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2022-03-04 04:44朱嘉华
群文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青海

朱嘉华

2019年2月12日,时值己亥年正月初八。这天,西宁市植物园热带植物观赏园里高朋满座,人声鼎沸,丝竹声振,曲韵悠扬。和煦的阳光暖意融融,春风悄悄潜入高原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春的气息,湟水谷地的春天悄然来临,人们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由雷少云先生长子雷春膏策划发起,西宁市文化馆主办的“雷少云先生一百周年诞辰暨雷少云平弦作品演唱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原省文化厅及省文联老领导张武明、陈秉智、樊光明,著名平弦音乐家周娟姑,我国著名京剧音乐家朱绍玉,青海平弦国家级传承人刘钧、省级传承人张永清,曲艺理论家石永、李锦辉,老作家陈元魁、书法家王云以及众多文化学者和青海曲艺界有影响的民间艺人200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

当时还在世的著名音乐家、青海平弦戏创始人之一的周娟姑在致辞中说:“青海平弦唱词文雅、唱腔优美,一直以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雷少云先生一生热爱平弦,创编了许多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而且他是一位集吹、拉、弹、唱为一身的多面手。当年在青海平弦搬上舞台的过程中,专门到戏校给演员教授平弦唱腔,对平弦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平弦戏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雷少云先生弟子张永清在发言中深情讲述了恩师的生平,回忆了从艺的点滴往事。他说:“今天的演唱会是青海曲艺界的盛事,是青海曲艺人的节日,这是继承和发扬,更是缅怀和感恩……今天的雷少云先生作品演唱会,将对青海平弦今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宁、大通、湟中、湟源、海东、海北民间艺人演唱的《观景咏怀》《惠民下书》《新九九图》《刘胡兰就义》等15个平弦作品集中展示了雷少云先生平生所创心血之作,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牡丹中的花魁。雷春膏先生胸戴红花,精神饱满,喜气洋洋,穿梭于厅堂之间招呼来宾,并不时与大家交换意见,相谈甚欢。他问朋友们:“你们说,这样搞下去,能不能在青海曲坛掀起一点浪花,让咱们的平弦发扬光大,把它推出去,为河湟文化增加一些亮点?”答案是肯定的!

1943年7月,雷春膏出生在西宁市一个书香之家。其父出身于诗书小康门庭,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尤喜文学善书法,诸子百家广闻博览。老先生毕生钟情于青海平弦,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平弦唱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平弦艺术家。据雷春膏回忆,其父年少时信佛,每日清晨必诵经礼佛,练习书法后持之以恒,其书法刚柔相济自成风范。成年后,在政府部门做职员的业余,潜心练习三弦、笛子、箫、板胡、扬琴、京胡等民族乐器,造诣很深。曾拜平弦泰斗陈厚斋先生为师,沉醉于青海平弦(时称赋子)而不能自拔。新中国成立后,在省财税部门供职。平弦之外,老先生喜欢皮影、京剧等,在雷春膏记忆中,其父精心制皮、画稿、雕刻、熨平、缀结完成的各种皮影角色栩栩如生,精美至极。

那时节,每当华灯初上夜幕降临,雷家就会热闹起来,吹拉弹唱,弦丝和鸣,抒情的赋子充盈着厅堂,回荡在庭院中。其母解顺梅端茶倒水穿梭于厅堂之间,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欣赏演唱。雷春膏小时候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父亲随着三弦等乐器的伴奏,优雅地敲打着手中瓷碟,一嗓顿开,金声玉振,他的声腔时而高亢时而婉转,如行云流水,含商咀徵沉醉其中,而家中老少、左邻右舍都被这天籁之音所折服,叫好不断,其情其景,历历在目。

上世纪60年代初,雷春膏中学毕业,他以笛子特长生的身份考入艺校,学习琵琶专业。两年后艺校和师范学院(今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学院(今青海民族大学)合并成立了艺术系,雷春膏遂入艺术系就读,主攻方向还是琵琶。为了提高技艺,他寒暑假都不回家,一门心思放在学习琵琶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被排斥于各类活动之外,而这样的环境恰恰让他有更多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当中。琵琶弹奏技艺日臻成熟,甚至达到技艺精湛的境界,从家庭熏陶到考入艺术系学习,他一直把艺术当作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期待日后有所成就。

1964年雷春膏大学毕业。1966年他被分配进入省京剧团,做了一名琵琶演奏员。雷春膏是青海京剧团第一个大学生,当时的老演员多半是戏班出身,文化程度不高,所以,雷春膏成了剧团里的香饽饽。由于业务能力强,加之对工作满腔热忱、充满激情,不久后雷春膏担任了乐队队长和剧团负责人,主管业务。雷春膏带领演员们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革命样板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童祥苓都曾给他们授过课。大约1978年左右,文化厅抽调雷春膏与青海省民族歌舞剧团团长、我省著名琵琶演奏家蒋贻德一起举办全省琵琶培训班。

80年代初,雷春膏受命筹建“青海杂技曲艺团”,他与同事赴陕西、杂技之乡河北精心挑选杂技演员,从其他单位借来4名相声演员组建了青海杂技曲艺团。为了提高演出质量,吸引更多观众,他聘请了福建一带很有名的魔术师吴萍,她是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在业内很有名气。后来证明雷春膏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魔术、杂技不受语言限制,在广大农牧区深受群众欢迎,演出无论到哪里,都能引起轰动。

然而,一通锣鼓喧天招兵买马后,一大堆困难迎面而来。人招来了,却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没有排练和办公的地方。雷春膏马不停蹄东奔西跑,最终,当年文化厅从青海平弦剧团划拨两间办公室,由财政厅文教处协调解决了8万块钱,买了2台车,购置了折叠床、炊具。从此,他带领演员们开始了大篷车式的巡回演出。改革将文化推向了市场,雷春膏说“其实刚开始我心里是没底的,因为那时候的剧团都是事业单位,由政府发工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演员收入低、任务重,文艺团体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创建杂技曲艺团,就是为了尝试一种剧团发展的新模式。”

杂技曲艺团初步组建后起初在西宁市及周边地区试演,效果非常好,在东部农业区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让雷春膏将目光投向了青海的广大牧区。杂技曲艺团的演出形式是“乌兰牧骑”式的,一人担任数个角色,既是演员又是工作人员。一出去演出就是几十天,条件非常简陋,演出团一行18人,每人一张折叠床,白天大卡车拉运折叠床、行李、道具、生活用具,轿子车拉着演员赶场子,晚上男女分开睡在后台两边。从京剧团借来的厨师负责大伙儿的吃饭问题,就在后台开伙,司机会打猎,时常还能有野味打打牙祭,生活充实而快乐。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农村,雜技、曲艺节目受到了群众极大欢迎,每到一个地方,剧团的门票都会售罄。那时,杂技曲艺团的演员们经常一天表演两场,一场两个小时左右,每天演出可以卖出1000元的门票,虽然每张票只有0.5元或者0.7元钱,但上座率高,收入相当可观,演出团每个星期都分钱,能够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大家都很开心,充满干劲。

就在杂技曲艺团快速发展的时候,有一次在大通演出,雷春膏和大家一起装台、布景,在指挥安装射灯时,他不小心一脚踩空,掉进了近2米深的灯光槽里,摔断了三根肋骨。当时情况非常严重,老乡们用门板把他抬出来送到省二医院救治,但他只在医院住了一周就出院返回工作岗位,拖着病体、缠着绷带坐在大轿车的副驾驶座位上,带团去演出,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大家。这次事故让这个团体更加团结,更加奋进了。雷春膏因此也被省民政厅认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得到国家的伤残补助。

短短一年多时间,杂技曲艺团跑遍了青海各地,把精彩的节目送到偏远的海西、海南、海北的农牧区。通過一年多的历练,他已经知道在哪里演出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然当时正处在各项改革的洪流中,但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一直指导着文艺工作。一次在赴海西演出途中,雷春膏和剧团的同事商量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们的演出不能只局限于青海省内,要走出去,去邻近的省份演出。”当时规划的路线是从海西翻过当金山到敦煌,再沿河西走廊到兰州,最后返回西宁。

实践证明,剧团规划的演出路线是正确的,在甘肃的演出中,演出盛况空前,口碑和票房获得了双丰收。杂技演员一上台做个滚灯或者柔术动作,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魔术表演开始的时候,欢呼声更大,演出的魔术不仅有近景魔术,如扑克牌、香烟、扇子等;还有情景魔术,如大变活人、大卸八块等;偶尔掺杂一些即兴魔术,每个节目都非常受欢迎,经常将演出推向高潮。因此,杂技曲艺团曾受到财政部表彰,之后,省上解决了编制、经费等问题。在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后,文化厅决定从青海各地招收30名学员,送到河北的杂技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教授下,那一批学员进步很快,学成归来后,极大地提升了剧团的实力。而在这次招收学员工作中,一贯认真负责的雷春膏将亲侄子拒之门外,他说侄子的条件不适合演杂技,到现在,老伴儿邓玉秀还在耿耿于怀,但她非常理解自己的丈夫,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性格耿直,事业心强,对看准的事专注、执着,对工作满腔热情又不徇私情。

杂技曲艺团的成功,让文化厅领导看到了雷春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组织才能。1983年,文化厅领导又指派雷春膏协助崔中(青海省民族歌舞团老团长)着手筹建青海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所是开展文学艺术研究,促进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文学艺术创作的机构,它担负着研究、挖掘、整理、保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重任,雷春膏出任办公室主任。期间接待过省上邀请的全国八大作家青海采风团,带领他们去了格尔木、大柴旦、锡铁山等地深入生活。时任文化厅厅长、《现代人》杂志主编的孟伟哉又点名让雷春膏兼任《现代人》的发行工作,《现代人》是外界了解青海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自从接待香港文艺团体时结识了从青海走出去的曾思源先生,通过与他的交往,雷春膏拓宽了眼界,开阔了视野,思想上得到了很大启迪,要想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一定要有一番作为,用雄厚的资金为将来青海平弦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时间到了1985年,随着改革大潮的深入,文化厅决定成立“青海文化艺术服务公司”,解决一批由于超龄而分流出来的老演员和知青的就业问题,这也是当时俗称的第三产业。拿到编制、级别设置等一系列相关批文后,雷春膏正式成为公司总经理。从国家职工转型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家,几十号人要吃饭,他又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当时他与夫人有了一个君子协定,他说,做生意有风险,如果挣到钱,大家都有饭吃,如果赔了本,那就得你养着我。贤惠豁达的雷夫人当即默默支持了丈夫的决定,以她自身在省二医院做牙科医生的收入,养家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再说,多年来,雷春膏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从不过问家里的柴米油盐,夫人邓玉秀上有年近古稀、体弱多病的婆婆,下有三个读书的女儿,雷春膏忙于事业,没有给三个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辅导过一次作业,与所有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一样,邓玉秀肩负起了家里家外、工作上的所有重担,因此,当雷春膏宣布经商决定后,夫人丝毫也不感到吃惊,并且深信,丈夫所做的事都是正事,而且他下定决心要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索性放开手脚让他去拼一把。

从文化厅借了50000元钱后,他开始了艰难的创业。那时在青海挣钱很困难,想挣钱只能往广州走。他从广州购进电子表、小计算器、弗兰卡相机、收音机、暖风机到青海出售,一步步从一个艺术家艰难蜕变为企业家。经过无数次摔打,他良好的信誉为他赢得了口碑,他不再亲自去广州进货,而是那边的老板先发来货,让他卖完后再结账,这样的经营模式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更是将一个才开始创业的小企业引向了良性循环的道路。于是,在经商的道路上雷春膏更加尽心尽力,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智慧,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积累了一定资金后,雷春膏在当年的人民剧院门口开起了门店,开始经营电视机、录音机、自行车等紧俏商品。紧接着注册了改革开放后青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青海电子游戏服务中心”,首次知道了“海关”“关税”“免税商品”等一系列新名词。自从电子游戏机投放到青海市场后,雷春膏开始挣钱了,他感慨万千地说,一个人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享得福中福。想起他初到广州,身上背着干粮,在30℃的气温下连一根冰棍都舍不得吃,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他甚至做过蹭公交的事。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搏出路,这才积攒下了服务公司这点家底,大家才有了收入。

1993年成立中外合资企业“青海彩扩有限公司”,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兼任“青海省文化艺术服务公司”总经理,还兼任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他驰骋商海多年,从不参与打麻将、赌博,每每在慈善事业上能够慷慨解囊。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把公司一天的收入全部捐给灾区。还响应号召,通过民政厅,对湟中县贫困山区小学连续几年捐助烤火费、校服、学习用具,同时还资助了一个贫困生。他说,做人做事一定得守住底线,千万不可在金钱、灯红酒绿中迷失自我。他深知“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贪如水,不遏则自溺;欲如火,不禁则自焚。”这些朴素的道理,正是其父在他年幼时通过诗词歌赋播种在他脑海里的。

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起来后,文化厅与他一起策划,和香港的合资人取得联系,以青海少数民族歌舞为主,组团去香港演出,把丰富多彩的高原文化传播到香港,将大美青海宣传出去。无疑,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其后,雷春膏又出任电影机械厂厂长,后来由于精力有限,他辞去了该职务。之后,他又瞅准商机,与“香港繁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海艺凯影像器材有限公司”,邀请曾为中南海摄影师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吕厚民;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朱乃正莅临指导,并做评委,与摄影家协会以“文企联营”的形式举办了全省摄影大赛,期间还邀请吕厚民前往贵德采风,以擴大对大美青海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作为摄影家,雷春膏出资60万元和省文联、省外宣办为青海摄影界出版的大型画册《青海三江源风情录》是宣传青海三江源的一部重头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93年初,雷春膏邀请天津市歌舞团、演员刘晓庆、笑星洛桑、博林等著名演员来西宁演出7场,50元一张的门票被一抢而空,西宁街头甚至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对其产生的文化推动作用,有关领导给予高度肯定。其后,刘晓庆策划拍摄了青海“塔尔寺”纪录片,曾在央视播出,也为宣传青海起到了推动作用。雷春膏眼光长远,曾邀请美国“钢琴公主”琳达·珍蒂来青访演,在人民剧院举办了两场个人独奏音乐会,让青海音乐界、高校艺术系学生领略了来自大洋彼岸的高雅艺术,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友谊。

自从成为美国“柯达公司”在中国西北总代理后,生意越做越大,雷春膏蠢蠢欲动的艺术梦又开始生发。他的理想是,挣到足够的钱后成立“青海平弦艺术基金”,让青海平弦重新红火起来,这份青海情结一直是他心中放不下的牵挂。然而,天不遂人愿,数码相机的迅速崛起,让传统胶卷生意很快淹没在历史的漩涡中。当“柯达”失去市场后,他的艺术梦也因此幻灭……

雷春膏女儿雷英2001年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欲留美发展。2002年春,雷春膏看到《西海都市报》刊登的“真情救助百名贫困生大行动”的消息,于是,他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告诉她,家乡有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她的帮助。女儿很快从美国寄来了300美金,要知道女儿当时刚结婚,失业在家……但他是多么担心女儿淡忘了家乡,疏离了青海啊!

在担任青海省文化艺术服务公司、青海艺凯影像器材有限公司、青海艺凯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等法人、高管,以及后两个公司的股东多年后,这个拼命三郎终于把自己累倒在手术台上。2002年他罹患胃癌,在北京301医院手术后,又经过同仁堂中医调理,身体得以慢慢恢复,他对祖国的医疗水平和传统中医药有着无比的信任与自豪。

从2005年起,受女儿一再邀请,雷春膏夫妇往返于中美之间,并取得绿卡。2009年雷春膏退休,老两口定居美国给女儿带孩子。去国怀乡,在一次次跟随慈善团体进入养老院做义工时,他一展歌喉,当《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经典歌曲从他胸腔喷涌而出,那些坐在轮椅上打瞌睡的老人瞬间睁开眼睛张大嘴巴,一曲歌毕,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向雷春膏表示赞赏与感谢。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相信,随着这个儒雅的大个子中国男人高亢有力、饱含热情的浑厚歌声,东方的太阳曾经温暖了那些垂垂老者干涸的心田。

在游历了世界许多国家之后,墨西哥民歌、歌舞,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俄罗斯大马戏等给他留下了深刻影响,感受到民族艺术对推动当地旅游业起到的巨大作用,他暗自揣度,如何将河湟文化引申到旅游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一如当年柯达公司每年的年会上他都会高歌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样,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管们刹那间对青海生发出无限的向往,他也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将三江源头灿烂的文明之花播撒到所到之处。

随着外孙长大进入小学,老两口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起来,2018年他退了绿卡后义无反顾地回到故乡,和女儿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从此,他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好像浴火重生一样,一方面经过患病后对生死的思考,一方面从异国他乡的文化元素、风土人情中感受到的或者美好、或者不同价值观或者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包容,总之,美国之旅让他更加坚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2018年底回国后稍作歇息安顿,从2019年初,雷春膏的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将青海平弦发扬光大。尽管成立“青海平弦艺术基金”的心愿未能实现,但是在有生之年将青海平弦推动进步,他可以做到,筚路蓝缕,初心不改,这是他一生的梦想。

继“雷少云平弦作品演唱会”后,2019年7月30日,得到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支持,由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平弦)传承保护研讨会’”在青海宾馆召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颜宗成主持会议,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朱桂英、文化学者朱世奎、张武明、张民、马钧,曲艺理论家石永、李锦辉,青海平弦国家级传承人刘钧、省级传承人张永清,国家一级演员张月芳、李义安、苏发林等3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张月芳动情地称,雷春膏为青海平弦所做的努力堪称壮举,将对青海平弦的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会人员积极发言,热烈讨论,为青海平弦的发展出谋划策,对青海平弦的未来充满信心。

2019年10月12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上,以“传承经典、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全省青海平弦展演活动”在湟中县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举办。这次大型展演活动由雷春膏发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指导,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青海省文化馆主办,湟中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和西宁市文化馆承办,湟中县八瓣莲花非遗中心协办,本次活动所有经费由雷春膏赞助。展演活动由全省地方曲艺演出团队选送的15个青海平弦节目组成,包括杂腔《夏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逛青海》《张良辞朝》《美河湟》《广场的一天》《改革春风到高原》《土观楼神话》《新九九图》, 工字调《春景》《秋景》《河湟赞》《大美青海》, 阳调《盼郎归》《赐福》。

这些段子既有传统唱段,又有新编唱词,作者既有井石这样的知名作家,刘钧、石永等老艺术家,也有一批中青年词作家。本次活动旨在摸清“青海平弦”这一主要地方曲种目前的整体水平,从经典曲目的传承,新编曲目的创作、演唱等全视角、多方位进行评估,对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张永清先生深情地说:“这是继雷少云先生作品演唱会后的又一次曲艺文化盛会,为祖国70华诞献上的一份文化大餐。各参展团队经过了认真精心的准备和排练,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此次活动,展演使人耳目一新,异彩纷呈。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涌现出的众多曲艺新秀,青海平弦后继有人。雷春膏先生为青海平弦的推进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慷慨解囊,对他的无私奉献,值得大赞特赞!相信,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的地方文化瑰宝会飞得更高更远!”

2019年12月26日青海曲艺杂技家协会正式成立,雷春膏与十余位老同志被聘为顾问,同时还兼任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

2019年12月27日由雷春膏策划,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省曲艺杂技家协会指导,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临宗书院承办的“2020新年青海平弦赏析会”在西宁人民公园内的临宗书院举行。

鲍义志、王文泸、陈秉智、张武明、谷晓恒、朱桂英等领导和社会贤达、曲艺家、作家、书法家近百人参加了这一盛宴。

演出活动由11个青海平弦唱段组成,涵盖了青海平弦的主要唱腔。新编平弦杂腔《抚今追昔四十年》、反珰韵《闺思》等作品的演唱者均为青海平弦演唱中的重量级人物。王文泸先生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雷春膏先生为青海平弦的推广、宣传所做的努力,并对青海平弦大加赞赏:“此曲只应天上有!”

期间,雷春膏先生曾问笔者:“你说,我再干10年,青海平弦会不会有一个大的起色?”我说:“会!一定会!”他对青海平弦的挚爱发乎于心流露于情,令人敬佩,也令人振奋。

张永清先生在有关报道后面留言:“白雪阳春期和者,高山流水盼知音。让青海平弦这枝奇葩绽放的越来越绚丽多姿!”网友“淡然微笑”留言:“2020新年青海平弦赏析会,办得非常成功,特别感谢雷老先生费资费心,为青海平弦的发扬光大做出的一切,谢谢雷老先生!”

2020年7月27日,为庚子年六月初七,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夏和景明,正是河湟地区最美的季节,借农历六月六期间民间浪山习俗,雷春膏先生和夫人邓玉秀大姐召集青海文化、曲艺界诸多友人,在湟源大黑沟风景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海平弦赏听盛宴。张永清、石永、李锦辉、师守成、井石、李义安等平弦好家,以及湟源惠源民间艺术团40余人参加了这次青海平弦演唱活动。

此起彼伏的弦乐之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古朴的曲调,优雅的唱词,演唱者娉婷、儒雅的身姿在天地间形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盘旋在天空中的百灵鸟展开歌喉欲与人类试比高。丁乐年感慨万端,这样形容道:“草民之乐,社稷之福。”

2021年7月,在经过一年多的搜集整理后,《河湟雅韵——雷少云平弦艺术纪念文集》正式出版,这是继“雷少云先生作品演唱会”“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平弦)传承保护座谈会” “ 2020新年青海平弦赏析会”“全省青海平弦展演”“大黑沟青海平弦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后,雷春膏先生的又一大手笔,他多次召集审稿人、统稿人商讨、落实、督促,相对于以往结集出版的青海曲艺作品集而言,质量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堪称青海曲艺专著中的精品佳作,它将为青海地方曲艺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归国三年来,除以上大型活动外,雷春膏经常深入乡村,到基层曲艺茶社进行调研和举办传统坐唱平弦小型演唱会,通过50余次的摸底调研,基本掌握了平弦艺术现状,发现了一些年轻人才,对基层曲艺爱好者给予了很大支持和鼓励,经过思考,对青海地方曲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一是平弦坐唱形式不能丢,在郊区和农村应以家庭和茶园为主;二是守正创新,在各类舞台上呈现形式多样的平弦表演唱;三是专业剧团应该打造精品,向更高的舞台冲击。

2021年9月,在省演艺集团通力协作下,由国家一级编剧孔凡燕、国家一级导演杨君、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先生组成的创作团队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由青海平弦剧团和京剧团着力打造的平弦花儿剧《绣河湟》在青海大剧院隆重上演,引起轰动,观众好评如潮。

值得一提的是78歲的雷春膏先生,为了将青海平弦完美植入这出戏中,他陪同朱绍玉先生和剧团领导陆晓华多次下乡寻访曲艺演员,这些演员都是民间艺人,白天各自都为生计奔忙,排练只能在夜间进行,雷春膏与演艺集团领导一直陪伴在排练现场,请他们吃饭,用私家车接送他们。演员冯德录家住多巴,每当将他送到家,雷春膏回家就寝都是午夜时分,对于一个年逾八旬的老人来说,这种付出着实令人感动。雷春膏先生的热情和执着深深感召着民间艺人们,他们认真演唱,更加卖力地排练,为了使青海平弦闯出一条新路子,他们群策群力,精心磨合,最终将青海平弦唱段通过《绣河湟》完美呈现给了家乡父老。

很多人不理解雷春膏,得知他这三年为青海平弦举办各类活动已赞助40余万元,有人问道:你已是古稀之年,本应安享晚年,为什么风里来雨里去,劳心费资的搞什么平弦,你图个啥呢?雷春膏笑盈盈地回答:“我是青海平弦的志愿者啊!”实际上,他也经常扪心自问,他说:我这一生有两个情结放不下,一个是青海情结,另一个是文化艺术情结。自大学毕业,在文化系统摸爬滚打40余年,在七八个单位做过负责人,可都做了管理工作,丢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心中的艺术梦始终没有泯灭,而青海平弦正是我艺术情结的载体,是替我圆梦的诺亚方舟,它不但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作为宣传青海、宣传家乡的媒介,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虽然没有留下艺术作品,但我把对艺术的挚爱用满腔热情书写在青海大地上……

猜你喜欢
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高原餐饮明珠青海餐饮行业发展及流行趋势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青海游
“青海色彩”系列旅游广告登陆上海广州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