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学课堂”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

2022-03-04 08:28李成南宋洁华
当代体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问学实心球动作

李成南 宋洁华

所谓“问学课堂”,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问”与“学”相生相长。在“问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设计固定的时间、环节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基于“问学课堂”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对小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直接按照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更没有兴趣参加体育锻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仅有最基本的体能训练,如50米赛跑、百米赛跑、接力跑、跳高、立定跳远、体操、跳绳等,内容比较单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思想比较保守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体育教师无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仍旧停留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层面。部分教师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學生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教学场地、器材匮乏

部分小学的体育场地相对较小,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活动空间,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小学的体育器材相对匮乏。虽然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器材看似十分齐全,但体育器材不符合统一规定的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如篮球架过高;健身器械过重;羽毛球、篮球、足球等数量不够;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隐患等。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生命健康。

2 基于“问学课堂”的小学体育教学具体策略

2.1 先学后问,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口述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思考,敢于质疑。

例如,在教学《迎面接力跑》一课时,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割麦子。在准备阶段,教师将学生平均分为六个纵队,让学生分别站在相距10米左右的两条平行线后侧。然后说明游戏规则:教师发出口令后,一侧排头手持“镰刀”玩具朝前跑,到达“麦子”处依次用手提起麦子,用“镰刀”从下面将麦子割下,继续向前跑,到达对面后,将“镰刀”传递给同组对面的同学,依此类推,先跑完的队伍获胜。随后,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1)体验接棒的动作要领;(2)发展跑步能力,提高跑步速度。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开始了割麦子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学习了迎面接力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快速奔跑能力和协调能力,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感受进步与挫折,并在游戏活动中关心同学,团结合作。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能够快速完成比赛,取得胜利,而有的小组完成比赛的时间较长,最后失败了呢?”学生1:“我们小组的交接棒方式不对,交接棒总是会掉落。”学生2:“我们小组在交接棒过程中,相互发生接棒碰撞。”学生3:“在割麦子游戏比赛中,小组后面的同学因为呐喊助威忘记了排队,出现了扎堆现象;甚至有的同学伸手去推前面接棒的同学,最后导致接力的同学与后面同学发生碰撞。”学生4:“在接力跑过程中,有的小组同学出现窜道现象,影响了比赛效果。而且在窜道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发生碰撞。”教师:“刚刚的游戏只是简单的接触接力跑体育项目,现在我们在游戏的基础上学习接力跑的具体内容和迎面接力跑的基本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在游戏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在交接棒时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1)在学生练习交接棒之前,教师先让所有学生举起右手,又让学生举起左手,检查学生对左手和右手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明确:交棒和接棒需要用同一只手;(2)在学生练习交接棒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对同一只手交接棒的理解,教师让学生将左手放到后背,用右手进行交接棒练习。但大多数学生很难保持平衡状态,因此,教师先让学生从短距离的行走进行交接,在学生逐渐能够保持平衡后,教师让学生逐渐从行走接力过渡到双手摆臂慢跑接力,最后再让学生过渡到远距离快速跑接力;(3)为了提高学生在迎面接力跑中出手的正确率,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每个小组的队伍前安排学生随时提醒交接棒时的正确与否。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在交接棒时呐喊助威的扎堆现象和推人现象,教师进行了相应的指导:(1)适当拉大每个小组之间的左右距离,让每个小组之间间隔一个跑道;(2)教师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维持小组内的秩序;(3)设置缓冲线,让等待的学生在跑道后面等候,前面学生出发后,后面学生再依次走到起跑线等待接棒,从而防止推人现象和相互碰撞现象的出现。

2.2 以问促学,培养合作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学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形式探究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筛选和归纳,然后选出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开放性、普遍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享交流成果。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点评总结。

例如,在教学《跳跃和投掷》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关于投掷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总结了以下几点问题:(1)手持轻物的动作要领;(2)如何能够将手中的轻物投过2-3米的横绳?(3)如何保持上下肢协调配合。教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积极讨论,共同探究动作的基本要领。学生1组织成员练习手持轻物投准,在练习过程中,组员1面向正前方,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持轻物,缓缓放倒头顶位置,瞄准方向,看准目标,用力向前投,但距离不够远;成员2面对正前方,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将重心轻轻向后移,手肘微微弯曲至头顶上方,看准目标,用力投掷,最后的成绩比较理想;组员3面对正前方,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手肘微微弯曲,将轻物举到肩膀上方,看准目标后,手腕用力,自然挥臂,最终获得了理想的成绩。在小组合作探究后,小组成员总结了手持轻物投准的动作要领:面对正前方,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肩上屈肘,自然挥臂,投物用腕,掌握投掷方向。教师运用“问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了直接经验,养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了基本的投掷方法。

又如,在教学“跳跃”这一技能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初步学习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提高学生奔跑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创设了教学情景。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郊游’,在郊游的路上,有许多新奇的事物,也有一些小障碍。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行队列练习,指导学生稍息、立正、看齐、原地踏步、立定等动作,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一声口令“出发”,学生整齐地排列好队伍,慢跑去“郊游”。到达第一个郊游地点“跨越小河”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在郊游的路途中遇到了小河,该怎么办呢?”学生1:“我腿长,我可以跨过去。”学生2:“我们可以跳过去。”教师:“跳过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是我们应该怎样跳呢?”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问题:(1)单脚跳跃能不能跳过小河呢?(2)单脚跳可以有哪些方式呢?(3)单脚跳跃有哪些动作要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学生1在旁边尝试立定跳远,但是发现跳的距离不够远,双脚会落到水中;学生2尝试往前跨一步,然后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发现跳的距离相对较远,但双脚也会落到水中;学生3将往前跨一步变成往前跨两步,发现能够跳得更远一些;学生4在前面两位组员的动作基础上继续增加步数,发现可以将上一步单脚起跳变成助力跑单腳起跳,能够跳的又高又远。教师运用“问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景,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了练习质量;教师通过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不断练习跳跃“过河”,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3 学练结合,促进全面发展

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育活动的内容,交流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经验,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通过手脑并用、眼心结合,强化学生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快速跑》这一课时,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快速跑”的相关内容。教师:“同学们,大家对快速跑有哪些理解?”学生1:“快速跑需要曲臂、摆臂和直线跑相结合,完成连贯的动作。”学生2:“在快速跑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加速。”教师组织几个学生一起演示快速跑,让其余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每个人在快速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师和同学快速跑过程中,学生1发现教师的步伐较大,上下肢协调,姿势端正,整体很美观;学生2发现有的同学在快速跑过程中双手抱头,有的同学双手掐腰,有的同学单手掐腰,不仅姿势不美观,跑步的速度也很慢;学生3发现教师的步伐频率较快,而同学的步伐频率较慢,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肢体不协调的情况。学生4发现有的学生在跑步过程中逐渐偏离跑道,而且一直处于匀速状态等。学生与教师交流了这些情况,了解了曲臂摆臂和直线跑结合的动作方法,知道了快速跑要直线跑,并在直线跑中加速。随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认证完成练习任务,并在练习中互相指导,互相帮助,及时指出小组成员的错误。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辅助练习:(1)原地摆臂练习;(2)原地摆臂小步跑;(3)原地摆臂高抬腿。学生了解了基础动作后,在小组间进行小步跑练习。以小组1为例,组员1在小步跑练习中,一直是左右摆臂,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组员1将两个手搭在同侧肩膀上,以肩关节为轴,用两肘进行前后交换摆动,最后逐渐掌握了前后摆臂的方法;组员2在小步跑练习中,由于摆臂的幅度过大,容易直臂摆动,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组员2在原地摆臂时,小组成员在组员2的后方伸出手掌,让组员2将肘关节用力向后顶,反复练习,最后掌握了动作要领等,教师运用“问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练结合,强化了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4 迁移提升,引导学生创新

迁移提升是问学课堂的教育特色之一,能够让学生利用已将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解决新的体育问题,克服在不同环境中的困难。想要实现体育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提升,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体育技术的不足,加强练习,引导学生创新。

例如,在教学《投实心球》这一课时,教师对实心球投掷内容进行了迁移:投实心球需要原地投掷,能够促进学生的上肢肌肉、关节和韧带的发展;学生需要双手握球,练习投掷动作等。于是教师将投实心球教材顺序进行了排列组合:持轻物掷准—原地蹲跳起—向前、向后抛球—持轻物掷远—持轻物投过横绳—原地互抛互接—持轻物掷远—持轻物投过横绳—双手头上向前掷球—原地掷垒球或沙包—后抛实心球等,教师考虑了“投实心球”的内容横、纵联系,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巩固已有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查漏补缺,积极提出问题,如实心球出手无力;还没有完成投掷实心球的动作,实心球就提前离手;向下投掷实心球时,实心球没有产生抛物线,距离不远;实心球出手时,角度过大,投掷得很高,但是距离不远;在开始投掷实心球时,先屈肘将实心球降到头部下方,再投掷,用不上以胸带臂的力量;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出现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在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探究新的投掷动作和方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引导、观察对比、练习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产生怀疑,利用“问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将“问”作为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和兴趣;将“问”作为课堂结尾,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弥补体育练习中出现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课题《“问学课堂”在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问学实心球动作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下一个动作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问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
从“问学”走向“学问”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