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06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2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