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港新片区企业人才需求的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2022-03-04 21:20:43金凤花杨白玫
科技风 2022年6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对策建议人才培养

金凤花 杨白玫

关键词:中本贯通;人才培养;对策建议;问卷调查

临港新片区,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临港新片区覆盖上海大治河以南、金辉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基于“基于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千米。临港新片区近几年高速高质量实现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将打造基础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构成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且将发展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现代服务业,涉及金融、国际贸易、现代航运和数字经济等服务。

基于多产业融合、企业大规模入驻、企业引入人才和临港管委会对人才引进制定和颁布相关政策等大环境的变化,推动了临港新片区企业的稳定发展及大量岗位对人才方面的需求,在自贸新片区中成长的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是否存在不同要求,未有文献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学校联合申请通过审批的试点专业“物流管理(自贸区物流)”中本贯通专业,其培养目标、学生技能知识储备等在新片区大环境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对临港新片区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与中本贯通专业的运行现状进行比较,提出推动中本贯通模式有效衔接运行、培养更有利于发挥中本贯通学生“技术技能型”人才优势的对策建议,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有利于提高中本贯通模式的社会认知度。

一、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内涵

我国社会环境对中专教育的认知、对中专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条件,使得较多中专生不满足于学历现状和工作现状,在求学选择过程中也经常被列入中专较低等级序列。而对于中专生,想要改变学历背景能够选择的途径有:参加普通高考、对口单报、成人高考、自考。在参加普通高考方式中,与常规高中生共同参加高考,本身中专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在中专学习时期还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在高考竞争中无法体现任何优势;而参加对口单报,虽然录取分数会有倾向性调整,但可以选择的选项较少;后两种途径相对容易实现,但在参与应聘竞争过程中,竞争力经常被扣分,甚至被列入非正规教育模式中,导致学生求职过程屡遭挫折。由此可以看出,中专毕业生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中,可以改变路径的方法均有较多障碍需要克服。为了促进教育模式的衔接、增强教育公平的机会,我国以2001年开始的全日制专升本教育为契机,实现了高职与本科之间不同类型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体制,使得部分优秀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进入普通本科阶段学习。而对于中专毕业生,能够实现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需要跨越的环节较多,因此中专一本科之间的衔接研究经历了相对较多年的考证。我国几个省市从社会部分行业岗位对训练周期需求较长、熟练程度较高的特点出发,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经验基础,开始尝试解决存在的“断层”教育问题。

江苏省于2012年率先试行中职与本科的“3+4”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后续山东、海南、北京、天津等也提出称呼不同、相似模式的分段培养项目,即本文中的“中本贯通”(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专业贯通培养模式)。中本贯通的目的是为了分段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中职院校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优势,从本科层次接续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对选择的试点专业要求严格,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适合中职本科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问卷调查方法,以两个路徑分别进行调研,一是对临港新片区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进行问卷调查,二是对中本贯通生源的职业规划及学业现状方面信息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探索如何构建能够更好满足临港新片区人才需求的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企业人才需求问卷有效填写人次为148人次,中本贯通生源问卷有效填写人次为218人次,均依托“问卷星”完成问卷调查过程。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临港新片区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对象中18~40岁所占比重达到87. 8%,从事行业涉及IT/软硬件服务/电子商务、快速消费品、批发/零售、教育培训/科研、制造业等12个行业,学历基本为大专及以上,其中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以上比重为85.8%。在公司任职年限2~5年居多,表现出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稳定性,部分受益于新片区对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吸引力和政策导向;企业员工规模41.22%为少于50人的高新技术小微企业,企业每年的招聘次数较为频繁,而且招聘员工的渠道中,网络平台招聘、校园招聘、现场招聘、内部推荐方式选择较多。

临港新片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关注的因素中“专业技能”被列为首位,其次是工作经验、学历、沟通合作的综合能力,而对学习成绩、学校知名度等因素的关注程度与常识理解有偏差,并未被列入重视的因素中,从一定程度反映了给予求职者的更多机会。同时,临港新片区企业对办公软件应用能力、金融、法律方面技能的需求更为强烈,这是由于新片区很多企业需要涉及国际贸易业务的执行,而且涉及的专业领域法规较多,同时,办公电子化的全面覆盖,对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的需求急速提升,办公软件的使用效率决定了工作流程的完成效率。

临港新片区企业受访人员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非常了解”的仅占到14.19%,即大多数人是听过或者完全不了解这种模式的存在。并且在回答“是否会影响到招聘决策”时,认为不存在影响的仅仅为19.59%,这更多是由于不了解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所导致的结果。

(二)中本贯通生源调研结果分析

结合试点专业相关的审批文件可知,上海市中本贯通的教育模式处于起步阶段,不成熟,还未有本科毕业生。从中专生源的问卷反馈中,有不少认为高中学习压力很大,进入中专学习会轻松,这种认知来源于中专教育的长期积累所致,同样也导致很多家长对纯粹中专的不认可;而且能选择中本贯通的学生,较大比重原因是父母对孩子学习前景的规划,而并非学生的积极选择,需要去深入分析学生消极选择所考虑的因素,学生才是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而且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表示并不了解,这与高中生参加高考后报考的状态有些相似,在高考报志愿时大多并不了解专业教育未来的职业走向。同时,中本贯通生源在最初报考中本贯通时,是即将毕业的初中生,信息更多来自于父母或者长辈,而父母或长辈的信息大多来自于宣传及表象理解。

问卷结果中,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知清晰度较低,但在给定选项选择未来就业方向的选题中,想要继续深造(考研、出国等)的达到28.9%,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学生在求学路径方面的倾向趋势,这部分学生有很强的意愿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有较高比例的学生倾向于进入事业单位,这方面的选择更多来自家长的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其他技能方面的提升等,会对目标做调整,及时关注学生目标的变更,进行适当的指导。

对所选择贯通专业的满意程度调查中,仅有1.8%的受访者反馈不满意,对师资方面有6.4%反馈不满意;对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打分平均分为3.74分(满分5分),对专业课难易程度评分3.22分、文化课难易程度评分3.29分,而且学风的评分为4.17分。从总体上来看,中本贯通的模式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无论是课程体系构建,还是师资队伍的选择等方面,扭转了原有的平行中专班学风松散的状态,为顺利地考入本科阶段,适应本科学习,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完成课程目标。

很多学生对中本贯通的理解有偏差,对转段考试默认为是可以直接升入本科,这对转段考试的设置和难度设计方面带来很大的挑战,但这方面仍然是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将此模式继续推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革优化。

对于已进入本科阶段的受访者,对于本科学习适应程度的反馈,表现为69%的人认为本科课程难度一般、21.4%评价很难、9.6%评价容易。最初进入本科时,接触公共基础课程的比重较大,课程内容的设置倾向于接续高中课程中的英语、数学等基础课,贯通班学生在中专阶段培养方案与普通高中生有较大不同,同样设置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以外,更多是对专业课程的分配,因此贯通班学生所完成的基础课程深度和难度都要与平行班学生有一定差距。但如果加重基础课程的课时,向高中看齐的话,将会偏离提前进行专业教育的初衷。

学生获得的证书方面,更多具备的是英语三级(35人)和计算机初级证书(98人);对本科阶段的大学生相关竞赛参与积极性表现很想参加的仅占到37.16%,并且反馈没兴趣的同学,答复主要原因是参加的比赛相关服务较差,导致对比赛没有兴趣。

四、对策建议的提出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提高社会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继续保持中本贯通重视培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目标。从临港新片区企业的问卷反馈中,可以看到企业需求因素的“专业技能”与中本贯通学生收获的“专业知识”相匹配,当更多中本贯通毕业生进入职场、能够发挥其技能优势,社会对中本贯通模式的认可度得到提升时,可以将此模式中融合到平行班的培养过程。

(2)多途径增强学生的工作经验。企业对“学历”“工作经验”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有利于中本贯通模式的招生,中专学生可以通过努力以更少的环节获得普通本科学位,满足了企业招聘对本科学历的需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竞赛、企业项目、企业实践活动等形式丰富其工作经验,而部分学生反馈因之前参加的竞赛不完善,导致学生对参与竞赛的消極态度,因此可以在本科阶段由学生管理部门帮助学生筛选比赛,由专业教师指导比赛的难度等级、竞赛内容、经验积累等需求信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提高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宣传力度。从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应聘人员的教育精力非常关注的比重达到77.03%,但极大比重的人员反馈未听过中本贯通。有相关研究表明,由于中本贯通模式更多为本科院校主导,本科院校对此模式的宣传不够重视,加上为近几年才审批通过的新模式,社会知晓度不高。若面试过程中遇到教育经历涉及中专升入本科的中本贯通毕业生,对于未知的面试者,可能会被划入非正规教育模式中,而导致面试者竞争力被削弱。通过提高中本贯通的社会认知度,使专业技能型人才更好地被企业所识别并实现岗位价值。

(4)本科阶段的课程考核需要与平行班有所区分。贯通班规模在本科院校比重低,一些高校对贯通班学生的考核未与平行班进行区分,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并不是由中本贯通专业所在学院承担,是由公共基础课程相关学院承担。需要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相关教师,结合中本贯通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以我们专业的贯通班为例,中专部选择专业中优秀教师承担中专相关课程任务,学生转段考试成绩获得了较为优异的结果,将于2021年9月进入本科阶段,学生明显表现出对本科阶段的期望。他们所经历的竞争环境与普通高中生经历的有很大差别,同时,中专阶段能够分配给基础课程的时间相对有限,同时又比普通高中生接受了更多专业知识的课程,因此考核时需要协调设置,更好地发挥中本贯通班学生的优势。

(5)拓宽学生未来进行专业变更的渠道。中本贯通学生一旦选定并且考入贯通专业,在本科阶段进行专业变更的渠道非常有限。正如前面所述,学生对选择的专业未来职业规划认知很模糊,即使是平行班也有一定比例学生在大一结束时申请转专业,但中本贯通班学生则无法选择这一渠道。结合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相关就业指导课程、认知实习课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选择专业的课程体系构成、毕业生就业方向等,进一步可以借鉴文献[3]中提出的“学分银行”思路,在同一体系的相关专业,如商科专业间建立流转平台,在平台中积累基础课程学分,若想申请转专业,可以在此流转平台中选择意向专业,构建合理的考评分项体系。

作者简介:金凤花(1982— ),女,朝鲜族,黑龙江鹤岗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物流发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杨白玫(1981— ),女,安微安庆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系统优化。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对策建议人才培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讨
基于问卷调查的防护头盔佩戴热舒适性研究
天津市和平区民营科技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41:40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8:24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37:20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9:08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