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解题能力,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小学数学学习要求学生保持清晰的思路,分析问题要全面,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2-0060-03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我国持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情境教学模式还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此外,情境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进行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仅仅针对考点知识进行训练和强化,使学生的发散思维难以得到发展,也难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无法培养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要求,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局限于知识讲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教师可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为学生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而学习效果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入一些益智类小游戏,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述概率相关问题时,可以在课前寻找一些道具,在不透明袋子中放入各种颜色的小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摸球。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摸球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本节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游戏,既提升了对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知识。学生通过总结和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够从心底产生一种强大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另外,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降低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能够使烦琐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更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转化,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
(二)情境教学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以共同使用的数学教材作为基本教学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与顺序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也很少创设与教材内容不同的情境,因而学生逐渐形成惯性思维,基本了解教师的讲课套路,难以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也难以培养自身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迎合学生的求知心理,适当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使问题完全脱离学生的认知范围,但也不能使问题过于简单而失去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要合理地引入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探讨与思考。
例如,在讲解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动手绘制一些对称图形。这样一来,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既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够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有效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3]。
(三)创设情境要适当地设计“陷阱”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严明、逻辑清晰,否则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通过一味给学生纠错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错误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找出自己比较薄弱的知识点,从而自主改正,加深对易错知识点的理解[4]。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适当地设计“陷阱”。学生如果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就很容易被“陷阱”的表面所迷惑。通过这样的训练,当学生出现错误并且不能进行自主改正时,教师再进行讲解与剖析,能帮助学生把握小学数学基本知识点中的易错点和难点。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时,当遇到 “2×2=4,2+2=4”这样的习题时,有些学生就会误认为加法就等于乘法。对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引导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错误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这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地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为活跃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位似变换”相关课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画出坐标图,然后将图形作为动态的模式,使坐标可以在图形上移动。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看到图形在坐标纸上的位置变换,还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此,学生就能从根本上掌握图形位似变换的规律,从而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基于真实情境,開展小学数学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趣味化的学习活动,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完全可以设计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活动。比如,在开展“假设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真实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题目的已知条件,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际问题。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做出合理的假设,进而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演预算,找出数学问题的矛盾点,进而解决数学问题[5]。
以下面的经典习题为例,“今天有小兔子和小鸡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看一共有28个头。从下面看一共有80只脚。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一共有几只兔子?几只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尝试分析鸡的数量和兔的数量求解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假设。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全部都是鸡,符合题目已知条件吗?”并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另一种思考思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假设全部是兔子,这种情况符合已知的题目条件吗?”进而让学生掌握假设数学思想的用法。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如何求解数学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现象的发现与总结,来学习与教材相关的知识[6]。
例如,在教学“面积”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初步对相关的面积单位建立基础的认知,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些真实、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对相关知识的概念进行认知。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比例的概念法,用1颗花生为例,1颗花生的截面积大约是1cm2,然后10到15粒花生的截面积大约是1dm2,100粒到120粒花生的截面积大约是1m2。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再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cm2、1dm2、1m2,使学生通过实物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
(七)借助启发式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启”。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如果教师讲解得比较抽象,学生就无法高效掌握相关的概念与原理。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借助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引入[7]。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出数学应用问题“今天阿明的两位同学来阿明家做客,阿明妈妈计划为三个孩子准备一顿美味的晚饭,其中做韭菜鸡蛋饺子需要25分钟,做红烧猪排骨需要20分钟,做酸菜鲫鱼需要18分钟,炒菜需要20分钟。那么阿明的妈妈做菜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呢?”由于学生只是需要简单地将所有时间进行累加,通过计算能给出正确的答案。随后,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分析“如果阿明的妈妈同时做几件事情,时间会不会用得更少一些呢?”这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合作探究中。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能使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中,这也极大地发挥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指明方向,进而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8]。同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有效地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学习情况,进而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9]。
结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游戏教学法,合理设置“陷阱”,让学生通过犯错吸取教训,将知识点掌握牢固。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以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久梅.巧设情景,激发兴趣:情景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意义与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7(17):90-91.
刘继华.新时期下小学数学课堂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4):25-28.
庄兰杰.开发微课资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285.
袁晶翠.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渗透[J].学周刊,2020(19):2.
马春荣.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建构策略浅谈[J].读写算,2021(35):205-206.
蒲建宏.情境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4):65-67.
达楠贵.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情境教育案例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46):8.
陈亚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10):18.
陈辉芹.境在情中,情在心中:让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激活学生体验[J].数学大世界,2021(08):99-100.
作者简介:李月胜(1971.8-),男,江苏南京人, 任教于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小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